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城春草木深”。
一、作品原文
春望
作者: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白话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作品鉴赏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诗歌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此诗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望
《春望》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春望阅读及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
1、选择题
①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② 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④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颔联寄 于,表达 之感,运用了 的修辞。
3、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
4、本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之情。
5、表达思念亲人的.句是 。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9、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0、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 说说 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12、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C ②D ③C ④ C
2、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7、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8、安史之乱
9、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10、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11、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12、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拓展阅读: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
意境深沉
“国破”然而“山河在”, “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春望阅读及阅读答案相关 文章 :
★ 《春望》杜甫阅读答案
★ 《春望》阅读答案
★ 杭州春望的阅读题答案
本文来自作者[邱红毅]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49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邱红毅”
本文概览:”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城春草木深”。一、作品原文春望作者: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白...
文章不错《国破山河在下一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