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
出处: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三种情况。
否定句宾语提前
这样的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条件,宾语就可以提到动词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
"古人没有欺骗我";动词是"欺",宾语是"余"。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这个世界真浑浊,不能理解我";"知"是动词,"余"是宾语。
3、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当时的人并不认可他";动词是"许" ,宾语是"之"。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但是这样还不能做王,没有这样的事";动词是"有",宾语是"之"。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词是"不、莫、未"。
如果能广泛学习,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反省,这样就能明白很多的道理,而不至于在行为上犯过错。
出自:《论语》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博闻强识的君子就会每天自省,(用这种方式来提炼自己),这样就会神智清明,品格高尚而行为不会犯错误。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本文来自作者[语芙]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36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语芙”
本文概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的顺序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己省乎”句子中将动词省和宾语己倒装,属于动宾倒装。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文章不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