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2021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怎么做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2021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怎么做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思想道德修养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性的修炼,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扬善抑恶,使人向真、善、美的方面发展,造就和培养完满的人性和人格。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思修论文格式模...

思想道德修养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人性的修炼,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扬善抑恶,使人向真、善、美的方面发展,造就和培养完满的人性和人格。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思修论文格式模板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思修论文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被诸多人质疑,有人说这样的课程“假、大、空”,讲得理论高高在上、冠冕堂皇,可是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有人说学生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本用不上这些大道理,还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程上。笔者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在日益重视“就业软实力”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只是我们应当转变课程的授课理念、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使本门课程的作用能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利用“就业软实力”成功、自信地展示自己。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侧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中的需要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应当面面俱到,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繁杂,具体到每节课的内容都相当饱满。上过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问题不敢过于展开讲,否则一节课内容根本无法完成。笔者反思,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面面俱到呢?我们应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在内容的选取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的实际需要。例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并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可以大胆删去这部分内容。很多人会质疑这样的观点,认为这样教学的功利性太强。但笔者坚持认为: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生更有用的问题上。我们目前的大学教育缺乏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与未来社会的接轨。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笔者决定大胆尝试,即结合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以其为使学生的大学学习更为有效,使大学生在面对未来残酷的职业竞争中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成为职业圈当中的成功者。并且大学学习中老师讲授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更多的问题和知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所以删去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

2.教学内容应当重点向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软实力倾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删减一部分内容之外,还应当重点放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软实力方面。例如:对于人际交往这个问题,就应该着重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实际解决现在或者将来职场中所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关于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这个内容,就应该通过大量实例告诉学生人的品格和修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具备哪些品格。在这些教学内容上的侧重,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处理人际交往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塑造学生的优良品德,而这些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需要的“就业软实力”。

(二)通过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1.小组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职场中,除了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此笔者经常思考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之外,还能否帮助学生增强未来从事职业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经过反复研究尝试,小组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小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同辈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从同龄人身上学到更为优秀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教学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团队合作与沟通,仅凭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不会有富有战斗力的小组。通过小组激励制教学,对表现积极和优秀的小组适当给予奖励和加分,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每个成员意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没有获得奖励小组也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下一次小组活动中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和优势做到最好。

2.小组活动成果展示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创建多个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和内容,通过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情景剧、微电影、事例、图片音乐等,说明和诠释某个问题,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和比拼。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仅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而且会培养学生未来职场中所需要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敬业精神是干好工作、实现职业理想的必备条件。应该在学生时代就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经过研究尝试,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为了使小组活动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能在诸多小组活动中脱颖而出,受到其他小组同学和老师的青睐,就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并且要具备“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不是应付差事,而是做出像模像样、精雕细琢的成果作品。这种在小组活动中的干劲、认真、兢业正是未来职场生涯中敬业的缩影。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为小组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场景,那么在课堂上就绝对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且号召全班同学向这个小组学习。创新意识是任何一个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作为“就业软实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为什么别人能想到用这样的角度和创意表现同一个主题和内容从而反思自己的成果作品,进而增强想象力,创造出富有新意的小组成果。如果要想使每一次活动成果都非常精彩,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更要创新当头、不断挑战,因为每个小组都在不遗余力地改变自己。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应当结合未来职场中所需要的软实力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通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仅能扩充和增加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更能使之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未来能更快地融入职场和社会。

思修论文2

一、启发式教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推动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二、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实施启发式

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向学生提问

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讨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5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5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在教学中

我们发现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区分,或者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有一些思考了,但其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例如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概念,学生从直观上看感觉是一个意思,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事迹,让他们比较分析名人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靠信念,这样就能分清异同了。在比如,在讲爱国主义这章时,很多学生都没兴趣,认为理论知识曾经学过,有的学生表示发达国家都不上这样的课,我们上没必要,思想方面首先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发达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发达国家公民爱国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比较中进行判断,进而激发他们思考如今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理性爱国。

思修论文3

一、梳理拓展设计“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专题框架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入脑、入心、入神地体会,如何突破教材体系很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重在一个“化”字。在“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材体系顺序,化枯燥为有趣,应先谈人生(第三章)后谈爱国(第二章),由具体到一般效果会更好。如何将教材内容提炼成专题,如何转变传统的教与学角色,如何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大专题入手:第三章可分三个专题学习,第一专题的主题为“领悟人生真谛,端正人生态度”。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其教学体系框架为:(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质(二)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目的(三)人应当怎样活着———人生态度第二专题的主题为“增强奉献意识创造人生价值”。这一专题要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其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原则(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专题的主题为“和谐人境关系追求人生幸福”。旨在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学会促进人生的和谐,体验人生幸福的巅峰状态。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幸福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圆满(二)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章可列为第四专题来教学,其主题应为“弘扬爱国传统增长建国之才”。爱国是做人的底线和大节,要合理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为复兴中华而发奋成才。教学体系的框架可以设计为:(一)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的爱国者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要让大学生知道正确的人生目的、人活着的意义、人生幸福观、经济全球化下如何理性地爱国等重要内容。要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包括劳动实践论、社会关系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论等,要厘清“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有自然人性论、伦理人性论,现代西方的理性人性论、感性人性论、环境人性论,还要领悟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需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教学体系的特点在于: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重点突出性、难点深入性;在教学实施中具有方法灵活性、手段多样性。[3]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实就是要做好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生实际的三者之间的对接、转换工作,以确保先进的知识理论能够有效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人生与爱国”的主题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要有全局的谋划和整体的思考。如何有效推动“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重在探寻其转化的突破路径,进一步增强“人生追求篇”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从而提出一些教学结构调整和改革建议

