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论文5300字_教师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3
- 213
...
导读:教师教育学论文5300字如何写?学术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是比较难的,这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论文的写作的成功与否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本论文分类为教育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教师教育学论文53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教育学论文5300字(一):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社区教育最基本、最基础、最核心的建设,决定着社区教育的进退与成败,更决定着社区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当今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57-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将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2016年6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社区教育要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社区教育迎来了向新型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时期,与之相适配,社区教育的教师也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教育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社区教育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学习型师资队伍的构建。
学习型教师团队的特质是:学习型团队的成员都拥有一个相同的理念与奋斗目标,可制定完善的学习与考评机制,采用多种学习模式与学习载体,关注理论学习与知识的创新;具有人人学习与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团队群体拥有很强的凝聚力、学习力、创造力与战斗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凝聚力、学习力、战斗力的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非常必要。
一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社区教师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体和必要条件。本区域社区教育的考核指标要求,社区居民年培训率要达到80%以上,青少年校外培訓达100%,老年教育培训活动达60%以上,残疾人培训达40%以上,从业人员培训要求达65%以上,其他还有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外来民工培训、失业人员培训等等一些考核指标的完成,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近年来,宜兴市级每两年开展一次学习型组织的评选,各社区教育中心每年开展一次学习型组织的评选,社区学习气氛浓厚,一批学习型社区、企业、家庭、个人脱颖而出。所有这些也都说明学习力、凝聚力、指导力强的社区教育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二是教师适配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要求与时俱进,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全方位发展,以适配发展中的社区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为起点,可促进教师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进而加强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时刻注重个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当前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重视不够
现阶段,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学习的认识不断深入,社会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社区教育成为近年来进行有效学习的渠道之一。但是,现阶段的社会对社区教育这块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社区教育的培养质量整体较低,无法有效地帮助参与社区教育的学员进行自身多方面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同时,由于社区教育中心自身对于社区教育方面的不重视,使得在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方面重视不够、力度不够。
(二)从事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自身的要求不断地提升,社区教育的受众面也越来越广,但是由于从上而下对于社区教育方面的不重视,导致社区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组建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非职业模式,属于“半路出家”式的组建模式,原小学教师、文化学科教师偏多,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也不合理。以宜兴市为例,由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社区教育的为零,由其他学校转入的占100%。可见,大多数教师的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不强。其整体素质也就无法很好地适应社区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由于原有习惯性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教师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社区教育教师思考不多,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团建浮于表面。就目前情况而言,学校也会组织各类学习、培训,但学习多流于形式,且没有实施严格的考评,学或不学,学的效果好不好,对于参加学习的教师来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区别。学习人员不会因为培训结果受到任何奖励或处罚,培训结果既不会影响教师的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也不会影响教师职务升迁和人事变动。因而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实际效果。教师把学习当作完成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总是被动、无奈地学,没有实际效果。
三、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可见,发展社区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成教教师队伍,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要突破区域社区教育瓶颈难题,提升社区教育教师自身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社区教育教师团队已刻不容缓。
学习型团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创新和自我超越的团队。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学习化时代,社区教育也已走进市民生活。作为“半路出家”的教师更加要积极进行政治思想、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学习新时期教师道德规范与要求,学习教科研理论与社区教育专业知识,努力更新理论概念、实践经验,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与时俱进。
作为社区教育的管理层,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提升职业认同感,帮助教师形成共同的愿景。对团队来说,拥有共同的正确价值观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社区教育是市民身边的教育,教师团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共同目标分解成个人目标。让组织大愿景变成团队的小愿景和个人愿景,让愿景落地,每位教师对标,不断与组织成员沟通,形成和谐共进的氛围。可以通过先进事迹演讲、名师结对工程、教师风采展示等示范引领,增强教师的从业的方向感,提升敬业爱岗精神和思想境界。
(二)设计团队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团队学习是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基础,团队学习力的大小,决定组织学习力的强弱,如果一个团队没有主动、自觉、随时的学习意识,那么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是浮于表面的应付工作,而不是真正让学习力转为生产力的学习型组织,也就不会产生1+1>2的效能。如何设计有效的团队学习?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探索与思考。
1.关注教师个体成长。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架构下,根据教师的个体素质和能力结构,帮助教师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找准在社区教育中的位置,实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以此缩短教师的适岗周期,加快提升胜任能力。
