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杨振宁杨振宁先生始终心系祖国物理学发展,积极组织和推动中国物理学会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杨先生不仅取得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卓越学术成就,而且以知识分子担当传承了父辈的“有生应感国恩宏”,对中国物理学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信息: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杨振宁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48杨振宁百岁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杨振宁、屠呦呦。
一、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伟大的物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也是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让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二、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研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成功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人民非常尊敬的”两弹元勋“。
三、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这是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吃上饱饭”的男神,他的伟大贡献毋庸置疑,全世界人民真的都应该感谢他。
四、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贡献。他是当今全球公认的伟大科学家,成就比肩爱因斯坦,唯一的中美俄三院院士。
五、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多年从事西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她突出的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本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做演讲,深情回忆了1971年第一次回新中国的故事。乍一看,以为跑题了。仔细研读,实在是含义深远。他借一个有趣有料到故事,经典而贴切地总结了自己人生的后五十年。演讲结尾,杨振宁深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 他在100岁生日时,对九泉之下的邓稼先喊话,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总结!是发自内心的,是虔诚的!用50年的时间,来践行好朋友的“嘱望”,这是人生幸事!也是友谊的佳话!杨振宁100岁的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事情得从50年前杨振宁探亲说起。1971年3月美国刚刚解除20年来中美来往的封锁。事实并不是这么直白明显。美国国务院只是把中国的名字从来往封锁的名单中抹除。但这个事实被杨振宁敏锐地发现了。他立刻申请到中国探亲,因为他的亲人都在中国,而且父亲病危。当时的杨振宁,可能只把中国之行当作一次普通的探亲,他不知道他这一举动对他的人生轨迹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 杨振宁探亲顺利成行,他成了外籍华裔著名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这对于当时被封锁被孤立的中国来说,对于即将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祖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周总理亲自接见他。
? 探亲期间,外事部门请他开列要见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可当时正值文革,造反派对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包括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正在进行批斗。据说邓稼先很绝望,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杨振宁的出现,并要求见面,无形中救邓稼先于千钧一发之际,间接地保护了中国的核弹事业。这如果不是量子纠缠,就是上天特意的安排!
? 在杨振宁离京时,邓稼先送他。杨振宁终于问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问题: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是否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设计?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邓稼先回答:我感觉没有。不过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你。兹事体大,邓稼先马上向组织汇报。然后邓稼先写了一封信,组织上派专机送到杨振宁手中的。这封信我将贴在文后,因为看了我真的很感动!除了告知杨振宁,中国原子弹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寒春没有参加以外,邓稼先说了三个意思:一是希望老同学能经常地想起周总理亲切的接见。
二是回应老同学关于人生的意义问题。“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这句话去做”。三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去,千里共同途”。这就是演讲题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来由。
? 杨振宁坦言,当时他没有看懂这句话。但他后来悟出了其中的深意。具体什么时间,杨振宁没有说明,但在他100岁生日的感言中,以此为主题,是对当年邓稼先三层意思的认同和心悦诚服,也是回首自己半个世纪的风雨高屋建瓴式的总结!
? 很多人喜欢比较杨振宁与邓稼先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谁大?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建立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分属不同领域,难以比较和量化。不过从杨振宁百岁感言中,我觉得杨振宁是认为邓稼先更伟大!这一对挚友,迥然不同的卓越贡献,必将为人们所敬仰!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必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附:
1-邓稼先的贡献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立功方面,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立德方面,他放弃优渥的生活,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杨振宁的贡献
杨振宁生于1922年9月22日,安徽合肥人,立功方面,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获1957年诺贝尔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只有35岁。立德方面,杨振宁是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向全世界表明,国人在科学领域也能够取得顶尖的伟大成就。
3-1971年8月13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本文来自作者[醉秋]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3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醉秋”
本文概览: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
文章不错《如何比较看待邓稼先和杨振宁这两位科学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