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即原初级中学一年级、初一年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一)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三)
泊秦淮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注释
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四)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猜你喜欢:
1. 七年级古诗四首
2. 古代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初一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的原文翻译。
1.《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爱何时了?黄土随风转,白云苍狗催。田园风光,美好而富有诗意,但其中蕴含着人生的变幻和无常。
2.《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人类对于历史与未来的追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与感慨。
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天同地远,人在异乡他乡,思乡之情深切而浓烈。
4.《赋得古原草送别》: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此诗表达了离别之情,描绘了人们离开故乡、背井离乡的心境和旅行的艰辛。
拓展知识: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代诗歌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情感和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在《秋风词》是南宋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一首抒发对岁月易逝和亲情淡漠的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忧虑。
在《登幽州台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写给幽州遗址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在《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夜晚思念故乡的诗,通过床前明月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离别诗,以广阔的草原和旅行的艰辛描绘了作者的离别之情。
这些古代诗歌通过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痛苦。这些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后世文人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本文来自作者[项金龙]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5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项金龙”
本文概览:七年级即原初级中学一年级、初一年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一) 天净沙?...
文章不错《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译文_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