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亿粒米有多重手抄报”如下:
米粒是稻谷的一种,形状较圆,如珍珠般大小,通常煮熟后食用。“一亿粒米有多重手抄报”这个问题涉及到粒数和重量的计算。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讲解: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一粒米的重量。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大约的数值,比如一粒米的重量约为0.0002克。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一亿粒米的重量。这可以通过将一粒米的重量乘以一亿来得到。即:0.0002克/粒×1亿粒=2000克。
因此,一亿粒米的重量大约是2000克,也就是2千克。
在制作手抄报时,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文字和来表达这个主题。首先,在手抄报的顶部或中央,我们可以写上“一亿粒米有多重”这个标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画一个图表或表格,列出不同数量粒米的重量,例如:
粒数、重量(克)
1粒0.0002克;10粒0.002克
100粒0.02克;1亿粒2000克
这样,读者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亿粒米的重量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解释,例如:一亿粒米大约可以供一个人吃一个月,或者一亿粒米需要很多时间来数等等。这些信息可以使手抄报更加丰富和有趣。
最后,在手抄报的底部或适当位置,我们可以写上一个结论或感言,例如:“一亿粒米的重量让我们意识到食物的珍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
通过这样的手抄报,我们可以传达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信息,并让读者对一亿粒米的重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数学史手抄报初中
#三年级# 导语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1、小马虎数鸡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2、来了多少客人
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一、填空。1、填写合适的单位。
(1)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行了1462()。
(2)每天作业大约要用30()完成。
(3)一辆大卡车载重量是6()。
(4)一个写字本厚约4()。
(5)做一次深呼吸用了4()。
2、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3、两位数的4倍是();比196少36的数是()。
4、平行四边形有()条边,()个角。具有()性。
5、在()里填上“”或“=”。
120分()2时
48厘米()5分米
1600千克()2克
4.3千米50米()3500米
6、王阿姨要摆60盆蝴蝶兰,每行摆8盆,可以摆()行,剩下()盆。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边长是()。
二、选一选。
1、÷7=8……,余数是()。
A、5
B、9
C、6
2、4个小朋友互相通电话,共通()次电话。
A、6
B、4
C、12
3、一个数乘两位数,积是()。
A、两位数
B、三位数
C、两位数或三位数
4、用3。8。0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A、4
B、6
C、5
三、我会判。
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2、250×8的积的末尾有1个0。()
3、因为6>5,所以1/6>1/5。()
4、天阴了下来,半小时后会下雨。()
四、计算题。
1、口算。
10×8=23×0=110×6=86-36=1500-800=
2、列竖式计算。
602+596906-153456+154607×352÷924÷7
五、解决问题。
1、三(1)班34人要去郊游,每辆客车准乘9人,应租几辆这样的客车?
2、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乘车到姥姥家,客车每小时形56千米,走了4个小时,姥姥家有多远?
3、育才小学组织学生看**,电*有800个座位。电*的座位够吗?
男生有425人女生有320人
4、张大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的,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手抄报内容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数学形成时期,第二时期是常量数学时期等。其研究成果有李氏恒定式、华氏定理、苏氏锥面。
第一阶段
第一时期:数学形成时期(远古—公元前六世纪),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阶段
第二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十七世纪初)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第三阶段
第三时期:变量数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十九世纪末)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的创立。
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方程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
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第四阶段
第四时期:现代数学时期(十九世纪末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设计的先进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
李氏恒定式
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定式
华氏定理
“华氏定理”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研究成果。 华氏定理为: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 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苏氏锥面
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苏氏锥面”。苏步青院士对仿射微分几何的一个极其美妙的发现是:他对一般的曲面,构做出一个仿射不变的4次(3阶)代数锥面。在仿射的曲面理论中为人们许多协变几何对象,包括2条主切曲线,3条达布切线,3条塞格雷切线和仿射法线等等,都可以由这个锥面和它的3根尖点直线以美妙的方式体现出来,形成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构图,这个锥面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手抄报内容如下: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个人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文学宝库,其中不少的著名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譬如“揠苗助长”、“黔驴技穷”、“叶公好龙”、“一叶障目”、“螳螂捕蝉”等等。
中国古代寓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高潮,战国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而以寓言本身特点的发展来说,则可以大致划为哲理寓言、讽刺寓言、诙谐寓言三个阶段;如果统而观之,战国时期的寓言多重于哲理,唐宋时期的寓言多重于讽刺,而明清时期的寓言重于诙谐。
本文来自作者[本玉惠]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28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本玉惠”
本文概览:关于“一亿粒米有多重手抄报”如下:米粒是稻谷的一种,形状较圆,如珍珠般大小,通常煮熟后食用。“一亿粒米有多重手抄报”这个问题涉及到粒数和重量的计算。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讲解...
文章不错《一亿粒米有多重手抄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