(一)案例呈现法

2013修订版教材中,“人生追求篇”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强调理论问题意识的凸显性,基本上做到了贴近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着明显的教材优势,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性、人生追求导向性的融合。面对这一教材优势,教师应充分肯定教材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图文并茂,让学生爱听爱学。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平时不关注生活,不听不学不看,坚守老套式的说教模式,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难以捕捉到最新动态的生活案例充实到课堂中去,一堂课下来,教学索然无味,毫无起色,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收不到体系转化的成效,所以应当寓教学于生动的案例呈现中。例如,在谈到人生价值评价问题时,可以选取团中央教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案例。其中,贝尔、宝洁、通用等知名企业招聘人员直言:“如果面试学生和企业的价值取向不相合,我们肯定会拒绝他!”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理念相符,是企业招聘的趋势。这些问题也正是当代大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就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二)视频赏析

体系转化的根本动力是课堂教学改革,这需要教学顶层设计与师生课堂模式创新相结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指出,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深入研究教材体系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整理出核心层次的观念、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结合实际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达到依据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改进教学的目的、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使教材重难点清晰化,关键就是要选取典型视频来冲击学生的视觉,无论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从视频资料的欣赏中捕捉到知识的能量和信息,也更易于实现体系的转化。比如,在学习全球化与理性爱国时,可以选取“2013中国航母”的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回放,学生既能理解中国航母的制造由可望而不可及成为今天的现实,让美国震惊的同时,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也能体会到今日的中国已非同昔比,大国地位的提升,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中国正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发展的正能量,怎会让人不去热爱呢?

(三)元素内化法

人生追求与理性爱国,说来容易做来难。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尽管大学生不一定能达到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大境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独生子女“小太阳”式的教养、放任式思维的个性发展、强信息化的捕捉能力,促成了这一群体的独特品格,经常出现少年不愉,青年焦虑,在分数指挥棒下使一些学生处于边缘化境地,很可能沦为低分学生,但低分学生绝不等于问题学生,而是各有千秋,共存于同一个地球村———课堂。思政课教师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想将教材体系的优势发挥得更好,也需要转化到教学体系中来,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授课,领悟他人的思路脉络,取长补短,而且多吸收那些引人入胜的“出彩亮点”内化为自身课堂的新鲜元素,更新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和听讲。不向同仁学习,不听课不交流、闭门造车很难提升自己对体系转化的掌控力度。比如,谈人生时少不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他的话“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正激励着许多人奋进。“2014年出彩中国人”栏目的推出也是极好的教学素材;谈爱国时一定要理性,应正视中日关系矛盾的焦点,不应仅靠“抵制日货”、“凡日必斥”地排外而陷入冲动爱国的误区。

三、“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成效

首先,在教学体系的形成和转化中,要将人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强人生第二课堂的教育,那就是要将目前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知行统一”的双途径,着力开拓学生实践人生的新课堂。其次,对学生的人生追求与爱国教育其核心点在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们增强人生与爱国教育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人生追求篇教材内容的转化,而且在教学方法中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生修养,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积极紧扣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脉搏,使得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沐浴在人生长河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间,积极为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发挥我们“人生追求”中的正能量。实践教学过程显示,“人生追求篇”的理论课如果单纯依靠教材和课堂,不能将学生的思想人生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就会枯燥无味,难见成效。要想收到成效,应倡导教师带学生深入到贫困山区体验人生的艰幸;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感受人生幸福与不幸;到爱国教育基地去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到抗灾抢险一线祖国边防去真正领悟新时期如何爱国,从而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勿忘历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高唱国歌昭示中国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心;不断激励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修论文4

40后的一代,是自我价值观体现最突出的一代,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爱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再次,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做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也是最能呼其民族自豪感的契机,更是容易激起共鸣的一个天然条件。最后,法律原理和法律观念的教育也是本门课的一个重点,依法治国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策。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是我们造就一代合格人才所应具备素质的必经途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就是法律法规,所以,要用法律的权威增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因此实体法、程序法和宪法的教学就显得非常之必要。

