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体其实就是“地产+教育”,它挣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成为教育行业与商界大佬的宠儿,也成为广大校长寻求突破与转型期的救命稻草。
什么是教育综合体?
吃喝玩乐是城市商业综合体,那么教育综合体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培训机构集中的地方;是一个逐步取代少年宫和线下培训机构的地方。
北京朝阳合生汇、上海虹桥天地、深圳南山海岸城这些一线城市的热门购物中心纷纷融入教育业态。同时,也有主流教育产业巨头,向商业运营领域积极跨界,在北京已开发5个教育综合体项目,并积极在外地拓展校区。
市场上的教育综合体大致分为三类:
1、商业地产商为主导,这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方式,它被赋予的概念是“教育业态布局”。如餐饮,儿童游乐体验,教育等。
2、由一家教育机构运营为主导,一家培训机构直接租赁一片区域,除自身培训机构需要的场地外,剩下的租赁给其他培训机构,以租金的方式进行合作。
3、面对客户以一个整体形象出现,引入机构进驻,一方做统一管理,一方负责内容输出,客户进来后是一种“空间公用”的场景,弱化了“各自为营”的状态。
教育综合体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还是昙花一现的市场现象?
国内教育综合体的现状:商业地产与教育巨头的双线渗透
1、商业地产运营商的转型
随着电子商务普及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变化,传统百货与线下商超承受着人流量显著下滑的压力,其综合盈利能力也持续走低。
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来看,近年我国线上零售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6年的12.6%上升到2018年(1至11月)的18.2%。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线下消费场景需要迫切转型,以消费零售为主要载体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亟待引入高刚性、高粘性、高客单的业态组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在过去十年间,看到了从传统百货向购物中心的转变、又看到了从购物中心向体验式商业综合体的转变。而教育业态,在消费者一侧的支付意愿更强、消费频次更高、能够打通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已越来越多地成为商业综合体的标配元素。
2、主流教培机构的跨界
在教育综合体商业逻辑的另一侧是教育机构,一方面,它们具备进驻商业综合体的明确诉求,另一方面,主流的大中型教育机构,也希望借助自身对教育产业的深厚理解,发起并运营教育综合体项目。
3、值得关注的细分市场:社区型教育综合体
基于以上两种路径设立的教育综合体项目,多在人流量密集的城市商圈,而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社区型教育综合体,又是另外一类值得关注的细分模式。这类项目往往通过与住宅地产开发商合作,在单个社区内提供教育配套服务。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启动资金需求更低、现金流长期保持正向:不同于重资产的自持物业模式,项目运营商可以与地产开发商达成战略合作框架,由后者进行前期开发建设,前者负责输出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方案,通过委托管理的轻资产模式进行经营,规避了大规模的前期投入,现金流状况更为稳健
2) 可复制性强、扩张速度快:依托于社区物业,单店面积相对不大,且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短,也易于沉淀相对标准化的单店管理模式,借助稳定的口碑传播路径,能够较快地实现区域化复制扩张
3) ?客户群体稳定、社群粘性更高:项目运营商依托于住宅社区,一方面,可以借助人群相对稳定的用户场景,实现高效的口碑传播与用户裂变;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工具,与社区内用户连接互动,完成精准获客,相对于其它电商平台面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社区内的获客成本就低了很多
4) ?打破物理空间局限、突破单店坪效瓶颈:社区教育综合体虽然使用的建筑面积不大,但与商业地产无法利用外部空间的不同,社区型综合体可以合理利用社区公共面积开展活动;对场地面积有更高需求的项目,例如户外营地活动,可以采用在社区综合体内销售成班,统一到场地学习的模式,实现用1000平的建筑面积,撬动10000平的教育空间。
未来的教育综合体方向应该是以教育为内核的同心圆结构:
1、教育衍生商品:学生可以购买所需要的图书、乐器器材、绘画颜料、STEAM配件等。
2、教育衍生服务:在综合体体量足够大之后,需要配套的餐饮,家长的休闲休息区。
3、家庭衍生消费:此时的综合体将不仅局限于服务学生,还将设置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内容,如婴孕童服装、儿童游乐、儿童摄影、冰场、游泳池等娱乐设施以满足更外围的需求。”
教育综合体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还是昙花一现的市场现象?
