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感统课程热 家长不惜花费过万“培养学习能力”

感统课程热 家长不惜花费过万“培养学习能力”

劳动节的三天假期,6 岁的果果(化名)每天都要去上课,不是去上常规的特长补习班,而是到一家...

劳动节的三天假期,6 岁的果果(化名)每天都要去上课,不是去上常规的特长补习班,而是到一家培训机构进行感统训练。该所训练机构里,像果果一样的孩子并不少。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 …… 这些孩子被贴上 “ 感统失调 ” 的标签。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近年来,感统失调话题越来越引发关注,很多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感统能力而费过万。什么是儿童感统失调?它是一种疾病还是家长们过度恐慌?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象:不少孩子被贴上 “ 感统失调 ” 标签
“ 我是听果果的幼儿园同学妈妈说的,她马上上一年级了,怕因为这个影响学习。” 在某培训中心,张女士带着女儿果果在此进行感统训练。
张女士说,孩子平时很调皮,上课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爱四处观望。朋友们都说,现在孩子感统失调特别多,让我也带孩子来训练一下。一节课的费用平均下来 120 元左右,为了孩子的未来,张女士咬咬牙,报了 1 年训练班。和果果一样,在这家培训中心接受感统失调训练的还有好多孩子。他们大多数在 4-8 岁左右,在指导下,通过不同运动项目开展感统训练。
近几年来,孩子感统失调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孩子发育某个方面不 “ 达标 ”,或在学习、生活、运动上有哪点不尽人意,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点,那么 “ 感统失调 ” 这几个字的阴影就会涌上家长心头。有的家长甚至只是通过看书、查资料就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感统失调问题感统训
经过走访,在哈尔滨开展感统训练课程的机构有三十多家,在很多知名的早教中心,也开设了感统训练课程,也有专门做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机构。
走进机构进行咨询,店员告诉记者,孩子如果进行训练,都需要先做一项免费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定制安排课程,店内的感统训练老师是在一线城市经过系统训练,且拿到资格证的老师。“ 如今很多家长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怕孩子只是轻微的感统失调或者是正常的,也会选择这项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前台员工说。
“ 我其实不懂什么叫感统训练,就想着多运动运动队孩子肯定没坏处,没想到坚持下来孩子还是有变化的。” 在某训练机构上课一年多的齐齐家长告诉记者,刚刚又续费了近两万元的大课包。
记者了解到,关于感统训练课程的收费平均价格在百元左右。有专做运动训练的机构表示,可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不同课程形式,费用从 80 元一小时到 120 元一小时不等,大部分家长会选择 3 个月 24 节课的课程,一次性充卡消费的居多。而另一家机构则相反,可以一节课买一次单,但购买课时越多价格会更优惠,店员表示 “ 课时越大越合适,100 节课平均下来不到 100 元一节,一次性购买 200 节课那就会更优惠。”
专家:晕车也是感统失调 家长无需过度焦虑
什么是感统失调?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刘阳解释说,感统失调的全称是 “ 感觉统合失调 ”,听起来特别神秘,但解释起来却很简单。感觉,像听觉、触觉、嗅觉 …… 看到球飞过来会躲,摸到火会觉得烫,听到刺耳的声音会觉得不舒服,突然下坠会有失重感,黑暗中被别人触摸知道摸的是头发还是耳朵、这些都是感觉。
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感觉综合能力方面出现了问题,感觉及神经反应不同步或者不协调。“ 就像有的小朋友总是到处乱跑,实际她是前庭平衡觉失调;有的小孩不喜欢换衣服、洗澡,有可能是触觉失调;再比如反应不够灵敏,触觉不够敏感或者过于敏感,看东西无法专注,平衡性不好,都可以归结到 ” 感统失调 “ 的领域。
刘阳介绍,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先天的神经发育不良,但后期喂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就容易造成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症状。“ 比如有的孩子出生后,家长过度保护,有些孩子没经历过爬,就直接让站。还有的家长没让孩子体验过俯冲的感觉等,其实这对孩子的空间感和本位感影响很大。” 刘阳表示,感统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能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一个人,其实就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感统失调算不上是病,它既是某种病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某种能力上存在的困难。晕车、恐高、协调性不好,都算感统失调。
但值得注意的是,感统失调的有些表象,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多动症、自闭症、智力障碍等。感统失调只是一种症状,因此,仅针对感统失调进行治疗和康复也不一定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因此,刘阳提醒,家长们无需焦虑,但也不要大意,一旦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最好先带到医院进行全面诊断,警惕是多动、自闭等问题引起的感统失调症状,不要盲目走入感统训练的误区。
此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无论是否有 “ 感统失调 ”,家长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加强沟通,共同成长,一起游戏、运动,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让孩子多听、多看、多感受,身体各项感官都调动起来。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家长应该学会放手,适当地给孩子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