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分析洪水中人员失踪的原因,一方面是洪水流量大,猝不及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人不了解水情而涉险 水。所以,洪水中必须注意的是,不了解水情一定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1、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
2、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3、扎制木排,并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
4、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
5、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过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地处河堤缺口、危房等风险地带的人群应尽快撤离现场,迅速转移到高坡地带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上。对于家中的财产,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只顾家产而忘记生命安全。为了保存财产,在离开住处时,最好把房门关好,这样待洪水退后,家产尚能物归原主,不会随水漂流掉。
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处于水深在0.7m以上至2m的淹没区内,或洪水流速较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采取避难措施。因避难主要是大规模、有组织的避难,所以要注意:
一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以选择最佳路线,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
二要认清路标。在那些洪水多发的地区,政府修筑有避难道路。一般说来,这种道路应是单行线,以减少交通混乱和阻塞。在那些避难道路上,设有指示前进方向的路标,如果避难人群未很好地识别路标,盲目地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会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三要保持镇定的情绪。掌握"灾害心理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学问。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涝灾害期间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洪涝灾害过后,容易发生下列疾病:
1. 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2. 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3. 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
4. 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5. 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go-vern-ment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水灾自救逃生术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二、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三、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五、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福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5·”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泥石流
1 基本情况
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委广坑槽滑坡位于全州县咸水乡洛江村广坑槽采石场后背上坡,滑坡体顺坡长 100m,宽 76m,滑体厚 3 ~ 35m,平均厚 26m 左右,滑坡体总规模约20 万 m3。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及部分中风化蒋家山组花岗岩 (加里东期)组成。2011 年5 月9 日13 时 ~13 时30分,该滑坡发生滑动,滑坡中心点坐标: 东经110°40'59″,北纬25°49'14″ (图1)。
该滑坡造成 22 人死亡、1 人受伤,摧毁大型挖掘机、运载车、生活用车等生产设备多套 (台),掩埋活动房屋 6 栋 (建筑面积约 1000m2);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350 万元以上。灾情发生后,迅速撤离滑坡危险区所有人员和设备,没有进一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图 1 滑坡全貌 (拍照方向 220°)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成因趋势分析
2.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越城岭山系,东有都庞岭山系,南有海洋山,中部地势较低。年平均气温 16 ~18. 5℃,多年平均降雨量 1156 ~2601mm。降雨主要集中在4 ~7 月,占年降雨量的57% ~75%。根据咸水镇气象站 (距咸水镇水库 4km 处)资料,5 月 8 日至 5 月 9 日中午 12∶ 00,滑坡区降雨量 150. 9mm,为暴雨天气 (图 2)。
图 2 滑坡平面图
滑坡点所在的山体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 400 ~700m,相对高差 100 ~350m。滑坡山体山顶高程 701. 9m,坡脚下方沟谷高程 370m,相对高差 331. 9m,坡度60° ~ 75°,山体陡峭。
滑坡区为桂北越城岭花岗岩体边缘部分,为蒋家山单元 (SJ)中粒斑状 (含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在滑坡区一带,有小面积的寒武系泥岩地层分布,属于火成岩侵入体的俘虏体,滑坡区的花岗岩体及作为 “俘虏体”的寒武系地层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裂隙发育深度较大。山体表面坡残积层厚度 5 ~10m,在坡残积层以下为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强烈发育的花岗岩体及寒武系泥岩。
2. 2 滑坡体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 80°,滑坡体顺坡长 100m,宽 76m,滑体厚 3 ~ 35m,平均厚26m 左右,滑坡体总规模约 20 万 m3。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及部分中风化的蒋家山组花岗岩 (加里东期)组成,滑床主要以中风化的蒋家山组花岗岩体 (加里东期)组成,上部有少部分地段为中风化的寒武系砂岩、泥岩、粉质砂岩,滑体崩滑后缘形成宽 76m、高 73m 陡壁,陡壁上可见风化强烈、顺坡裂隙发育、破碎的花岗岩体及寒武系碎屑岩与花岗岩接触面。
