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络人才——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唐太宗在他的青年时代,便以善于笼络人才而著称。晋阳起兵的前后,李世民与刘文静、裴寂等人结为密友,共谋起兵大事。攻取长安,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又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宏等一大批文武贤才,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又在玄武门事变中杀死建成、元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早在武德四年,李世民擒窦建德、王世充,凯旋回京,被授为天策上将,他便开文学馆置十八学士。这一事实表明此时秦王李世民虽然既非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但事实上却把以文治国引以为自己的大任。不然的话,他的开文学馆、网罗天下人才,意欲何为?李世民深知他是得助于秦王府中的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又有尉迟敬德等一班武将之助,他才当上了皇帝。即皇帝位后,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他理所当然地把网罗天下人才作为安定天下、治理国家的前提条件。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八月即皇帝位,九月设置弘文馆,表明他对于为政得人是何等的重视

据贞观政要择官记载: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致理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唯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政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

卿既不言,朕将安寄?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封德彝答对说

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唐太宗把得人视为致安之本,批驳了右仆射封德彝不荐举人才的谬论,德彝惭赧而退。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封德彝有关求贤的指示,表达了他于即位初对人才的重视和思贤如渴的急切心情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贤访哲

唐太宗对侍臣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系,尤须得人

这里唐太宗把得人视为关系国家理与乱的关键所在。他所说的得人,既指朝廷中的三公九卿等宰相、大臣,也包括地方上的都督、刺史,中央与地方官员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

唐太宗把得人视为致安之本,其目的在于借此安定天下,益于百姓。正如贞观元年他对兵部员外郎杜正伦说: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朕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姓也。朕于宗亲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魏徵对于唐太宗初年的求贤如渴,亦给予充分地肯定: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

纵观唐太宗于在位期间,对选任贤才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直到贞观十三年,他还在对侍臣说:能安天下者,惟在得用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偏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

唐太宗求贤如渴、网罗天下贤才以致天下太平,还表现在贞观年间,先后曾五次下达求贤诏书。据全唐文所载,有荐举贤能诏、令河北、淮南诸州举人诏、求访贤良限来年二月集泰山诏、令州县举孝廉茂才诏、令天下诸州举人手诏。这些诏书,反映了唐太宗对任贤致治的认识和重视,既表达了他求贤如渴的急切心情,亦是他为招贤才致天下太平的措施之一。唐太宗对治书侍御史权万纪所说的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在帝范求贤中,唐太宗说: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又说: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辞讼的引证解释是:⒈诉讼,打官司。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辞讼的引证解释是:⒈诉讼,打官司。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注音是:ㄘ_ㄙㄨㄥ_。 结构是:辞(左右结构)讼(左右结构)。 拼音是:cí sòng。

辞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辞讼císòng。(1)诉讼。

二、国语词典

诉讼。《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也作「词讼」。

三、网络解释

辞讼辞讼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周礼·地官·小司徒》,解释是诉讼。

关于辞讼的诗句

一朝受辞讼一朝受辞讼

关于辞讼的成语

聚讼纷纭调词架讼辩口利辞聚讼不已兴词构讼包揽词讼卑辞厚币词清讼简悖言乱辞不辞而别

关于辞讼的词语

词清讼简调词架讼包揽词讼政平讼理政平讼息聚讼纷纭辩口利辞聚讼纷然卑辞厚币悖言乱辞

关于辞讼的造句

1、此时正值大宋末年,朝廷腐败,皇帝昏庸,内有奸臣当道,外有敌寇入侵,文官不识辞讼,武将不明兵法,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2、苏威奏请五百家置乡正,使治民,简辞讼。

3、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

4、丁酉,分命使者巡行州郡,听察辞讼,纠劾不法。

5、对他的辞讼请求,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点此查看

本文来自作者[曼寒]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196.html

(9)
曼寒的头像曼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曼寒的头像
    曼寒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曼寒”

  • 曼寒
    曼寒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唐太宗在他的青年时代,便以善于笼络人才而著称。晋阳起兵的前后,李世民与刘文静、裴寂等人结为密友,共谋起兵大事。攻取长安,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又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知节...

  • 曼寒
    用户101012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笼络人才——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