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如下

1、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⑴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⑵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⑶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⑷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⑸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⑹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⑺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⑻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⑼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2、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⑴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⑵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⑶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⑷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⑸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⑹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⑺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⑻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⑼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⑽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②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③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⑾平面镜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⑿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3、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⑴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⑵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⑶常见的温度计有①实验室用温度计;②体温计;③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⑷温度计使用:①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⑸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⑹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⑺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⑻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⑼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⑽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⑾(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⑿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⒁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⒂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⒃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⒄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⒅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⒆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4、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⑴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⑵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⑶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4、透镜成像:

①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②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③物体在焦距之内。

⑸光路图。

⑹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①要借助工具作图;②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③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④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⑤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⑥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⑦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⑧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⑺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⑻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⑼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⑽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声重点知识

①声的传播(以波的形式)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③15℃空气中的声速340m/s

④超声波、次声波

⑤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光重点知识

一①光线是假想的线并不实际存在

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③小孔成像是实像

④真空中的光速300000000m/s

二⑤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⑥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⑧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

三①折射:光射入某些介质(如:水、玻璃)时,在反射的同时也会射向介质内部,即折射(初中阶段只记:光从空气射向其它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反射角)

②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① 光的色散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光决定的

③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④紫外线、红外线

透镜重点知识

一凸透镜

①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②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汇聚于焦点

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测焦距小实验

④应用: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远视镜

⑤◤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f<v<2f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v>u

二凹透镜

①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成虚像

④应用:近视镜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态变化重点知识

一温度

①温度计:量程、分度值、0刻度

②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全部浸入;待示数稳定再读;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向平

③水的凝固点0℃、沸点100℃;绝对零度-273.15℃;冰箱﹣15℃——﹣20℃

二①融化:固态变液态。融化吸热。晶体融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②凝固:液态变固态。凝固放热。同种晶体的熔化点和凝固点相同

③汽化:液态变气态。汽化吸热。分两种:蒸发和沸腾。

④液化:气态变液态。条件:遇冷

⑤生华:固态直接变气态。樟脑片

⑥凝华:气态直接变固态。雾凇

电重点知识

一①摩擦起电,吸引轻巧物体

②同重点和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二①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②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③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④电路图

⑥电流表的使用:正进负出、不能超过所接量程、串联

⑦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I1=I2

⑧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

电压 电阻重点知识

一①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通路

②干电池1.5V;蓄电池2V;家庭电路220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③电压表的使用:正进负出、不超过量程、并联

二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②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U=U1=U2

三①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温度有关

②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欧姆定律重点知识

一①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①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公式I=U/R

③电阻的串联R=R1+R2

电阻的并联R=1/R1+1/R2

④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⑤安全用电

电功率重点知识

①电能表、能量转换

②电功率定义式P=W/t

③ W=UIt

④ 电功率计算式 P=UI;P=I?R;P=U?/R

⑤ 焦耳定律Q=I?Rt

⑥生活用电常识

电与磁重点知识

一①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的物质

②磁极:南极、北极。磁性最强

③磁化:在磁铁和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

坏处:手表磁化后不准、电视显像管磁化后色彩失真

二①磁场真实存在

②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假想的线

③地磁场——动物罗盘

三①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

②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③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 螺线管的N极。

④电磁铁。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材料、大小

⑤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四①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②电动机的构造:转子和定子

五①磁生电(电磁感应)——法拉第

②闭合电流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③发电机(直流、交流)

④磁记录(录音-电磁感应;放音-电流磁效应)

本文来自作者[巧阳]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320.html

(12)
巧阳的头像巧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巧阳的头像
    巧阳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巧阳”

  • 巧阳
    巧阳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1、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⑴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⑵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⑶声速:在空气中传...

  • 巧阳
    用户101112 2025年10月11日

    文章不错《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如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