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1-2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3-4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下一页分享>>>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光的反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光的反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2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点的讲解。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光的反射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会好好的学习。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本文来自作者[之蓝]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4979.html

(2)
之蓝的头像之蓝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之蓝的头像
    之蓝 2025年10月18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之蓝”

  • 之蓝
    之蓝 2025年10月18日

    本文概览: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大家快来看看吧。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1-2  一、...

  • 之蓝
    用户101807 2025年10月18日

    文章不错《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