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诊断论文2500字_放射科诊断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50
...
导读:放射科诊断论文2500字如何写作?不管是毕业生还是对于很多的职业学者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进行撰写论文的,而不同的论文写作方式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想要写好自己专业的论文,怎么能少了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呢?本论文分类为放射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放射科诊断论文25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放射科诊断论文2500字(一):探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关节影像诊断的基本流程论文
摘要:骨关节影像诊断是放射专业学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课程,但是仍然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流程。笔者完全参照骨放射学会(SSA)和专科医师教育委员会(2005-2007)编撰的课程进行组织安排,探讨了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关节影像诊断的基本流程与规范,旨在为放射科专业基地骨关节影像诊断的规范化培训实施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放射科;骨关节;规范化培训;流程
我院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放射(医学影像学)专业细则要求,参照2017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标准对放射专业骨关节影像诊断培训总结分析。
一、住培基本要求
(一)住培分阶段(见图1)
(二)住培不同阶段学习安排
住院医师规培阶段共分成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共15个月,其中9个月在放射科进行学习,6个月在超声医学科及核医学科进行学习。9个月中有1个月在介入导管室学习,剩下8个月在放射科轮转学习,本阶段安排骨关节组轮转2月,根据规培大纲要求每两周一次小讲座,每两周一次读片,每两周一次疑难病例探讨,分别对骨折与脱位、骨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骨肿瘤)、骨关节炎性病变(包括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种类进行系统讲解及讨论,再具体讲解疾病各个种类前会针对骨关节基本病变进行讲解。第二阶段共18个月,完全在放射科j趁行学习,本阶段安排骨关节组轮转4月,每两周进行的小讲座、读片及疑难病例讨论,对必须掌握病种进行系统学习。
二、骨关节教学的具体组织安排
为了帮助住院医师达到骨关节放射专业要求,完全参照骨放射学会(SSR)和专科医师教育委员会(2005-2007)编撰的课程[1]进行组织安排。
本文附录、附录内容為骨关节放射学课程指南,完全由SSP住院和专科医师教育委员会和美国肌骨放射学教育委员会在1999年编写并出版[1],而且SSP教育委员会在2003-2005进行了修订且未出版[2-3]。下文的课程中包含知识性目标对骨关节放射的临床实践来说非常重要,应该在骨关节放射轮转中进行系统学习[4]。
第一阶段轮转要求
骨关节放射学第一阶段8周轮转完成后,住院医师能够:
1.掌握第一阶段轮转知识性目标及技术性目标涵盖内容
2.完成准确简练的X线摄影体位及解剖,理解标准的X线摄影体位和解剖
3.掌握X线造影操作及后处理
4.掌握CT、MRI扫描及制定CT、MRI扫描协议
6.获取与放射学检查相关的必要病人信息
7.掌握X线、CT及MIU摄影的临床体征以及急诊X线、CT和MRl检查的指征
具体目标
1.掌握骨关节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2.掌握中轴骨、附肢骨、膝关节、肩关节及脊椎的正常X线、CT和MRI解剖
3.认识并准确描述附肢骨及脊柱常见骨折和脱位表现;理解基本的受伤机制并能区分稳定和不稳定性损伤
4.掌握骨折愈合和愈合并发症的病理生理
5.掌握常见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6.掌握骨关节性疾病(包括骨结核、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常见影像学表现
7.掌握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表现
第二阶段轮转要求
骨关节放射学第二阶段16周完成后,住院医师能够:
1.掌握第二阶段轮转知识性目标及技术性目标涵盖内容
2.继续巩固和提高第一阶段轮转掌握的内容
3.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4.独立的承担骨关节影像阅片工作
5.处理技术人员及高年资老师提出的临床和技术问题
6.参与实习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和医学生的教学工作
7.进行影像指导下操作
具体目标
1.掌握关节的系统性研究方法、能够描述和鉴别常见关节疾病,包括渭失节炎、炎症性关节炎(类风湿性、银屑病性、反应性、青少年慢性和化脓性)、晶体沉积病(通风和羟磷灰石沉积)、神经性关节病、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狠疮、硬皮病、皮肌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滑膜软骨瘤病,掌握这些病的典型影像学(X线、CT和MRI)征象
2.能够系统性评估骨单发病变、能鉴别病变为侵袭性或非侵袭性;基于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和特征(边缘、基质、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建立核实的鉴别诊断,掌握系统、安全和经济高效的骨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知识,包括活检和局部解剖知识
3.掌握骨梗死好发部位和影像学表现
4.掌握MRI安全知识。包括检查禁忌症和对比剂使用
6.掌握肩关节及膝关节常见疾病(半月板撕裂、肌腱和韧带损伤、骨折、软骨病、肩袖病变及盂唇病变)的MRI表现
7.掌握颈椎、胸椎及腰椎常见疾病的MR]表现
8.掌握髋关节、踝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正常解剖及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9.掌握常见的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和石骨症)的影像表现
10.认识造血系统和储积性疾病包括镰状细胞贫血、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肥大细胞增多症的影像表现
11.认识内分泌疾病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软化症、佝偻病、低磷酸酯酶症、低磷血症的影像表现
综上所述,骨关节影像诊断是放射专业学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课程,但是仍然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流程。笔者完全参照骨放射学会(SSR)和专科医师教育委员会(2005-2007)编撰的课程进行组织安排,探讨了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关节影像诊断的基本流程与规范,旨在为放射科专业基地骨关节影像诊断的规范化培训实施中提供参考。对于具体骨关节影像诊断规范化培训的形式和细节,各个培训基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适当调整,期待在更多的实践与交流中不断完善[5]。
放射科诊断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风险管理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的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方法,将该院放射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所收治的110例实行CT诊断检查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73%、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放射科;CT诊断检查;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2(c)-0041-02