滑坡发生后,滑体从相对高差175m 高处先沿80°方向向下高位滑落,顺坡跳跃、滚动、滑行 200m 后受到前方山体阻挡,部分滑体 (体积约 1 万 m3)撞碎阻挡山脊,冲下山脊后背冲沟,其余滑体折向 350°向前推进 100m,再次受到山体阻挡折向58°推进 100m,再折向 328°向前推进 150m,最后堆积于采石场民工工棚上,将正在工棚内吃饭和休息的民工压埋。
滑坡在高速滑向前方沟谷地段过程中刮铲沟底和山坡上的岩土体,滑坡方量有较大的增加。目前,沟谷地段共堆积堆积物15 万 m3,滑坡堆积物中土石比例约 1∶1,最大的石块直径达 6 ~7m,石块体积 0. 5 ~100m3不等,滑坡前沿的山坡上尚存松散岩土体15 万 m3。
沟谷地段下游为采石场工棚及堆料场地,滑落的滑体迅速压埋工棚及堆料场地,造成工棚完全毁坏压埋,造成死亡 22 人,受伤 1 人,摧毁大型挖掘机、运载车、生活用车等生产设备多套 (台); 掩埋活动房屋 6 栋 (建筑面积约 1000m2);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 350 万元以上。
2. 3 成因分析与趋势判断
根据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滑坡灾害产生的原因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当地降雨、采石场开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滑坡处于中低山地貌区,滑坡所在山体山顶高程 701. 9m,坡脚下方沟谷高程370m,相对高差 331. 9m,山体陡峭,坡度 60° ~ 75°,为山体崩滑提供了有利的临空面。
滑坡产生于花岗岩山区的强风化层中,覆盖的第四系残坡积层较厚,滑坡原所处地带花岗岩体强风化层厚度最大达 30m,一般为 10m; 第四系残坡积层厚 1 ~5m,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好。滑坡位于碎屑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面部位,滑体北西约1 ~ 2km处有一条北东走向的断裂通过,滑坡区内岩体、岩石节理及构造裂隙发育。
据灾区最近的上洞雨量站资料 (距离滑坡点 7. 1km),5 月 7 ~9 日,1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61. 0mm,3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120. 5mm,6 小时最大降雨量为 165. 5mm。滑坡区连续暴雨至大暴雨天气,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渗入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及强风化的碎屑岩、花岗岩体 (岩石)节理裂隙中,使松散、破碎的岩土体湿润饱水,其自重量增大,岩土体受水浸润后摩擦力降低。
根据滑坡区现场调查,在滑坡崩滑处标高 520 ~550m 处,现有 4 处随降雨 (中雨,降雨量 30mm 以上,滑坡期间实测)流出的季节泉。据访问,在滑坡发生前,该处无泉水流出。据此可知,在滑坡发生前,由于大量的雨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渗入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及强风化的碎屑岩、花岗岩体 (岩石)节理裂隙中,使松散、破碎的岩土体孔隙、节理裂隙饱水,其岩土体内静水压力增大。
滑坡区两侧分别为已开采多年的全州县广坑槽采石场 (遭受滑坡的采石场)和全州县铭泰采石场,两个采石场开采面边缘分别距离滑坡边缘 (滑坡周界)70m 和200m。据了解,采石场开采时爆破为小药量爆破,其爆破震动较小,但其爆破可能对滑坡区的岩石裂隙发育有一定的轻微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该滑坡体已产生滑动脱离滑面,顺斜坡体向沟槽移动近 500m,堆积在沟槽内,体积约 15 万 m3,但是在滑床面尚存残留松动岩土体 15 万 m3。此外,滑坡后缘壁以上有约长 20m,宽 5 ~8cm 张拉裂隙存在,且坡体土层较厚,下部临空,因此滑坡坡体稳定性差,该坡体一旦遇到持续性强降雨可能会再次发生崩滑。
3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3. 1 应急响应
滑坡发生后,全州县立即启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Ⅰ级应急响应,各应急分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开展滑坡灾害点的稳定性应急监测和其他处置技术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为救灾和防止二次地质灾害侵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2011 年 5 月 10 日,国土资源部派出专家组到现场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工作并进行灾情会商,于当晚 23 点提交 《全州县咸水乡广坑槽采石场滑坡初步调查简报》逐级上报。5 月 14 日,桂林市全州县咸水乡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组一行 23 人对该滑坡进行再次调查。
3. 2 应急处置
(1)在抢险施工期间,加强残余滑体及后缘壁以上已开裂土体及裂缝的监测,防止二次灾害对抢险人员的危害。
(2)对堆积在沟内的滑体两侧进行排水疏通,防止积水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
(3)加强对该滑坡体周边同类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地段排查,杜绝再次发生此类灾害。
(4)抢险工作结束后,对堆积于沟谷地段的堆积物按坡降 1∶1. 25 放坡平整。
(5)冲沟内的滑坡堆积物两侧修建排水沟,采用明沟形式,引排降雨洪水,以防形成堰塞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保护下游村庄安全。
(6)位于山坡上的铭泰采石场弃土场的松散堆积物及滑坡堆积物使用雨布覆盖,防止雨水入渗和冲刷,并做好排水疏导。
(7)铭泰采石场弃土场形成的不稳定斜坡设置监测桩,对不稳定斜坡的变形变化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划定该重大隐患的危险区范围及界线,并在其界线上设置铁丝隔离网进行隔离,设置警示牌,禁止人员进入,以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 3)。
图 3 抢救现场
4 经验与启示
这次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灾情等级为大型),表明地质灾害防范知识普及对象除了原住居民外,还应特别注重包括各工矿企业的施工人员和从业者等流动性较大的人员,各工矿企业的建设、生产和一些生活活动安排必须按照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进行,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治理。
