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 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与元胆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用4k纸画的中秋手抄报
中秋节手抄报的画法:
工具/原料:彩笔、画纸
方法1
1、用蓝色彩笔画一个长方形的图框,并且把图框一圈涂上颜色。
2、在图框的正上方用红色彩笔写上手抄报标题“欢度中秋节”。
3、在画纸的左上方画一个月饼的简笔画。
4、在画纸的右上方画一个兔子的简笔画。
5、在画纸的正下方画一个月亮的简笔画。
6、在月亮简笔画两边各画一个图框,如图所示的样式。
7、最后在月亮简笔画的上方画一个**的长方形图框,并且在里面写上相关文字内容。
这样一个简单又好看有关中秋节的手抄报就画好了。
用4k纸画的中秋手抄报
中秋的团圆在天空中显示,圆圆的月亮将黑幕照亮,在这个中秋团圆的节日里我们抬头看到的就是那一盘象征着团圆的圆月。
团圆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在中秋的这一天里,特别是在外无法归家的游子,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无处安放的思念就只能面对着天空中的那轮月亮。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本文来自作者[宛易]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576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宛易”
本文概览:?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
文章不错《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漂亮又简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