CT检查,为现代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对人体大脑进行扫描。CT检查主要包括平扫CT、增强CT、脑池造影CT[1]。CT,经X线束对人体特定层面扫描,经探测设备接收透过扫描层面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将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模拟/数字转换设备,转换为数字。CT检查的分辨力较高,能直接显示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器官、病变,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风险管理,经对操作潜在风险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评估、进而将风险率控制到最低[2]。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设备、环境、医护人员、患者、操作等。2016年9月—2017年9月该次研究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分别实施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分析应用不同管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抽取双色球方式,将该院放射科收治的110例实行CT诊断检查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55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为:36岁、54岁,平均年龄为(45.5±6.4)岁。包括脑炎者、肝炎者、肝硬化者各20例、18例、17例。对照组包括男性38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为:38岁、50岁,平均年龄为(44.2±6.1)岁。包括脑炎者、肝炎者、肝硬化者各22例、19例、16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①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②观察组实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主要成员包括:主任、医师、护理人员,小组长经科室主任担任。小组长结合科室的具体状况,制定质量管理机制,机制内容包括:辐射防护管理机制、差错事故管理机制、医疗质量管理机制等。CT检查前,做好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
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培训、学习风险管理方法、CT检查注意事项,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均能熟悉掌握管理机制内容,定期实行考核,旨在了解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结合科室情况,制定风险因素评估表,涉及内容为患者的姓名、性别、检查项目、病症、意识等。然后,参照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潜在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提前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风险管理小组长定期对科室中的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设备故障的不良事件。结合CT检查流程进行操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加以密切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终止操作进行对症处理。对CT摄片质量加以评估,每日清晨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对CT摄片情况实行分析,进而从根本上控制误诊率。与此同时,每日应做好CT检查,科室中防辐射设备的检查工作、清洁工作,旨在降低曝光次数和光量,对患者隐私位置进行充分保护。经两名小组成员核对风险评估表患者的信息。
定期通过检查、抽查方式,对日常差错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防治措施,以规避相同问题反复出现。
为减少患者CT的检查时间,医护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检查时间、检查地点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对于节假日、周末就诊、检查人群量较大时间段,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应合理分配人员,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CT的诊断准确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设备故障率、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采取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非常满意+满意)×100.00%=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临床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73%、78.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T检查,为诊断检查患者病情常用方法。实际检查的过程中,易于出现不良事件,而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和患者、医护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有直接联系[3]。所以,应对放射科CT诊断检查实行有效管理,进而降低临床纠纷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风险管理,为新型管理方式,经对潜在风险因素处理、评估,从根本上降低临床风险率[5]。医院对CT诊断检查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积极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热情,促使医护人员可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制定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潜在风险事件进行评估,进而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此外,实行风险管理还可加强诊疗服务质量,控制纠风投诉情况的出现,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保证诊疗的整体服务效率[7]。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1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说明,CT诊断检查的过程中,实行风险管理,不但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促使其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投诉率、设备故障率。
综上所述,放射科CT診断检查中,实行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同时能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放射科CT诊断检查中应用和推广。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