(本节基础资料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魏云杰)
家庭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1 引言
2013年5月15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发生泥石流险情,体积18.7×104m3,为中型泥石流。由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地撤离了167人,成功避免了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事件。
2 地质灾害特征
2.1 泥石流区地质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泥石流所在区域地貌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500~1000m,相对高差300~800m。坡面坡度多为30°~50°,坡残积层厚度2~8m不等。冲沟比降大,有少量悬谷及跌水,横断面呈“V”字形。山顶多为草本植物覆盖,山脚部位有乔木、灌木,植被覆盖率为50%。
2.1.2 地层岩性
泥石流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 x)和第四系坡残积层。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x):紫红色粉质砂岩,风化强烈,岩体破碎,强风化层厚4~8m,主要裂隙有两条:①20°∠72°,②270°∠32°,岩层产状310°∠26°。第四系(Q):为坡残积含碎石粉质黏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厚2.0~8.0m,坡脚较厚,分布于山体的坡面表层。
2.1.3 地质构造
泥石流区西北面约2.5km为栗木-恭城断裂,受该断裂影响,泥石流区一带粉质砂岩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强风化层厚度较大。
每处坡面泥石流堆积物量约1×104m3,总量约为18.7×104m3,最小的为2000m3,最大的达40000m3,见图1-图3。
图1 坡面泥石流远景
图2 泥石流掩埋房屋
图3 龙虎乡龙虎村古寺村一组湾泥石流
2.2 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和综合分析,泥石流灾害产生的原因与所处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当地降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区所在的地貌为中低山地貌,山体高程500~1000m,沟谷或坡脚标高180~210m,相对高差300~800m。山体坡度为30°~50°,为山体崩滑提供了成灾的临空面,为泥石流产生提供了地形条件。泥石流区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厚2.0~8.0m。下伏泥盆系中统信都组(D2 x)紫红色粉质砂岩,岩石风化强烈,岩体破碎,透水性良好,风化层厚4~8m。当时的降雨量为320.1mm,为特大暴雨。大量的雨水短时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到松散的坡残积层孔隙中及强风化粉质砂岩岩层裂隙中,使松散土体及强风化粉质砂岩湿润饱水,在高陡处边坡易发生失稳滑崩,滑崩物随冲沟水流形成坡面泥石流;部分坡面滑崩物冲入沟谷,沟底物质受冲击发生再搬运,这些物质混合洪水,沿冲沟高速运移,形成沟谷泥石流。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恭城瑶族自治县已于2006年完成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建立有群测群防体系,制定有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有地质灾害险情出现或接到橙色及以上级别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当地政府能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此次坡面泥石流发生的龙虎乡一带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当地曾经开展过相应的地质灾害知识普及教育。
2013年5月15日16时30分,恭城县一带连续3天的累积雨量不大,且预报未来24小时的雨量也不大,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为:恭城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属于蓝色预警区内。预报预警值班人员跟踪雨情的变化,至23时,发现恭城县北部栗木镇降雨量为28.8mm,龙虎乡降雨量为54.4mm,同时恭城县气象局也发出了暴雨橙色预警,总站预报值班人员立即与气象台取得联系,了解实时雨情,得知至15日23时,龙虎乡一带的雨量达106.6mm,雨量已达到大暴雨级别,因此,结合这一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预报人员于23时10分,对恭城县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追加发布预警信息,将恭城县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升为**预警。预报值班人员继续密切跟踪雨情变化,至5月16日0时,龙虎乡的累积雨量为161.7mm,至16日0日50分,恭城县龙虎乡累积雨量超过250mm,鉴于这一情况,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再次发布追加预警信息,并及时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沟通,将恭城县龙虎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升级为橙色预警,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2013年5月15日晚11点,恭城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信息员密切注意雨情,并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强监控。
2013年5月16日0时50分,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将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一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升级为橙色预警的信息后,桂林市国土局地环科立即电话通知恭城县国土资源局,确认落实对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恭城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龙虎乡,与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组织、动员易发区和高陡边坡隐患点居民进行有序撤离,共撤离了167人。
