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探析
- 实用文档
- 2021-07-06
- 353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人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较为突出的体现,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也比较丰富,如语言语感的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识字、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人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较为突出的体现,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也比较丰富,如语言语感的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识字、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伐善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全思维人格。虽然语文课本上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会全部包含人文素养的内容,但可以通过分类不同的文章、课文学习,感受作品中任务文学形象,文字的表达精神,借助语文课文内容触发创造新思维。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教育;语文教育;人文素质;
作者:李艳
人文素养水平一方面与个人成长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还好家庭和谐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些年中学生逐渐变成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极具重要价值。
一、人文素养培养对中学生成长的必要性
1.语文教学需要人文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商品大潮的冲击,在文化、人文学术领域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一种人文精神的失落,人们的价值取向变了,在物质财富逐渐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这是教育面临的现实社会背景,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学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学生认识社会客观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也就有了更为积极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可以说,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育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长期以来,语文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但都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一种全面的认识。我国特殊的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人们要么毫不顾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为地夸大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么将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使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变成一种纯粹的说教。在对语文教学中人为地夸大政治教育做法否定的同时,也因此忽视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教育目标。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学科特点上来说语文应该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并且通过人文知识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和人文精神联系最密切,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应该以语文学科为重要渠道。
3.语文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母语学习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丰富语言学习者的精神经验,培育语言学习者的主体精神,形成语言学习者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文化濡化的过程,是一个人成为独特的文化自我的过程。其次,才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人,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使人走向完善的过程。将语文教育理解为一种纯技术化手段,机械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肢解课文,把课文当成是学习语言的工具,按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来分析等,这种狭隘片面地理解语文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把文学作品当成是语言训练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作品丰富人文内涵的忽视。这也会使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被训练为做题和分解文章的机器,对语文失去兴趣。
二、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重视语文文学内容
语文是学生从小接触的科目,在进入中学后,多数人对语文的关注度并不高,一些学生不重视字的书写,而怎样用词与写字是语文教育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一些中学在语文课程中都要求展开书写教育,确保学生可以写一手比较整洁漂亮的字。因此,有必要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展开书写教育,可选择书写比赛等教育方式,从而使学生书写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学生除了要积极的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情怀和优秀的人文素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传承。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通过环境影响、知识的沉淀和知识的教授等多种方式共同来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气质和内在品质。此外,因为书写环节教材相对比较少,应该组织教师与学校展开合作编写,通过该方式所编写出来的教材能够在该区域的中学院校中加以推广应用,由此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
在中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教授学生。人文教育关键的就是培养人们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等,探索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途径。中学教师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等,还需要重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教育和其他知识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人文教育的内涵。比如,在中学的课程中有比较特殊的几个章节:《大自然之歌》《我喜欢的动漫形象》等,这些不仅涉及到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和科学以及动漫知识有了关系,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背后的人文内涵,也就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这些知识。
在之前的中学教学中,教师所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只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文化相关知识的传授,因此学生是没有学习文化的学习机会的。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注重在课堂的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充分地挖掘学生们的个性。比如让学生欣赏外国雕塑作品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对这些雕塑进行感知,然后让他们主动的去挖掘雕塑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会给学生学习雕塑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语言文字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的变化,是一个民族人文发展史。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就是对民族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一种特定时期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描述,也是作者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是不断认识人类的发展、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人生、人道、人权和人性等各种感悟的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校园文化活动,并且积极的开展和人文精神有关的讲座,邀请学者和研究人员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深化,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起一个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完整的人文精神。
4.实现人文教育的多元化融合
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善,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不断的被缩短,逐渐走向了大融合的局面,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也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语文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练习,而且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文的学习的时候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人文艺术赏析能力和人文价值的感悟,不断的帮助学生进行人格的健全的培养。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传统单一的语文教育模式进行改善,把语文教育在人文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和哲学、历史和艺术等一些学科进行结合,从而树立起一个大语文的语文教学观念,这样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来接受人文知识和人文价值。
5.亲近自然,走向自然,提高人文素养
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万事万物,她给人类的不仅是赖以生息的物质需要,而且更多的精神启迪,所以,她又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教科书。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这是“大语文”教学的延展。让学生用心地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不仅能在大自然中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心灵感悟。红霞与晨曦的美丽,花香与鸟语的迷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真谛,启迪着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静化心灵,感悟浓厚的人文气息,体会“天人合一”的思想,抒写心灵的顿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园文化赖以发展与生存的灵魂。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并不能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加上学生在人文精神素养方面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强力冲击,从而表现出严重的缺失现象。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并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中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