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是说,当你睁开眼睛时,你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例如太阳、月亮、北斗七星等等,这些物体离我们很远,有些距离我们100多光年,最远的恒星海山2是7500光年,最远的仙女座星系是254万光年。只要我们找到这些遥远的目标,只要我们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它们。那么这就是我们的视觉非常快,比光速快无数倍?
即使你在一秒钟内看到254光年以外,光速是多少倍?一年是315,567,736秒,254万年是80,154,109,440,000秒,超过80万亿秒,比光年快80多万亿倍。这也有吗?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理论不是完全胡说八道吗?此外,人类可以通过望远镜一目了然地看到超过130亿光年的星系。这是多少次了?让我们自己解决。事实上,这不是爱因斯坦的废话,是人们不了解光速的极限和我们视力的本质。
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的眼睛,都没有光,只对光敏感。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都是由于光。没有光,我们会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你明白吗?没有光,谁的眼睛能发光捕捉远处的物体?你能看见哪怕一厘米吗?因此,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通过光传输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有些是自发光物体,如太阳、灯泡、火光、恒星、星系等。有些只通过反射来自光源的光来显示它们的形状,例如月亮、行星、人、房子、山、树等。我们的眼睛接受光线和物体的图像,它们实际上与照相机相同,只能被动接受。我们知道光速非常快,大约每秒30万公里。这些物体在我们看到它们之前都以光速传播到我们的视网膜上。
但是不管速度有多快,因为人眼看到的东西以光速传播到视网膜,传播需要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瞬间的。我们地球的周长只有40,000公里,光速是每转0.13秒。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地平线在距离上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我们所处的高度或我们所看到的高度,通常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如果珠穆朗玛峰在我们前面,它可以被看到300公里远。1公里外的目标需要1/300000秒的时间才能让光进入我们的眼睛,100公里外的目标需要3/3000秒的时间,300公里外的目标只需要1/1000秒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东西以光速传递给我们的眼睛,而且时间非常短。人类很难察觉这一时刻,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时刻是可以立即看到的。
距离地球600光年的星球,是如何探测到的呢
在宇宙中,所有物体都遵循同一道理,哪就是在温度高的地方运动快,在温度低的地方运动慢,运动的物体最后都会在空间温度较低的地方聚集,汇聚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星云,星云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星体,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星体凝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发热发光,变成恒星,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恒星不会一直发光发热,当燃烧完自身物质后,它也会化为灰烬,一切又融入大自然中,了却自己的一生。
我们的太阳系就是由一团原始星云形成的。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99%还多,我们的地球,金星,火星,慧星等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残渣碎片。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个质量微不足道的一个行星,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条件下产生的寄生物,不会对宇宙产生任何影响。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天体家族,它的质量和银河系相比只是一粒灰尘,银河系在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就是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命,在宇宙中,有些星球上的环境与地球上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生存条件不一样,外星生命就和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完全不一样,或是氨机生物,硅机生物,砷机生物和硫机生物等。
宇宙中没有相同的生存环境,生命组成的成分就会不一样,生命本质就会不一样。
世上很难找到相同的两片树叶。仰望太空,在茫茫宇宙中,我们平凡的人类也许就是一块绝缘版。
地球上的人类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只绕太阳几十圈,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人类应该算宇宙中的高级文明了。鱼离开水不能活,人离开空气照样不能生存。地球上的生命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才形成的碳机化合物,只能生长在地球环境内,大气成分和空气压力都是一定的,离开地球人类恐怕一分钟都活不了,到外太空去旅游也许永远是人类的一个梦想。
我来回答你!
出了太阳系,可以用以下方法:(太阳系内可以用雷达波、激光反射等方法)
三角视差法
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文学家把需要测量的天体按远近不同分成好几个等级。离我们比较近的天体,它们离我们最远不超过100光年(1光年=9.46?1012千米),天文学家用三角视差法测量它们的距离。三角视差法是把被测的那个天体置于一个特大三角形的顶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直径的两端是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二个顶点,通过测量地球到那个天体的视角,再用到已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直径,依靠三角公式就能推算出那个天体到我们的距离了。稍远一点的天体我们无法用三角视差法测量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在地球上再也不能精确地测定他它们的视差了。
移动星团法
这时我们要用运动学的方法来测量距离,运动学的方法在天文学中也叫移动星团法,根据它们的运动速度来确定距离。不过在用运动学方法时还必须假定移动星团中所有的恒星是以相等和平行的速度在银河系中移动的。在银河系之外的天体,运动学的方法也不能测定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造父视差法(标准烛光法)
物理学中有一个关于光度、亮度和距离关系的公式。S∝L0/r2
测量出天体的光度L0和亮度S,然后利用这个公式就知道天体的距离r。光度和亮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亮度是指我们所看到的发光体有多亮,这是我们在地球上可直接测量的。光度是指发光物体本身的发光本领,关键是设法知道它就能得到距离。天文学家勒维特发现“造父变星”,它们的光变周期与光度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于是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光变周期来定出广度,再求出距离。如果银河系外的星系中有颗造父变星,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了。那些连其中有没有造父变星都无法观测到的更遥远星系,当然要另外想办法。
三角视差法和造父视差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测距方法,前一支的尺度是几百光年,后一支是几百万光年。在中间地带则使用统计方法和间接方法。最大的量天尺是哈勃定律方法,尺度达100亿光年数量级。
哈勃定律方法
1929年哈勃(Edwin Hubble)对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与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时只有46个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仅有24个有推算出的距离,哈勃得出了视向速度与距离之间大致的线性正比关系。现代精确观测已证实这种线性正比关系
V = H0×d
其中v为退行速度,d为星系距离,H0=100h0km.s-1Mpc(h0的值为0<h0<1)为比例常数,称为哈勃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利用哈勃定律,可以先测得红移Δν/ν通过多普勒效应Δν/ν=V/C求出V,再求出d。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本文来自作者[谏曌煜]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41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谏曌煜”
本文概览:有些人总是说,当你睁开眼睛时,你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例如太阳、月亮、北斗七星等等,这些物体离我们很远,有些距离我们100多光年,最远的恒星海山2是7500光年,最远的仙女座星系...
文章不错《为什么说我们看到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