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篇一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我准备了这篇初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欢迎浏览!

 

篇二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2、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2、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2、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要会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

 3、物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毒物等)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是主要的成分,因为生产者数量最多。食物链中越往后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越多。(终级消费者数量最少,毒素最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在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环境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与生产者打双向前头,分解者前头只指向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指向分解者。

 第五节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

 

篇三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初一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植物落叶。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生物圈范围: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的大部。上下只有20千米的厚度。

4、人从来没有在南极喷洒过DDT,却在企鹅体内发现了DDT,说明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6、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8、数据的处理:求平均值,目的: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一只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10、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体生态系统。举例:一个池塘、一片森林都是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本文来自作者[麟艺]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733.html

(18)
麟艺的头像麟艺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麟艺的头像
    麟艺 2025年10月12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麟艺”

  • 麟艺
    麟艺 2025年10月12日

    本文概览:篇一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

  • 麟艺
    用户101206 2025年10月12日

    文章不错《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