一、思政课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三个:一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化技术型人才,对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使用为本,二是,知识较一般,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体系化较一般,三是,大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故此,根据以上学生的实际,再结合思政课的转点(大部分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不是专业课,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用途不大等等)思想政治课的讲授要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就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说效果不错。首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是必须的,很多人认为,把思政课变成故事会,小品表演,吸引学生,课堂效果好,但本人认为,这是舍本逐末,违背科学的行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职能就是传道,尤其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肩负的神圣职责,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事实上,绝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喜欢听理论的,关键是教师如何传授理论,是不看对象,引经据典,涛涛不绝,还是联系实际,结合热点,因人施教,简明扼要,其结果是不同的。譬如说,如何讲价值观,本人首先提问,让学生概括价值的含义,但很少有学生能回答出来,但我随手拿起讲台上的茶杯,问学生它的价值是什么,结果学生豁然开朗。原来,价值就是一个人或事物的有用性,从而引导出价值的定义、价值观以及不同的价值观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效果非常好,其次,讲授思政理论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出发做到对症下药。40后的一代,思想、信仰、价值观差异化,多元化较普遍,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量的增大,同时,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所处环境等等方面的制约,难免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等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譬如,在“人生观”的讲授中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什么样的,错误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本人先列出几种人生观,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1,人生几何,对酒当歌。2,今朝有酒今朝醉。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4,人生一世,吟唱二字。5,人生如梦。1,人活着不光要考虑自己,还要顾及他人社会。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最后讨论的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多为他人考虑,即多点奉献少点索取,这样讲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教师的面红耳赤,滔滔滔不绝的贯输。再次,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科学信仰的确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灌输,但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并使之从内心深处接受之,40后一代是非常务实的一代(这可能和他们处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不无关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授不从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出发,他们会觉得事不关己,就不会接受之,所以本人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明白你们所学的这些理论是今后漫漫人生路上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或不被社会所容纳和认可,并佐以事实证据,譬如在法律基础理论的讲解中,告诉学生现在是法治社会,要用法治思维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法治方法来解决问题,只有知法,才能不违法,不犯罪,所以,每次法律课的讲授,学生都非常用心去听,去记。并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最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传授切忌抽象,应生动具体,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从高职大学生的来源上讲,他们的理论功底不是太深厚,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掌握不是太好。因此,如何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性的把这些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原理传授给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孜孜以求的份内之事。

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理论联合实际,寓教于乐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科学是真理,他本身是具体而生动的,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平,正义,富裕,民主,和谐等理论,更符合时代发展之规律,也切中了当代大学生的脉搏,是他们的内心之渴望,他们有汲取这方面营养的内在需求,因而,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应是思想道德所参与法律知识培养的一个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关键点需要处理好,首先,学生要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本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好和法律素质的理论基石,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和建设者的内在要求,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解决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认识和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其次,要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任何知识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同样,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也是如此,学习本课程要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模范遵守规范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最后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有内在需求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情景结合,寓教于乐。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形式应不拘一格,力求使学生喜闻乐见

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的探讨一直是思政课孜孜以求的永恒话题。如何真正做到不拘一格,使学生喜闻乐见,并达到思政课教学之目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分析清楚。一是从客观上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是抽象的。同现实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使学生在认同感上存在一个很大的疑问,当然,在接受并付之于行动上就存在很大问题。所以,从这一客观现实出发,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应该是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大学生实际出发,从大学生接受度出发,有理有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提出的24个字即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作为普世价值,应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并作为主线和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并予以接受。二是从大学生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受众者,共思想的活跃性,生长环境的不同性,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复杂性等等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的放矢,尽最大可能使大学生接受这些理论,并使之潜移默化,三是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的智能化,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思政课教育还局限于一张嘴,一只粉笔很显然是大大落伍了,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应该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根据现在大学生活渴望锻炼,渴望体现自我价值的特点,发挥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也是思政课老师好好发掘的一个内容,总之,思政课教学模式如果应用得当,大学生是非常欢迎这门课的。其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能得到充分体现的。

思修论文5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必修科目。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即,教师提出教学主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比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一种比较客观、科学、理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生的潜意识之中,一个阶段过后,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情景剧表演,即,教师给定题目,学生组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故事,展现出符合大学生良好形象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到道德修养,需要时时刻刻在身边学习提高。

(二)校园文化活动多彩化

高校的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可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术讲座,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其中。学校的感恩教育、意志教育、明礼诚信教育、举止文明教育、国学素养教育,都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高校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西部支教服务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中去,提升自己素质能力。

(三)网络媒体模式新颖化

网络媒体具有高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内容大的优势。高校应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利用。利用网络拓展德育空间,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需要,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颖化,更快捷更高效的进行道德素养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微博、qq群,开设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通过教师对网络上大学生的困惑、疑难、心理障碍等进行有效引导和疏通。并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增加学生的网络参与度,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积极构建高校道德工作的新平台,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避免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正面典型事迹身边化

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身边的先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他们提高自身修养。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从高考的压力下面走来,使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少感觉到进茫,这时为他们树立恰当的榜样,来引导他们融入大学生活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比如说,将科技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的学长作为榜样,在新生中扩大影响。这样,定程度上会带动很多新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入学之初就能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五)结束语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中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前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必将深植于每个公民心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小事抓起,从点滴人手,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建立科学文明的社会方式,公民道德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人人为公民道德建设出力,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