5月16日凌晨1时至3时,受强降雨影响,龙虎乡龙虎村一带发生大面积的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共有17处坡面泥石流,冲毁房屋21座,由于被冲毁的房屋内的人员已提前撤离,没有造成群死群伤事件,本次地质灾害事件得到成功预报避险。
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泥石流堆积区掩埋的公路、村道部分已经被清理。掩埋的农田、果园已逐步清淤、恢复种植。本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准确,成功撤离的人员得到当地政府的妥善安置,广西国土资源厅立即布置对泥石流区进行详细的专门调查,并安排应急治理经费500万元对泥石流进行应急治理。
5 经验与启示
本次地质灾害能够成功预报和避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1)当地县政府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部门间多方协调,依照预案有序地组织易发区和隐患点居民撤离。
(2)信息保持畅通,及时通报雨情,保证了预报人员及时掌握实时雨情变化,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根据实时雨情,结合预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追加发布预警信息,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人员能随时掌握雨情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希望通过政府协调,实行信息共享,让预警预报人员可以自由地登录到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的雨量监测自动平台,及时地获取雨情变化数据,从而能及时地追加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3)预警预报工作人员时刻坚守工作岗位,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及时掌握实时雨情数据,结合地质环境条件,为预警信息的及时修正并准确发布提供了保障。因此,汛期实行预警预报人员24小时值班十分必要。
(4)今后市、县一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应朝更精细化方向努力,细化到乡镇一级或具体地质灾害易发村屯、隐患点,为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应急避让和开展救援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地震、火灾、洪水、台风、泥石流?灾难常常会不期而至。那么,你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吗?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1.洪水灾害应对措施
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我市河流的主要洪水大都是暴雨洪水,多发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洪水暴发造成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2.山洪灾害应对措施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岗地)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山洪来临时,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3.台风灾害应对措施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专家提醒说,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必须外出时,应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顺风时不能跑,否则会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另外,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待着不动。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遭遇泥石流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稳下滑。另外,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切除一切障碍,泥石流所到之处,大树极有可能被连根拔起,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滑坡灾害即将发生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撤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市民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的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修路、架桥时,要避开山体易滑坡、崩塌区域,特别是不能侵占溪河滩地。
5.雷击灾害应对措施
对人类造成灾难的主要是云与大地之间的雷电释放,一般称为云地闪电。
雷雨天气时,市民不要停留在屋顶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液化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气设备。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在候车亭等金属棚屋下避雷雨应双腿并拢,不接触柱子。如果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体放在地上,并将双腿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腿放在绝缘体以外的地面上。
另外,雷雨天气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和其他较长物体。雷雨天要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侵入。雷电时不要接听电话,停止操作计算机及各类家用电器,马上摘下耳机。头顶或附近已开始打雷时,马上停止洗澡、洗手等事项,与自来水管、其他从室外和屋顶引进的金属管件线(包括电话线)、电话机、通电的灯泡和家电等至少保持一米的距离,不与金属门窗、防盗窗、阳台金属晾衣架接触。
本文来自作者[闭济乐]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闭济乐”
本文概览:都市遇洪水自救四法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怎么办,专家称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而后要与救援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文章不错《发生洪涝灾害时的自救自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