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知识总结手抄报 生物手抄报

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五期生物手抄报《光合作用》

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六期生物手抄报《呼吸作用》

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六期生物手抄报《呼吸作用》

七年级下册生物手抄报

以下是七年四班同学们带来的生物手抄报作品.

七年八班生物第二期手抄报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特组织了以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手抄报.

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初中七年三班生物手抄报主题内容《生物圈中的绿色

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六班生物第六期手抄报主题内容呼吸作用

七年级特组织了以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手抄报.

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初中七年三班生物手抄报主题内容《生物圈中的绿色

七年五班第一期生物手抄报显微镜与细胞

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初中七年三班生物手抄报主题内容《生物圈中的绿色

七年八班生物第二期手抄报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

简单漂亮的生物手抄报-图2简单漂亮的生物手抄报-图1

七年三班生物手抄报第六期

七年级特组织了以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手抄报.

科区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六班生物手抄报第一期

科尔沁实验初中2020级十班生物手抄报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高中生物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 生物 学习 方法 中最有效的一种,生物知识点掌握之后在学习起来会变的轻松很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高考知识点 总结 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

 1、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_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二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 经验 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此外,在生产药物和食品的发酵工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公布的cGMPs的规定,并要定时接受有关_检查监督。

 发酵工程的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厌氧发酵。从那时起,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使有机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科学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先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三

 细胞免疫过程

 ⑴、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类似体液免疫)

 ⑵、反应阶段:T细胞受抗原刺激。

 ①、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少数_化成为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这部分细胞长期保存。)。

 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多数_化成为效应T细胞。

 ③、记忆细胞再遇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_化为大量效应T细胞。

 ⑶、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抗体杀灭抗原。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⑴、病毒:HIV,RNA作遗传物质。

 ⑵、病理: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破坏T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⑶、病症:初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后期: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

 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死亡。

 ⑷、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四

 1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2、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种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方法二

 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赊了(缬)。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4、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5、植物有丝 前中后末由人定

 (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

 (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五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

 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汇总

3.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4. 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5.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全

6.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7. 高考生物知识点重点总结

8. 生物高考考点知识总结

9. 202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0.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 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 经验 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它 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 方法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_

.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开始,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二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 202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学会考的知识必考点

★ 高二生物学考试知识点

★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

本文来自作者[静云]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614.html

(4)
静云的头像静云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云的头像
    静云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静云”

  • 静云
    静云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五期生物手抄报《光合作用》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六期生物手抄报《呼吸作用》科尔沁河西实验初中七年十四班第六期生物手抄报《呼吸作用》七年级下...

  • 静云
    用户102203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七下生物知识总结手抄报 生物手抄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