2.铺设专业化成长路径。通过学习型组织内部定期开展的如沙龙漫谈、专题研讨、教学观摩、参加竞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弥补教师的知识恐慌,提升个体的融入度、参与性,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增加就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沙龙漫谈。团队成员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下,进行无主题漫谈,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倾诉、倾听以及反思,让团队每个成员交换思想,沟通心灵。对某些话题发表个人见解,逐渐在无意识中,聚焦共识,形成共识,当然,这种共识是由每个成员的共同部分组成,可能无法形成向上的发展动力,是一种低层次的共识,但是,以这种共识为基础、为依托,才有可能形成一种敞开心扉交流的习惯、对照反思的习惯,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打基础。沙龙漫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但应当没有目的,进行无要求的自由交流,“自由的状态下才会有创新”。主要目的是让团队成员放下自我防卫的戒备心理,把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盘托出,形成思想碰撞式融合,为释放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情景。
专题研讨。以社区教育中心的重大专题问题,或者部门团队内部的瓶颈问题作为研讨的专题,主要目的是集思广益,取其精华,形成聚焦向上的高层次的共识。这种研讨是针对具体专题,组织各部门、各层次的联合研讨,进行无边界的融合。一般情况中心有校级、中层、專职教师的垂直层级边界,也有教学、培训、科研、后勤等水平的部门边界。学习型团队的一个特征是无边界的行为。而专题研讨需要各层级、各部门的联合行动。参与专题研讨的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在这种团队中,没有领导,没有专家,没有权威,只有对同一问题发表各自领域个人独特见解的平等队员。只有在如此的无边界的自由讨论氛围中,才有可能让团队成员看到更深刻、更深远、更本质的东西,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整个团队向上发展。
教学观摩。以教学观摩活动为载体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深度,也能凝聚团队的人心。理论培训活动能从理论的高度指导每位教师的思考方向,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促使每位团队成员进行比照反思。实地考察观摩活动让教师们身临其境,感受同行的工作业绩,从而追根溯源,体验他们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并带着问题进行实境讨论交流,从中获得启发。
参加竞赛。选手在团队帮助下,设计方案,团队成员各负其责,不断学习专项知识,随时进行问题研讨、交流、汇集,为选手提供助力,形成团体集体参赛的局面,团队内部群策群力,团队之间互相竞争,整个过程就是凝聚团队智慧的很好途径。从团队学习的意义上讲,结果已不重要,而经历的过程才是宝贵的资源。
通过系列的团队学习活动,形成团队的“全员学习”“全程学习”“随时学习”的良好氛围,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每位社区教育教师能打破专业和层级边界,一专多能,在各个角色转换之间游刃有余。
(三)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学习团队
现有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学习机制都是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中演变而来,但社区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区教育的教师也更需要树立开放的观念,最大程度获取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获取教学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前瞻性、远见性。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就需要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来做保证,以保证社区教育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科学培养机制。有效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宜兴市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的十年过程中,基于成人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各个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学校的实情和教师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训进行设计。关注教师的不同成长和适应阶段分别进行帮助式培训、分层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反思式培训等,来有效促进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
2.强化学习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各成人学校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顺应转型发展形势,学校创导学习,更新观念,摈弃被动守旧、满足现状的精神状态,发扬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立志争先的进取精神。首先是打造优秀的班主任队伍。结合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校本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其次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研修培训,打造双师化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开展好读书活动,提倡广泛阅读、多维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学习,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同时,许多学校还采取激励手段,对学习有成效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例如举行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竞赛、科研论文评奖等,对于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创设教育科研机制。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同样也是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助推器。无论是研究一个课题,还是撰写一篇论文,都要阅读和浏览大量的文献资料,思考分析、交流总结许多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拓展思路、开阔眼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五年多来,宜兴市许多成人学校结合课题研究,为教师架设教育研究阶梯,以科研引领学校教育培训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拓展教育培训内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从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到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将课题分解分化,有所侧重进行研究,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分工任务,到研究过程中的文献检索、组织学习、开展辅导到撰写论文、再到最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无论是对课题主持人,还是对课题组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快速提高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夯实科研过程,提升工作品质,逐步推进科研工作,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科研特色。
社区教育永远在不断改革前进,社区教育需求会随着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旺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社区教育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也一直在路上。
教师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探索效果思考论文
摘要:公共教育学开展课堂改革是满足师范生日益增长的资格证考试及提高未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的。这需要改变大班额教师讲授为主的现状,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改变考核学生过于注重一次性考试结果的评定。改革探索虽有一定成效,但水平不高,效果不够显著,改革探索创新性有待加强。下一步努力方向在于:教学方法上应该利用智能化时代的工具,发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教学评价方面应该加强评价指标建设,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培养专业能力。
關键词: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249-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资格证考试可以说是师范生成为教师的一个门槛,从目前的状况看,师范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量就可以通过笔试考试,这成为师范生目前努力学习的一个动力,而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师范生通过学习对教育学知识的“知道”可以适应考试,但是是否意味着达到深度加工和思考呢?
