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一生的挚友,杨振宁首次回国,点名要见邓稼先。邓患癌症之后,杨在美国为他找特效药。
1946年初秋,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被北京大学物理系聘为助教。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行前,他征求在美国就读的杨振宁的意见,问到哪所大学就读较为合适。杨振宁回信,建议他到普渡大学去,因普渡大学收费低廉而且理工科水平很高,他在信中还说:“此校离芝加哥很近,我们两人可以经常见面。”后来,杨振宁还帮助邓稼先申请到了普渡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许可。
扩展资料:
1971年夏,阔别22年后,杨振宁与邓稼先在北京相见了。这是杨振宁自1945年公费留学美国后首次回国访问。彼时他离开祖国已经26年了。
刚下飞机,在贵宾室稍事休息,外事接待人员便请杨振宁开列了他要见的朋友名单。在北京,他要见的第一个人便是邓稼先!
当时正值“文革”中期,政治运动搞得黑白颠倒,人人自危。即便是邓稼先这样执行秘密而重大使命的科学家也未能幸免。杨振宁没有想到,此时他的出现,无意中也是无形中保护了邓稼先,当然也等于帮助和保护了中国的“两弹”事业!
参考资料:
1986年,杨振宁最后一次见邓稼先,他们说了什么?
1、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平沦陷了。日本侵略者召开了“庆功会”。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邓以蛰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2、文革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被批斗时,邓稼先为了不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没有说一句违心的话,虽然处境很危险,他却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决不把重要科研成果披露一丝一毫。
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
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航班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3、毅然回国
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 同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4、娃娃博士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
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5、看看天安门
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
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因为有着一许许多多为国为民无限付出的人,中国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在国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仅拿国防方面举例,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是一穷二白的局面,但是邓稼先等专家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他自己也因为研发核武器的工作得了癌症。在邓稼先晚年弥留之际,他的好朋友来看望他的时候被他的一句话深深感动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邓稼先又和杨振宁说了什么呢?
故事还得从1950年说起。邓稼先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萌发了回国发展的念头。于是这一对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就此分隔。但是他和杨振宁从小一起长大,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所以邓稼先回国之后杨振宁也一直记挂着他。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他们也始终未能相聚。到了1971年的时候,两人才有机会见面。可是短暂地相见之后又要分开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邓稼先患上癌症的时候,杨振宁来探望他了。1986年的时候,邓杨二人15年之后再次相聚。
这一次,也是杨振宁与邓稼先的最后一次见面,照片中,邓稼先明显已经力不从心了。杨振宁和他合影,虽然邓稼先的面容和善可是那份藏在眼角的疲惫是掩饰不住的。邓稼先说“自己不后悔发展核武器,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好更强大”。
只言片语之间没有丝毫后悔与遗憾。杨振宁听了之后大受感动,还特意托关系帮他买了国外的特效药。只可惜这一切似乎都太晚了。邓稼先一手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核武器事业欣欣向荣,可是他自己的生命却如同枯槁。
他曾经没日没夜地修改图纸,计算公式。他曾经躺在病床上孜孜不倦地编撰自己的关于核武器的书籍。他也曾经穿着单薄的防护服去捡报废的弹头。所有的实验人员都知道核武器的辐射有多大,可是他们不能退缩。
邓稼先更是身先士卒,用手捧出了费劲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核弹的碎片。但是这也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走之前还于1986年4月上交了一份核武器发展的倡议书。邓稼先是一根蜡烛,永远燃烧,永远为人们带来光明。
本文来自作者[仲孙朝曦]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5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仲孙朝曦”
本文概览: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一生的挚友,杨振宁首次回国,点名要见邓稼先。邓患癌症之后,杨在美国为他找特效药。1946年初秋,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被北京大学物理系聘为助教。次年,邓稼先考取...
文章不错《邓嫁先和杨振宁的故事 50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