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
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去取箭。
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扩展资料
《草船借箭》暗喻国际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厅里,船舵上的五星红旗十分醒目,艺术评论家费大为认为,国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观点: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将有利于中国。早年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时候,船头却没了这面国旗。
蔡国强展览的视觉效果惊人,甚至充满娱乐性,很多人长时间坐着,津津有味地看他制造的一次次爆炸的录像,看他摆弄火药,怎样让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怎样在天空中打出黑彩虹,怎样模拟时代广场发生的一次汽车爆炸事件。
但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录像和火药画都不如那些装置作品来得刺激,比如《草船借箭》,即使不论这个产生于1998年的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式智慧,从视觉上它也令人过目不忘。
这艘草船悬挂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厅,船身插满了利箭,如同一只巨大的翅膀。《草船借箭》是从纽约现代美术馆搬过来的,单单搬它就花了几十万美金,而其体积之大使得中国美术馆必须拆掉大门才能让它“驶入”。
孔明借箭的过程
起因:三国,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诸葛亮等商讨作战方案,需大量的箭,开战在即,自己制造来不及,周瑜不服诸葛亮,想借此杀杀其威风,便把这个棘手任务交给诸葛亮,亮掐指一算,微微一笑,约定期限,立下军令状。
准备:亮每日和帐下大将下棋喝茶,没有让人召集民夫制作箭,而是让人准备了多条草船,并在每条草船上扎士兵模样的草人。
经过:距期限最后一天,长江雾蒙蒙,可见度很低,亮率少量兵士,驱大量草船直逼曹营水寨,距水寨一定距离大造声势,大雾弥漫,曹营军士只见江面黑压压的一大片,以为敌军主力来袭,操分不清虚实,命弓箭手射箭一探真相,射了一通仍然还是声势浩大,不见“敌军”退却,故而更加密集放箭。亮在草船中指挥船队适时调向,草船上布满敌箭后,顺风而归,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任务。
结果:亮才智过人,耗损了敌方资源,振奋了自家士气,为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
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
“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
“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
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
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
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
“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
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
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
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
“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
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
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
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
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
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
“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
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
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
“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
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
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
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
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
我!”肃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
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
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
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
胶漆等物,自有道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
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
明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肃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
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
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
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
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
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
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
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
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
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
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
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
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
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
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
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
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
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
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
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
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
十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
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
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
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
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
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
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
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
瑜曰:“某昨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
先生幸为我一决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
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
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
亦一“火”字。瑜曰:“既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
“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
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
葛亮二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
也。”操曰:“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
氏宗族,皆在军中。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
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
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
“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
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
中,特来投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被操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
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
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
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
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
曹操杀其兄,欲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
肃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
“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中、蔡和诈降,
刺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
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
有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
公献此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
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
“某愿行此计。”瑜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
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
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
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
黄盖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
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
勃然变色,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
敌之际,汝敢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
来。黄盖亦怒曰:“吾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
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
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
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
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
“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
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
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
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
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
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
笑曰:“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
孔明曰:“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
悟。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
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曰:
“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
“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
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
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
来问。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
“非也。”泽曰:“然则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
曰:“某观公瑾举动,已料着八九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
故献此计,以破曹操。吾虽受苦,亦无所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
惟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心腹相告。”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
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
为国有同心。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诸葛亮奉刘备的命令来到东吴助孙权、周瑜来共同对付曹操。当时操起袁绍军、青兖徐豫雍 等州、荆州刘琮兵、汉兵共八十三万兵马杀向江东。周瑜在屡次大大小小的事故中看出诸葛亮是个在王佐之才的人,可又不能使他归顺吴国,担心他以后会辅佐刘备成为孙权的心腹大患,一直想借机除掉他。
? 诸葛亮相
有一日,他召亮于营中议事,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甚麽兵器最好,亮答道,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军中缺少矢箭,要求亮十日造成十万枝箭。亮笑道,只须三日即可。瑜心中大喜,暗逼亮立下军令状,若三日交不了十万枝箭,则斩之。亮嘱瑜第三日早晨派兵去江边取。
瑜派鲁肃去试探亮,亮向肃借草船二十艘,军士六十人,不让他告诉周瑜。肃归后果不告瑜。
诸葛亮前两日没有动静,第三日请鲁肃共坐舟中饮酒,将船开往北岸曹营。一路上,江面上大雾遮天,亮谈笑自若,并命军士打鼓呐喊,虚张声势。操闻之,疑是东吴大军乘雾袭营,恐其中有诈,乃命大军放箭。草船上插满箭后,亮与肃共归江边,正遇周瑜派来军士。船上矢箭达十五六万。
肃述与瑜,瑜惊叹不已。
? 周瑜相
简评:
?正史上“孔明来草船借箭”是没有的。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起源于晋代孔明粉丝郭某。《三国志·吴书》、《魏略》上记载,赤壁之战时,孙权见江上起了大雾,遂亲乘一船去袭曹营。接下的事就不须我说了。
?总之,孔明神机妙算的形象已在我们心中无法被推翻了。
本文来自作者[圈圈]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739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圈圈”
本文概览: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只箭。经过:诸葛亮请鲁肃去去取箭。结果:最后诸葛亮取得了箭,周瑜自叹不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
文章不错《草船借箭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