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洛阳 > 正文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12122230.jpg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2850亩,建筑面积近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2.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达200余万册,电子资源280余万种,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各类型特藏文献27000余册(件);有23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7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

1916年8月,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成立,学校创建伊始以周公庙为校址。

1917年,学校改名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27年7月,学校更名为河南省立洛阳中山中学,学校由周公庙迁入东关双龙巷旧迎恩寺内;一年后,学校又恢复原名,自迎恩寺迁入洛阳城内西南隅南营旧址办学。

1938年11月,学校为避战乱迁往豫西山区卢氏县涧北村,以关帝庙、莫家祠堂为基本教学设施。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洛阳。不久全面内战爆发,学校先迁开封,继迁江苏吴江盛泽镇。

1950年2月,学校在洛阳老城区东华1号恢复重建,后迁往洛阳治安南街8号。

1958年夏,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洛阳行署在洛阳师范学校基础上挂牌成立洛阳师范学院,但学校最终被河南省定名为“洛阳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4月,学校迁到洛河南岸的安乐窝。

1962年,洛阳师范专科学校与洛阳师范学校合并,恢复“河南省洛阳师范学校”校名。

1966年,“文革”开始后,学校被迫停止招生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12月,经国家批准,全国恢复和增设了169所高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名列其中。

1988年,被国家教育部门首批表彰为全国十所优秀师专之一。

1992年4月,学校更名为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学校开始设置学制为三年的非师范专业,并在全省率先举办五年制实验班。

2000年2月24日,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以洛阳师专为基础,合并洛阳教育学院组建洛阳师范学院”的设置方案;4月15日,洛阳师范学院挂牌成立。

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2015年,获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资格

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0年,学校被列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大学、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办学、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互换、教师访学进修、科学联合研究等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签署对外合作交流协议30余项。2005年学校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

精神文化

校训

敬业奉献、为人师表

校训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引导事业方向。“敬业”,从业忠诚不移,工作勤勉毋懈,是对教育事业的神圣感和责任心。“奉献”,无私无我,热爱教育对象,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并举,经师人师同求,是训练学生的规矩,培养学生的目标。

校风

厚德博学、励志笃行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厚德博学而无往不利,励志笃行乃世之风范。厚德方以励志,励志才能笃行,师生之道由此突显,“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张扬也。归结起来,“厚德博学、励志笃行”即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长、成才,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践履所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和事业奋进不已。

教风

德以修己、教以育人

教育者的胜人之处在于以德化人,以至德求至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求德为根本;同时要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博大精深的学识、精心组织的教学设计和精湛优雅的教学手段、方法施之于教学过程。以之教人,则无人不成才。

学风

勤学善思、知信达贤

勤学善思是学习的理想境界,勤学以乐学为根基,以学习为乐,让勤奋学习内化为自己灵魂深处的自觉追求,同时要善于思考,让勤学与善思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达到“知信达贤”的人生理想境界,使所学真正能够致用,成为民发展进步的有用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