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跟常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常识 chángshí
[elementary knowledge;mon sense] 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卫生常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必须知道的东西
常识 (mon Sense),由 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 于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
2.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很有知识,是指科学知识还是指常识?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一下.A、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B、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结论:A是科学知识,B是生活常识.如果你知道A,那说明你很有科学知识,是真知识;如果你不知道A,却知道B,那说明你了解生活常识,但却缺乏科学知识,也就是你不是很有知识.分析:说“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这是科学知识,原因在于:(1)这种陈述经得上观察验证,不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2)“太阳高度角”(观察点与太阳的连线与地平线的夹角)比“厉害”定义清楚,可进行重复观察,然后进行结果比较.(3)“在北半球”这个适用条件非常必要,如果在南半球则不存在这个现象.如此可见,“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这样的陈述仅仅是常识,而不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要比“常识”更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更倾向于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具有更明确的适用条件,并具有预见性和普遍性.。
3.文化和知识的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这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其实质是一样的.以下是我摘抄来的:从个人角度,知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并可通过主观意识指导行为的信息;从社会角度,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备可供个人学习的信息载体形式. 文化有广义狭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群体所有物质和精神创建活动及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与意识形态的概念大致同义.广义的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精神文明(其中含制度建设). 还有更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个人受教育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识”和“有文化”意思差不多.。
4.举例说明事件常识常理和社会学知识的区别
常识常理与社会学知识没有本质上的抵触,比如社会学讲的血缘、地缘、业缘,在生活中体现为其他方式. 从常识角度讲,血缘就是具有遗传基因的血亲,以血统来联系的三姑六九,结合了婚姻关系的姻缘,以亲等来划分,亲疏远近分明,是中国宗法社会的基础;地缘就是因地域纽带而结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历来有“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的观念,也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业缘指同事、同行、客户,这是维持生计的基础,进入陌生人社会后的主要社会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血缘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地理位置关系;业缘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来自社会生活,不会歪曲社会实际,但可能会批判社会现状.。
5.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1. 常识只是大家所该共知的,知识范围更大,除了常识,还有非常识。
2. 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3.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是一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6.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常识只是大家所该共知的,知识范围更大,除了常识,还有非常识。
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是一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常识",什么是"知识
1. 见识大于常识
见识大于常识 1.长见识和常识有什么关系
简单点说
长见识一般都是去形容一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或都知道的事情。
例如:你收到一个礼盒,但你不知道怎么打开,你研究了好一阵子都没有找到打开盒子的方法,结果你朋友说这个盒子是这样开的。用手从下面一抽,很轻松的把盒子打开了。一般人会说,真是长见识了。(遇到你自己不会的,但别人告诉了你方法)
常识一般是说这都是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基本知识。
例如:吃水果前,要洗手并把水果洗干净,否则人容易生病。(这些都属于常识了,意思就是大家都常用并且一般人都知道的)
2.学识,常识,见识和胆识的关系
学识即学问,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学识丰富的人被称为学识渊博。
常识即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胆识 ,指胆量和见识。多用于褒义。
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胆怯退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
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的法宝,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人生四识中常识,知识,见识都是为胆识所作准备,胆识是唯一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执行力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学识,常识,见识和胆识的关系
学识即学问,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学识丰富的人被称为学识渊博。
常识即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胆识 ,指胆量和见识。多用于褒义。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胆怯退缩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障碍。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的法宝,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
人生四识中常识,知识,见识都是为胆识所作准备,胆识是唯一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执行力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谁可以解释常识,知识,见识,认识的意思
常识: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知识:知识到底是什么,我国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博弈圣经》中知识的描述是“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见识: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
有什么可以直接问我呀!
常识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科知识等。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具有一致性,公允性,判断真伪要以逻辑,而非立场。
本文来自作者[惜翠]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51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惜翠”
本文概览:1.知识跟常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
文章不错《常识和知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