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露水,霜,雪,雨,衣服会晾干
2: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
1: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2: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3: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大气压的差异.
4:水只能把饺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饺子炸成**的: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5:海市蜃楼现象:光由于遇到不均匀大气而发生了偏折.
6: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播.
7:平面镜能成像:光的反射.
8: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生了折射现象.
9: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10:日食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1: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2: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13:月球上没有声音: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14:先看到闪电,后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声音在地球上的传播速度快的多.
15:我们能用普通杆秤测量物体重量:杠杆原理
初二物理,生活常识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中考
问题描述:
我刚上初二,想好好学物理,首先想知道一些关于物理的常识,简单点的,最好是有关于声现象,光现象和物态变化的,易懂的.谢谢,(答的好的话再追加分).
解析:
声现象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介质: 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 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3、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15℃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4、 回声: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反射回来,传回到耳朵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5、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音色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6、噪声: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光现象
1.知识要点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用几何图线表“光线”可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①水中的光速 .
(记住这两个速度)
②玻璃中的光速 .
(3)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为1光年.
(4)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混合而成.
(5)红、绿、蓝为三原色.
(6)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图2—1为光的反射现象中有关的基本概念.
(7)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注意这个垂直关系)
(9)球面镜: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10)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图2-2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
(1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记住光的折射规律!)
(12)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此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3)在光谱的红光之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之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2.考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的反射规律、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
(4)光的颜色.
(5)光的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的区别.
(6)光的折射规律.
(7)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物态变化
1.知识要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①实验室中的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③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3)一般物质存在方式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质从一种物态变化到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4)初中阶段学习六种物态变化:
(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汽化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2.考点
(1)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和三种温度计。
(2)摄氏温度的规定和读法。
(3)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4)物态变化名称和条件。
(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6)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7)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物理小常识有哪些?
1 . 为什么生饺子刚倒进锅里时要沉下去?为什么饺子熟了以后会浮起来,并且只有浮起来的饺子才是煮熟了的?为什么饺子凉了以后,又要重新沉入锅底?
原来,随着炉子加热,锅中的水和饺子都慢慢地热起来了。由于物体受热要膨胀,饺子和水也不例外。但不同物体受热膨胀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有的膨胀快,有的膨胀慢。饺子膨胀速度比水快,这样它们的体积很容易就增大了很多。(熟饺子通常是胀得饱饱的,比生饺子大得多。)但是饺子的重量并未增加,而体积增大后,单位体积的重量即密度就减小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同体积大小的液体的重量。当饺子煮熟时,饺子馅和饺子皮都充分膨胀,这时饺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体积大小的饺子的重量小于同体积水的重量,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浸没在水中的饺子所受到的水的浮力就等于同体积大小水的重量,因此,饺子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量,饺子浮起。所以只有在饺子煮熟了,即饺子馅和饺子皮都充分膨胀以后,才能浮起来。吃浮起来的饺子,当然不会有夹生的顾虑了。
饺子煮熟浮起来以后,当它稍冷时,为什么又会沉下去呢?原来膨胀快的物体,收缩得也快。当水冷下来后,饺子的收缩比水快得多。这样一来,收缩后的饺子,单位体积的重量又增加了,水的浮力也随之减小。减小后的浮力,已经不足以浮起单位体积重量已增加的饺子,于是饺子便又沉入锅底了。
2 . 两艘船近距离并排行驶时,容易发生意外,两船会不受控制地相撞 为什么?
这是因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那为什么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从理论上如何解释?在看回这个事例,为什么两船之间水流会更快一些呢?像飞机的机翼,气流为什么要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上下表面呢?
3 . 气流为什么会对流? 大气压为什么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
温度高低会导致空气密度变化,温度高空气密度小,温度低空气密度大,个地区气温不同,于是空气密度也不同,为保持空气密度的平衡,空气就会流动,暖气流密度小空气轻上升,冷气流密度大空气重就会下降于是形成对流。 气压也是因为温度变化所以才变化的
4. 风的形成是什么?
由于种种原因 可能因为地理因素或天气原因两地温度不同 导致了气体体积不同和气压不同 气压高的空气向气压低的空气运动形成风
5 .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6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之间,热流上升,冷流下降,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动态平衡,热的传导发生在热的导体上,热从高温的一端向低温一端传导,热的辐射不需要媒介,它通过辐射的方式向低温处传热.暖水瓶的瓶胆与外壳之间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降低了许多,瓶胆内部光滑如镜,降低了辐射,所以暖水瓶能保温.
7 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就容易剥壳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水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我们所遇到的物质中,除少数几种以外,大多数都有“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但是,各种物质的伸缩程度又各不相同.鸡蛋是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不一样.在温度变化不大或
内容如下:
1、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很容易剥开,这是因为蛋壳和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的结果。
2、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因为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太足,会涨破车胎。
3、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拧开了。这是因为瓶盖受热后与瓶口缝隙增大。
4、踩扁的乒乓拿热水烫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乒乓球里面的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5、温度计。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相关信息: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往自行车的车把上套塑料套时,先用热水烫一下塑料套,再往车把上套,由于热膨胀,就比较容易地将塑料套套上。
过一会儿,塑料套遇冷收缩,就能紧紧地套在车把上了。而烧开水时,水壶里的水如果灌得太满,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会从壶里溢出。因此就要想办法防止热胀冷缩造成的危害。
比如:夏天架电线时要架得松一些,以防止冬天电线遇冷收缩时断了;冬天铺设铁轨时,铁轨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也是为了防止夏天铁轨受热,膨胀使衔接处凸起来,容易发生火车出轨事故。
为了使桥梁有膨胀和收缩的余地,同样在桥梁上设置伸缩缝,以便不会发生翘曲;夏天不要把自行车内胎的气打得太足,防止空气受热膨胀,使内胎爆裂,也是同样的道理。
本文来自作者[郯明宇]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11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郯明宇”
本文概览:1:露水,霜,雪,雨,衣服会晾干2: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1:早上睡醒觉看见大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现象.2: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3: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水的沸点不同:...
文章不错《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物理小知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