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3900字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520
...
导读:临床医学3900字论文应该如何撰写?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论文,写作都是会有一些规范的,但是往往很多初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总是会对这些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就会借鉴他人的写作方式,本文分类为临床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临床医学3900字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论文3900字(一):浅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到该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00份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影响血液样本质量的因素对样本进行科学处理,比较了抗凝配比不同、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和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的差异。结果抗凝比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1∶5000的HGB、WBC、RBC、PLT分比為(106.3±6.3)g/L、(6.2±0.3)×109/L、(4.0±0.6)×1012/L、(137.3±6.7)×109/L,对比1∶10000比例的(132.1±8.7)g/L、(10.8±0.2)×109/L、(5.3±0.6)×1012/L、(183.8±8.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0、127.580、15.320、42.040,P<0.05);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30min的HGB、WBC、RBC、PLT分比为(116.8±3.5)g/L、(6.5±1.2)×109/L、(4.5±1.4)×1012/L、(12.9±4.1)×109/L,3h的HGB、WBC、RBC和PLT值为(127.2±3.7)g/L、(7.1±1.1)×109/L、(4.9±1.3)×1012/L和(17.2±3.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0、3.680、3.660、8.260,P<0.05);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30min的HGB、WBC、RBC、PLT分比为(119.8±2.5)g/L、(13.5±1.2)×109/L、(14.5±1.3)×1012/L、(183.9±4.1)×109/L,3h的HGB、WBC、RBC和PLT值为(126.2±2.7)g/L、(15.1±1.2)×109/L、(15.7±0.2)×1012/L、(187.2±3.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90、9.420、9.120、6.340,P<0.05)。结论为了检验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按照科学抗凝配比,做好温度监测和时间把握,充分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抗凝剂;血液细胞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0)08(a)-0193-03
血液细胞检验也即是生活中常说的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内容之一。血液细胞检验通过相关具体的生化指标能够直观展示患者身体的异常情况,对于临床病情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1]。临床的血液细胞检验主要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进行检验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通过这些检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但是在临床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即检验的准确性,有研究指出检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抗凝配比不同和常温和低温保存不同时间段都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3]。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治疗才有积极作用,因此要采取质量控制避免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检验人员在临床的血液细胞检验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4]。当前我国的大量医院都采用血液细胞检验作为常规检验方式之一,因此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该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到该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00份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并仔细分析了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具体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到该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00份患者血液样本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9.6±2.4)岁。并纳入标准:①到该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②告知患者研究意义,经过患者同意;③心理精神方面正常,能够配合治疗和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的;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的;③视听障碍。该次研究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该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操作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后,按照影响血液样本质量的因素对样本进行科学处理,具体如下。
1.2.1抗凝配比不同选用同一批次抗凝剂,分别按照1∶5000和1∶10000两种抗凝比例进行配置,按照同比例将其和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混合,分成100份分别进行统计和处理[7]。
1.2.2放置环境温度不同和放置时间不同将所采集的静脉血液降本进行充分混合后平均分为200等份,其中100份放置于常温下进行保存,并分别于放置30min、放置3h、放置6h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另外100份放置于低温下进行保存,并分别于放置30min、放置3h、放置6h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处理[8]。
1.3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的结果通过对比抗凝配比不同、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和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的差异得出。作为观察结果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9]。
1.4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凝配比不同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
不同抗凝比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
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对比
