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笔记-6 - 药名趣闻

继续学习《精编本草纲目中草药》第三卷草部[1]。

远志,又名葽绕、蕀蒬等。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2]

单方验方

食疗药膳

随笔

据传,三国时期,姜维诈降曹魏,等待时机重振蜀汉。她的母亲不了解他的动机,十分愤概,姜维为了宽慰母亲,又不能泄露了心底的秘密,就寄回家两味中药,一味远志、一味当归,姜母心领神会,明白儿子的良苦用心。[3]

除了利用药名传递信息,也有一些中草药名与历史人物有关。[4]

徐长卿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猎,被蛇咬伤,病情严重,御医用药均不见效。民间大夫徐长卿主动请缨,用“蛇痢草”治好了皇上的蛇毒。因皇上被蛇咬伤,“蛇”字犯了忌讳,皇上就赐名该草药为“徐长卿”,沿用至今。

刘寄奴

刘寄奴石宋武帝刘裕的小名,相传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射中一巨蛇,第二日上山发现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为蛇王疗伤,刘寄奴把药抢了回去。后来,他领兵打仗,用药来治疗枪箭之伤,效果颇佳,士兵不知道是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药,所以就称为“刘寄奴”。

上面的故事也许有杜撰的成分,但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通过自身的发展又不断丰富、延展着中华文化,这点毋庸置疑。从药名与历史典故到医药原理与处事之道,中医药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传承脉络中。文化的缺失不只是指缺少现代科学知识,更是对传统的遗忘和漠然。所以中医药学习不仅仅是技术、方法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这层意义上看,这种传承的意义更为远大。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3、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4、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5、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

6、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7、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8、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

9、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10、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11、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13、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心肾论》

14、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15、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

16、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龚廷贤寿世保元》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18、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

19、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

20、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21、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2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23、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急千金要方》

24、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25、中医学习有要诀,就是悟。要悟必须潜心玩咏、潜心会通,心浮气躁不可能悟出其中真谛。

2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27、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28、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永乐大典》

29、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3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3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32、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览》

本文来自作者[北柠陌寒]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356.html

(12)
北柠陌寒的头像北柠陌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北柠陌寒的头像
    北柠陌寒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北柠陌寒”

  • 北柠陌寒
    北柠陌寒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继续学习《精编本草纲目中草药》第三卷草部[1]。 远志,又名葽绕、蕀蒬等。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2]单方验方 食疗药膳 随笔...

  • 北柠陌寒
    用户101103 2025年10月11日

    文章不错《本草笔记-6 - 药名趣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