所以教育综合体的方向肯定是对的
这种教育体系的发展一定是有未来的。
但不是找一片地,盖一座楼,把机构放进来这么简单。它是关于未来教育业态的先行者。
但它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逃避的
第一、人气不足,培训机构入驻后招生情况较差,中途离场;
第二、课程的新颖度和受欢迎程度不足的话,就没有持续的吸引力;
第三、综合体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也是需要与时俱进;
第四、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力量来扩大教育综合体的影响力;
第五、如何去寻找专业的渠道,强大的平台来做支撑。
教育综合体发现:如果在原有的体系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将耗时且艰难,所以最终决定:要么单独成立公司和团队去做,要么找第三方服务机构来做素质教育、打造开放的平台。
2019 国际 学校择校展|广州站火热来袭!3月24日(周日)13:00-17:00,国内百所 国际学校 的盛宴,众多顶尖国内名校鼎力加盟!一对一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来报名参加吧
1、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不可思议的未来;所有现在不可思议的未来,可能都是明天理所当然的现在。
2、新品牌:经济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新模式、新渠道、新品牌,一个新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4、从品牌的代理人,变成客户的代言人。
5、品牌的基础是信任。
6、品牌可能有点贵,但是被“骗”的成本更高。
7、时代变化慢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研究方法;时代变化快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研究底层逻辑。
8、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意:产品生意和流量生意。产品生意是把东西做出来,流量生意是把东西卖出去。
9、流量生态的第一次打通:商业地产界~“一铺养三代”,消费者养商户,线下做生意,流量成本高。互联网时代到来,网上查资讯、线上买东西,大量用户聚集在线上,买东西的人多,卖东西的人少,供需失衡,这个时候“天下当然没有难做的生意”。线上做生意,流量成本低。
10、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
11、流量生态的第二次打通:
线上和线下流量平衡的台:新零售
(1)公域流量就像自来水,付费就有,不付就停(线下商铺)。
(2)私域流量就像井水,打井很贵,用水免费(微信群,从维护内容和人的关系、商品和人的关系、信息和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私域流量的底层逻辑:那些你直接拥有的、可重复低成本或者免费触达的用户。因为主动,所以可重复;因为免费,所以打井才有意义。
12、大的消费品牌做私域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们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为了触达用户,听取反馈,改进营销策略,改进渠道策略,甚至改变产品形态。
13、怎么才能拥有自己的私域呢?
——私有化、复购率、转介绍。
14、私有化的目的是什么?
私有化的目的,是用复购率,来摊薄越来越贵的初次获客成本。但私有化带来的不只是复购率。它带来的,还有“转介绍”。
15、同行做到的不是服务是义务,对待客户要做到极致服务。只有极致的服务,才能带来“转介绍”。
16、转介绍的三种方式:拼团、裂变、砍价。
Topic:2022跨境加时赛
(1)专业化:你明明知道我在做什么,但你就是干不过我。专业化,是这场加时赛的门票。
(2)品牌化:当消费者在平台上搜你的品牌,而不是品类时,你就获得了溢价。
(3)本土化:所谓全球化,就是在每个国家的本土化。
这场比赛的胜出者,奖牌上刻的不是更好的“跨境卖家”,而是真正的“全球化品牌”。
17、这个世界在哪里被撕裂,就会在哪里迎来一轮疯狂生长。
比如教培~至少有9个转型方向。
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科学教育、教企合作、家庭教育、营地教育、智能硬件、教育科技、视频直播。
18、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带来的机会,在哪里呢?
在流量生态的第三次打通。
现在,微信可以打开淘宝链接,阿里开始支持微信支付了。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平台壁垒,被打通了。
一大批小公司,会在汹涌的流量浇灌下,疯狂生长。而互联网平台的“水位”,也因此会被逐渐拉平。
流量如水,每一次打通,都会灌溉无数创业者。2022年,流量生态正在打通公域私域。
19、渐变,是大公司的小机会;突变,是小公司的大机会。2022年,平台壁垒打破,万物疯狂生长。你正在变成你的PRO吗?
20、吴伯凡老师有一句名言:盲点不可怕,盲维才可怕。所谓盲维,就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新维度。
21、这个世界没有人不辛苦,只有人不喊疼。如果你觉得不辛苦,那一定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什么是进化的力量?
进化的力量,就是面对变化,用海量“随机”的物竞,应对终极“任性”的天择的力量。
不断进化。疯狂生长。
本文来自作者[文山]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4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文山”
本文概览:教育综合体其实就是“地产+教育”,它挣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成为教育行业与商界大佬的宠儿,也成为广大校长寻求突破与转型期的救命稻草。 什么是教育综合体? 吃喝玩乐是城市...
文章不错《什么是教育综合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