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地球》又名《穿过地平线》,是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本地质地理学科普类读物,全书生动有趣,不是死板的知识堆砌,字里行间展露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趣味性以及可读性,因此,《看看我们的地球》和《穿过地平线》是一本书。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穿过地平线》的主要内容:
《穿过地平线》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书本将他不同时期显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有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论著、随笔小品、谈艺录精选成集以飨广大读者。
《穿过地平线》该书力求更换一个新的角度,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
《穿过地平线》读书笔记
李四光博学多才,他散文写得好,旧体诗也写得不错,即使是地质学的论文,他同样写得有声有色。《穿过地平线》这本书是从他的大量著作中精选的一些随笔,他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这本书里有31篇文章,其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片篇论文我最感兴趣,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一点点,还有一大部分等着我们去探索。在这巨大无比宇宙空间中,还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它们大家族中无比渺小的一位成员,它们有的还在不断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有的正在消逝……
读完《地热》这篇后,对此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升越高。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C,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到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C。哇!如果我们假定每深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公里,温度就达到1200°℃了。
如果能像李四光那样,费尽心思来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不完全可靠,也会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像以前的人们用估计、猜测的方法,推断地球的年龄那样,只是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李四光科普作品选主要内容
《穿过地平线》的主要内容:
《穿过地平线》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书本将他不同时期显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有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论著、随笔小品、谈艺录精选成集以飨广大读者。
《穿过地平线》该书力求更换一个新的角度,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
《穿过地平线》读书笔记
李四光博学多才,他散文写得好,旧体诗也写得不错,即使是地质学的论文,他同样写得有声有色。《穿过地平线》这本书是从他的大量著作中精选的一些随笔,他能让你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一下子成为一个小地质专家。
这本书里有31篇文章,其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片篇论文我最感兴趣,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一点点,还有一大部分等着我们去探索。在这巨大无比宇宙空间中,还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它们大家族中无比渺小的一位成员,它们有的还在不断成长,有的已经生长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有的正在消逝……
读完《地热》这篇后,对此产生了点小震撼,它告诉我们,从地球的表面到它的深部,温度会越升越高。资料记载:亚洲大致都在40米左右上升1°C,欧洲大致都在28米到36米上升1℃,北美大到都在40米到50米上升1C。哇!如果我们假定每深100米地温增加3°℃,那么只要往下走40公里,温度就达到1200°℃了。
如果能像李四光那样,费尽心思来做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不完全可靠,也会有价值所在。而不是像以前的人们用估计、猜测的方法,推断地球的年龄那样,只是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这些作品有《看看我们的地球》《天文地质古生物》《穿过地平线》等。
1、《看看我们的地球》这部作品是李四光先生的科普代表作之一,书中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地球的起源、地壳构造和运动、大陆漂移、冰川现象等基础地质学原理。
2、《天文地质古生物》此书结合了天文学、地质学与古生物学的知识,揭示了宇宙演化、地球形成、生物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地质时期的重大变化如何影响生物的发展。
3、《穿过地平线》这本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出发,引导读者探索地质世界的秘密,如地壳变动、山脉形成、地震成因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本文来自作者[南笙挽风]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7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南笙挽风”
本文概览:《看看我们的地球》又名《穿过地平线》,是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本地质地理学科普类读物,全书生动有趣,不是死板的知识堆砌,字里行间展露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
文章不错《看看我们的地球和穿过地平线是一本书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