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

创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3、教学课时:一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

 1、趣味中揭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看完后告诉老师: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将与课文联系,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情节中看变色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

 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

 请根据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师:从判案过程中来看,奥楚蔑洛夫定案的关键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陈述他判案的过程。(学生陈述小结,教师板书要点:怎么变色)

 (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3、变色中赏细节

 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学生读书)

 (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聪明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变色中析原因

 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深刻理解?军大衣?在小说中的多种作用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

 (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本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师: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人物生存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至此,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清晰可见。)

5、多变中看不变

 师: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多变的态度 不变的性格)你看得起他吗?有些成语似乎就专为这类人准备的',哪些成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

 (教师补充说明:就是这样的一群沙皇走狗忠实维护着沙皇的统治,作者契诃夫深感苦闷,用笔来批判着这个黑暗、无聊、腐败的政府、社会)

 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吗?

 (设计意图:?变?中见?不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剖析现象的方法论。引导学生运用它来分析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孔乙己、范进、胡屠户等,即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

 6、用?变?写?不变?

 作业: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这道作业,意在通过本文学习,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刻画自己心中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令自己、读者难以忘怀的典型人物。)

四、教学反思

 日常教研中见得较多的小说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梳理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这似乎就是小说教学的所有,而且俨然成了一种恒定的基本模式。每每此刻,我就想,任何小说都可以教成这样,小说教学还有没有针对性?用一成不变的手段去教小说,学生究竟对小说还有多少热情?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一要引导学生爱上小说,小说应该是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二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征是不同的。这是在提醒我们,小说的?可教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学不同的小说,必须寻找不同的?可教点?。《变色龙》中?变?字便是首选。?选点突破,?变?中说?不变?是设计本课的主体思想,也是体现与其它小说不同之所在。

本文来自作者[断垣残照]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228.html

(10)
断垣残照的头像断垣残照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断垣残照的头像
    断垣残照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断垣残照”

  • 断垣残照
    断垣残照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腐朽反动的本质。《...

  • 断垣残照
    用户101003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变色龙》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