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诗句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所以……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人生乐在相知心。
-(宋)王安石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宋)欧阳修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唐)韩愈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抱朴子.交际》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2.关于“沟通”的古诗词有哪些《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九日齐安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形容沟通的诗句有哪些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释义: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2、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出自《醉花间·休相问》唐代:毛文锡 释义:不要问,怕人问,相问会增添几多怨恨。
3、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出自《除夜宿石头驿》唐代:戴叔伦 释义: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释义: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5、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 释义: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6、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出自《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宋代:叶梦得 释义: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 7、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出自《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代:崔颢 释义: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8、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出自《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 释义: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9、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 释义: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10、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出自《酬张少府》唐代:王维 释义: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4.急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於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
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於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於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於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於国主耳。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
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得。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
5.唯美古风句子交流群1.寒江陪烟火,月伴星如昨
2.倚琴心,剑魄今何在。千年间,待魂魄归来。谁月夜蓦然抒怀,残躯不堪颓败,抛却九霄外。
3.白云酣醉,沁人心脾,沉静如秋水长天。
4.子期不听,伯牙摔琴谢知音。朝云一泪,东坡绝唱敬红颜。
5.离走,不做轻轻地走状。离去,不做沉重的回眸,只是离去,别了,那二十年中流出的一日。
6.旧景无痕,是心灵的召唤,打开了时光的囚牢,释放出千年的风流,它驾待而来,与想象丰翼的我来一场风云聚会。
7.空山钟声远,心在身外。明月箫音长,韵在心中。
8.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1.弹指间,红尘一梦,霜露重,草木葱,胭脂红。广陵宫,依稀旧时同,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归来处盼君与共。曾忆曲苑荷风,落花成落红。回首处,烟波轻万重。梦回江南玲珑素手轻音弄,小楼一夜,春雨春风。曾忆瑬澜霓梦,情意醉清风。回首处,忆起长久梦,梦回江南玲珑芳馨相思鬃,小楼一夜,春雨春风。
,
如果想要积累,这里远远不够。建议去找那些古风与中国风的歌曲,那里面的歌词非常美,以及以前那些诗经,诗词。上面那些不是我原创,希望对你有帮助。
6.最带感情的诗句、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求凰·琴歌》)
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秋风词》)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8、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乐府民歌>)
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10、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1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3、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4、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三国.曹植.《明月上高楼》)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张籍.《节妇吟》)
1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清.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近代.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汉.徐干.《室思》)
20、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宋.司马光.《西江月》)
2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东汉.张先.《千秋岁》)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清.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2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折桂令》)
2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宋.李冠.《蝶恋花》)
2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2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3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近代.文廷式.《蝶恋花》)
7.古人用烽火交流的古诗句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 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江城烽火连三月。 —— 李弥逊《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欲寄彩笺无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在古代官话的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官话方言
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地域 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使用人口 7亿以上。
分区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西北官话 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可以从官话方言中分出,独立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 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 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
词汇方面 官话方言的词汇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官话方言中通行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已进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为共同语吸收的官话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一个官话方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官话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但官话方言通行范围如此辽阔,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例如北京土话"二乎"意为"犹疑","咋呼"意为"嚣张","冲道"意为"敢做敢说";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西安话"瞎了"意为"浪费"、"糟踏";山东聊城话"毁"意为"打";河南洛阳话"连连儿"意为"赶快"。新乡话用"乱"表示"住",用"红"表示"卖力气";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说成"摆龙门阵",武汉、重庆等地"倒霉"说成"背时","可怜"说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格。"太阳"一词在官话方言区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保定称"老爷儿"(北京也称"太阳"),沈阳、西安称"日头",太原、呼和浩特称"阳婆",合肥称"热头",成都、武汉、昆明称"太阳";光是河北一省,对"太阳"的称呼就有"老爷儿、爷爷儿、爷爷、日头、日头爷、日头影儿、阳婆儿、阳婆、前天爷、佛爷儿"等等,可见词汇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话方言内部,仍然不容忽视。官话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比较,还显示出以下一些特色:
①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官话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许多在官话方言中加"子"而成为双音节词的,在其他方言中往往是没有"子"的单音节词,如"稻子"在南方方言或叫"稻"(吴方言、闽方言),或叫"禾"(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谷子"在南方方言或叫"谷"(吴、湘、赣、客家、粤等方言),或收"栗"(闽方言);"相片"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都叫"相片"或"相片儿",而南方各方言,除客、赣方言仍用双音节"相片"外,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都是单音节词,或叫"照"(吴方言苏州话),或叫"相"(粤方言、闽方言)。
②古代语词保留得比较少。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词,但是相对而言,官话方言区各地方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例如"眼睛"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都说"眼睛",而闽方言至今仍叫"目",粤方言仍叫"眼",保留了古代汉语对这一人体器官的名称;又如"站立"一词,除官话方言区及湘方言外,吴方言叫"立",闽、粤、客家、赣等方言叫"企",都沿用了古代汉语的说法;此外,还有一批极常见的生活用词,南方各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说法,而官话方言则采用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说法。如"看"是官话方言普遍通用的;而粤方言、闽方言(部分地区)却用古代的语词"睇"。
③外来借词比较少。和南方诸方言比较,官话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南方闽、粤等地向来为出海门户,与外国接触多,方言中较易借入外语语词,如闽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西亚 -马来语词,粤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语语词。有时候同一个事物,官话方言与南方各方言却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显示出"舶来"词与"土产"词的差别。例如"水泥"一词,粤方言区有人叫"士敏土",吴方言叫"水门汀",都是英语cement的译音;闽方言叫"番家灰"、"红毛灰"之类,也显示出外来的色彩,而官话方言大多数和共同语一样用"水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则是地道的汉语语词。又如照相用的"胶卷",官话方言各地都叫"胶卷",而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却都采用英语film的译音词"菲林"。
④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官话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呢、吗、啊"之类,官话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的,而南方吴、粤等方言的语气词则丰富得多。
语法方面 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①构词方面,修饰性的词素一般在前。如除西南官话偶有"鸡公"、"鸡母"一类说法外,各地官话大都是"公鸡"、"母鸡"、"客人"、"拖鞋"等说法,不象南方某些方言把修饰性的词素加在后面。如"鸡公"、 "人客"、"鞋拖"(闽方言)之类。
②运用语音内部屈折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现象比较少。除个别地方外,官话方言很少有语法学上所谓"构形法",即"狭义形态"的东西,粤方言、闽方言用变音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语法意义的现象在官话方言中很少见。
③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官话方言中不少地方有结构助词"的、地、得",用途各不相同。这几个结构助词以北方官话用得最普遍,已进入共同语的语法体系中。在官话以外的南方各大方言中,却很少见,就是有类似的结构助词,也不象官话方言那样"的、地、得"分工明确,用法不混。
④重叠式的运用范围相当广。官话方言的重叠式内容相当丰富,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例如亲属称呼,南方闽、粤、客家、吴等方言一般都不用重叠式,多用单音节词素前加"阿"来称呼,如"阿爸"、"阿弟"、"阿嫂"之类。而在官话方言中,则普遍用重叠音节的方式来称呼人,如"哥哥"、"舅舅"、"爸爸"、"嫂嫂"、 "叔叔"之类。又如某些常用的名词,在南方各方言中是不能重叠的,在官话方言中却以重叠的形式出现,如"星星"一词。在西南官话、西北官话中,重叠表示附加的小义。如成都话"盘盘"意为"盘儿","
本文来自作者[语蕊]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653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语蕊”
本文概览:1.古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诗句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
文章不错《古代有关于交流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