从学生反馈情况看,公共教育学高深理论的书本知识经过教学传递给师范生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师范生,更不能成为其学习动力,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构想的是公共教育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教育理论,还要拓展学生的教育技能,通过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形成一个合格教师的专业情感。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师生平等、民主对话教学,倡导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理解教育现象、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探索过程及效果
课题组对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开展如下设想:改变大班额教师讲授为主的现状,以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教学;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考核学生不能过于注重一次性考试结果,要重视平时课堂的过程性评价。
1.公共教育学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索过程及效果。为了实现第一个设想,我们从2015年开始,以需要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开课年级为研究对象,将2014级A/B两个本科班作为试点对象,每个班63人;2016年以2015级A/B两个本科班作为再试点对象,每个班54人;2017年以2016级本科A班作为重点实验对象,班级58人,逐年推进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分组情况看,根据学生成绩、性格、友谊程度结合分组的学习效果较好。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课外先学习一个月,小组成员分工,有学习过程记录,有学习笔记及PPT上传Q群。每一组都汇报学习情况。一人主讲,一人摄影,一人撰写自评。其他组成员同时评价汇报组情况,教师就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点评,效果较好。从学习效果来看,用以上方法识记相关教育理论较清晰,还能出现深度理解教育理论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相关教育理论做出自我分析,重点突出,内容完整,这主要是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对资料的掌握较为丰富,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思考有一个充分的学习时间,这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参与学习。在汇报过程中,体现出了师范生的基本教学技能,初步显现出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
2.公共教育学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探索过程及效果。将公共教育学书本上的章节内容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筛选,定出教师必须讲授内容、学生自学内容和师生共同学习内容。要保证学生学习系统的、严肃的、艰深的知识,同时将师生共同学习内容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针对学生汇报情况,适当点评,补充学生不理解和汇报不清楚的问题。学生能掌握基本识记相关教育理论,有出现深度理解教育理论情况。学生制作课件、授课教态逐步提高,学生感受和体验深刻,教师专业情感得到培养。师生能进行课堂对话,学生能理解教育现象,提高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专业情感得到一定的培养。在探索改变教师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章节内容来看,搜集教育学发展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教师及学生两个部分章节内容完成程度较好,而教育目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法律法规掌握程度却不够好。究其原因,任务布置后的管理不够完善,教学内容的空泛和缺乏针对性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教师在设计过程中水平不足引起学生学习信念不足,学习能力体现差。
3.公共教育学考核学生不能过于注重期末一次性考试结果,要重视平时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探索过程及效果。期末一次性考试结果往往让师范生形成学习倦怠,临近考试才学习,而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学生厚积薄发,为改变这个现状,课题组成员注重平时课堂过程性评价,以2016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印发对各组开展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的评价表。通过填写表格,学生们能更多关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细节,并开展评价,能就每个小组学习汇报情况以及小组成员表现情况如实登记,相互学习。从登记表格的情况看,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课堂观察能力,为初步形成教师教学技能打下基础,为理解教学过程奠定基石。除此表格外,学生们还需要填写自己小组学习情况反思表。通过填写表格,小组成员能很好地反思组内分工是否合理,为本组做出的贡献有哪些,在试讲阶段中有哪些思维碰撞,怎样解决的,对比其他小组的汇报还有哪些值得改进之处。这一系列的反思,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中变得更好。学生在填写过程中意识到学习内容准备不充分,不能清晰表达,会导致讲述不清楚,和讲台下的学生互动性不足,讲解枯燥乏味。教师上课要注重台风,要节奏起伏,声音洪亮,要结合实例来谈学习理论。概念是讲清楚的关键点,理解概念就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不会出现混淆。这些总结真切,是公共教育学注重一次性评价无法获得的。
三、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探索效果思考
1.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改革探索水平不高,效果不够显著。在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很多师范生为了获得教师资格,从进校开始,还没有学习教育学相关知识就准备考试了,甚至有的师范生在开课前已经通过了教育学内容的知识考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值得思考。我们改革探索仅仅转变了部分学生在部分内容学习上的态度,未能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总体水平不高,未能引导师范生向着相关理论的纵深方面去思考,效果不够显著。(2)改革探索创新性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式应该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目前探索改革的过程中,仍有些滞后,创新性有待加强。应该制订出执教教师课堂观察的相关指标,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氛围等方面制定出自我观察指标,创造性地探索改革路径。
2.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未来发展的思考。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共教育学课堂改革在内容上应该加强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筛选,将学习章节内容更加细分,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固然应继续探索,但更应该利用智能化时代的工具,发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管理和监督。在教学评价方面,目前仍处于非系统化状态,应该加强评价指标建设,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相关知识,培养专业能力。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