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作为临床治疗和诊断的常用检验方式,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得到保障,这不仅是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着想,也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因素导致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而血液检验的错误则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用药,对患者的治疗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造成医患纠纷和对患者治疗出现重大失误[10]。在该文研究中,不同抗凝比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0的抗凝比HGB、WBC、RBC和PLT值分别为(106.3±6.3)g/L、(6.2±0.3)×109/L、(4.0±0.6)×109/L和(137.3±6.7)×109/L,与1∶10000抗凝比HGB、WBC、RBC和PLT值为(132.1±8.7)g/L、(10.8±0.2)×109/L、(5.3±0.6)×1012/L和(183.8±8.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徐晓嵘[11]的相似研究中的1∶5000的抗凝比HGB、WBC、RBC和PLT值分别为(105.2±6.1)、(6.3±0.4)、(4.1±0.5)和(132.3±6.6),与1∶10000抗凝比HGB、WBC、RBC和PLT值为(131.2±8.5)、(10.7±0.3)、(5.5±0.5)和(182.7±8.7)差异显著的研究结果不同抗凝比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的研究结果一致。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下的30min的HGB、WBC、RBC和PLT值分别为(116.8±3.5)g/L、(6.5±1.2)×109/L、(4.5±1.4)×1012/L和(12.9±4.1)×109/L,与常温下3h的HGB、WBC、RBC和PLT值为(127.2±3.7)g/L、(7.1±1.1)×109/L、(4.9±1.3)×1012/L和(17.2±3.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录恒等[12]的相似研究中的常温下的30min的HGB、WBC、RBC和PLT值分别为(116.5±3.2)、(6.4±1.3)、(4.4±1.4)和(12.8±4.2),与常温下3h的HGB、WBC、RBC和PLT值为(126.4±3.5)、(7.2±1.2)、(4.9±1.2)和(17.1±3.4)差异显著的研究结果常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低温下保存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差异较大,HGB、WBC、RBC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无论正常温度和低温,放置时间都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要注意温度也对检验结果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检验中要注意把握好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因为二者的差异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
综上所述,为了检验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按照科学抗凝配比,做好温度监测和时间把握,充分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观察组予以翻转课堂教学法,观察教学方法。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总分,效果显著。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法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价值
现代互联网在国际上有诸多交流,教学模式也不断得到改善与更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新兴的一种,已经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1]。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模式的纠正,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放于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由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时间用来答疑解惑,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促使学生将实际与理论结合,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本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对部分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进行运用,观察其实践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40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0∶10,年龄19~24岁,平均(22.1±1.10)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9,年龄19~23岁,平均(22.1±1.10)岁;两组学生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可以比较(P<0.05)。
2.方法
对照组为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述学生聆听。根据病例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的疾病诊治展开总结与归纳。
观察组由教师对学生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法展开临床带教,具体包括:
①教师提前将需要讲述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视频长短为10-15分钟,教师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核心知识展开传递,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和设计上突出重点。教学中将知识难点、要点等内容在开课前一周上传到百度云网盘,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②上课期间,各个小组成员应讲述自己对疾病的理解,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互动与交流,特别是对部分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教学中,可讲述肝脏分段知识以及各期首要选择的治疗方式。
③教师可带领小组学生查询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并对患者做好体格检查。学生严格按照住院病历书写规范,完善患者的住院病历。
④教师询问学生病史以及体格时,可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点评。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总结患者的疾病特点,并对患者需要掌握的难点知识予以总结。
⑤课后再次为学生提供临床无菌操作规范,并将患者的手术视频上传到百度网盘中,指导学生自行学习,对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进行培养,并留下微信等联系方式,方便课后与学生探讨。
3.观察指标
结束全部的临床见习后,两组学生在临床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展开考核,考核方式包括出科考核与问卷调查方式。出科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30分;操作技能:30分;临床思维:40分;学生的最终成绩是总分相加,教学评价调查问卷评价标准有五条,从“是”“否”两种方式中来选择,出科考核后统一发放,当场填写后并收回。
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中录入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行t、检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t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显著。
二、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三、讨论
翻转课堂教学法具备较多的优势,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其制作成成千上万的教学视频方便学习者自行学习,这在无形中会使得教学资源变得多样化,使其教学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逐渐形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翻转的新型教学形态[2]。该教学中,学生担任主角,教师也就是配角。这一教学模式中应用的灵活的教学环境可将教学时间与空间延伸,代表学生不再将学习局限在特定时间段内[3]。学生可以随意安排不限次数环境的学习,直到学会。这在无形中改善了错过便无法弥补的缺憾。
转变的学习文化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晋升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强化,加上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基础,更可以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均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得到一定的提升[4]。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将学习进度加快,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反复观看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5-6]。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这一数据明显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价值,效果优良。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值得推荐。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