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关于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欢迎参考!
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
1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5 古诗三首 江畔独步寻花 寒食 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9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13 我站在祖地图前
14 陈嘉庚办学
1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17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21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 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25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29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第一课《种子》教案《种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课文原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走进丽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丽江》教案1一、说教材:
《走进丽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两课时,我所进行的公开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好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根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识记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5、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结合上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的写法进行谈话导入。让学生回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采用什么写法来介绍桂林山水的。并请同学们尝试分别用“总分总”的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说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然后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云南昆明的方位、丽江的位置。
第三环节是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字词。
2、读生字并组词(组课外积累的词语)。
《走进丽江》教案2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走进丽江》教案3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以读为主,培养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吧!
二、检查预习,交流反馈
(一)检查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
(2)去掉拼音读生字。
(3)生字组词。(课内的和课外的。)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雄、昂、烁”等难写的字。
3.检查下列词语的认读情况:
雄伟 城镇 纯朴 下旬
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挺立
(1)认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引导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4.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二)交流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
3.指名汇报。
(1)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2)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四、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
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搜集有关丽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段:你知道了什么?
(2)用一句话概括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第3、4自然段:
(1)出示,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练习朗读。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4)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5、6自然段:
(1)边想象边朗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观察插图,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4)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句子——谈体会)
(5)出示。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3.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出示句子,理解作用。)
4.揭示中心。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三、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引导用惊奇和赞美的语气朗读。)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
二、仿写练笔:写一个片段
要求: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运用课文的写法,并用上过渡句。
三、交流,分享写作的成果
《走进丽江》教案4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
1、复习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
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学生默读思考)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
1、汇报古城:
(1)出示,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3)预设,重点指导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对比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教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解说。
C、出示课件,对比“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
2、汇报玉龙雪山
(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的?
(3)课件出示: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
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
3、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
课件: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
A、欣赏,配乐朗读。
B、说说省略号的作用,你能按课文的句式说说丽江的其它迷人景观吗?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
4、走进丽江,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漫步红灯笼映照下的丽江古城,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边听边体会,说说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5、走进丽江,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进丽江的?用课文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放多迷人的景观。
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四、总结课文,赞美丽江
1、走进丽江,丽江的旅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当你就要告别丽江之时,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学生创编广告词)
2、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诉说的印象丽江,我不由得想起了郭沫若先生赞美丽江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把词语补充完整:色()斑() ()心()魄 闻名()() 世()桃()
白雪()()云()雾() ()()约约 月光()()
2、连线:
古老的 雪山 清澈的 坝子
纯朴的 大江 险峻的 溪水
圣洁的 民风 潺潺的 湖泊
汹涌的 城镇 宽阔的 高
3、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句话,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 :雄伟壮丽
补充资料: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虎跳峡,又称“金沙劈流”,距丽江县城60公里,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山夹峙成一座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江面险窄,最窄处仅有30米,相传老虎能一跃过江,故称“虎跳峡”。全峡长约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长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浪涛翻卷,胜过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教学反思: 一篇好的文章,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这篇写景的文章,除了可以借助文字、插图、课外知识加以理解,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小故事。
《走进丽江》教案5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轧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1、我看到了一座特别的古老的城市。2、每家每户门口有小河、小桥、柳树。3、还有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4、我感受到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丽江〉〉一课,美美的读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预设出现的问题:1、我想知道丽江有哪些美丽的景观?2、我想知道丽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媒体出示,正音)
2、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1)、我读懂了丽江是个古老的城市,古城街道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通道。(2)那儿城市和我们这儿的很不一样布局奇巧、风貌奇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3)我读懂了玉龙雪山很美。师: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
3、谁说说整个丽江给了你什么印象?(生:神奇、美丽。 师板书)能把文中概括写丽江神奇美丽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多媒体出示中心名: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多形式指导读出喜爱、惊喜之情。
(设计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求知。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我会合作”内容)
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最能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句段。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有不懂的可以标厂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神奇美丽
师: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一)汇报古城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再播放古城声像图,指导按顺序观察。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1:古城很美、历史悠久。
师:说说它美在哪里?(用五花石铺砌而成)指导读句,理解历史悠久。
生2:布局奇巧。(请学生板书)
师:怎么说它布局奇巧呢?(生:八卦型放射状)指名读句子,媒体播放八卦图。能用画简笔画把古城的布局画出来吗?古城还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3:古城街道多,小桥多,柳树多,小桥两边有人家,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师:“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发表观点。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怎么说?生风貌奇特。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喜欢这样的景色吗?谁来读?
师:作者喜欢吗?哪里可以看出?多媒体出示:“好一幅家家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师:过渡拓展小桥、流水,人家、杨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城风貌图,看到你会说什么,怎样赞美?作者呢?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指导读
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师:也难怪作者这样赞美丽江。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设计理念:对古城风貌奇特、布局奇巧,学生认识较少,利用多媒体声像显示从而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八卦型放射状”,再画简笔画,感悟到古城的神奇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情得到升华,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汇报玉龙雪山
师:丽江古城多美,作者的描写多精彩啊﹗还有让你喜欢的景点吗?多媒体播放玉龙雪山。看了,玉龙雪山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山峰多,奇、美、高,像一条长龙。
师:哇,多美呀,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写具体形象的?哪些句子写法很特别?
生:1、“最前面的山峰……好象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写的好,把雪山写活了,把雪山的美写出来了。指导读。2、还用了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把雪山之多、高写出来了。……
师:看到这玉龙雪山,又读了课文,喜欢吗?作者呢?哪里可看出?媒体出示:丽江最吸引入的,除了有“高原古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指导读句
过渡:玉龙雪山真美,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其它景观
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喜欢吗?有这么多迷人景观,又这么迷人,所以作者高声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运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妙,三次聚焦中心句的朗读很具特色加深了学生体念,增强了感悟。)
五、回顾全文 升华情感
师:时间已是傍晚时分,要回家了,此时,你的表现会怎样?你的心情会怎样?作者呢?
生:我想多看一儿。我真不想走。……
师:多美的地方啊,老师看了也很不想走,作者呢?指导读出留恋,读到这我会对丽江、对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呐喊,回读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体会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朗读开头,结尾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情感价值得到提升)。
六、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丽江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你会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来这儿游玩,请设计一则广告词或按一定顺序写一段导游解说词,向周围的人介绍一下这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采集本上。
2、课后收集丽江其它景观的资料,介绍给家人或朋友听,进一步感受丽江神奇美丽的风光。
3、依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设计理念:关注个体差异,读写结合,让学生感悟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走 进 丽 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公里。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pǔ)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j?n)的峡谷、清澈(ch?)的湖泊、宽阔的坝(b?)子?
七月下旬(x?n),我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得以见识她的真面目。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澜(l?n),别有韵(y?n)味。街道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匹负重的马通过。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hu?)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而西双版(bǎn)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gu?)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ch?n)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sh?n)透到黑龙潭(t?n)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w?i)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i)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wāny?n)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y?)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p?)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sh?)族的最后乐园?泸沽(l?gū)湖及其神秘的摩梭(m?suō)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xi?ěr)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r?ng)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小学四年级《走进丽江》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和文字资料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四、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和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四、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板书设计:1神鸟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本文来自作者[虚舟任风]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70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虚舟任风”
本文概览:2017年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关于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欢迎参考...
文章不错《四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目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