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华宝集团发展成为内地最大的香精香料生产商后,朱林瑶依旧保持着低调的风格,至今从未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不过,因为登陆资本市场,朱林瑶的财技也逐步浮出水面。
2004年,朱林瑶选中的壳为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力特有限公司(下称“力特”,00336. HK)。力特的主营业务为电脑相关产品,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管理层有意引入新的股东以增强资金实力。在内地香料香精市场已具规模的华宝集团,正好也有意对接资本市场。
于朱林瑶的产业背景及资产注入预期,华宝国际借壳完成后复牌首日股价报收1.3港元由,朱林瑶获得约10倍的账面盈余;长期来看,借壳为华宝集团后续资本运作铺平了道路。
借壳上市约两年后,朱林瑶启动资产注入工作。2006年4月,朱林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100%控股的Chemactive Investments Limited(下称“Chemactive”),并将内地香料香精产业的核心资产悉数划转至Chemactive名下,产能达16000吨,占华宝集团总产能的80%以上。
2006年6月6日,华宝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有条件收购朱林瑶持有的Chemactive,估值39.96亿港元,作为支付对价,公司将以1.8港元/股的价格,向朱林瑶发行及配发2 2 1 9 7 3 1 5 2 6股新可转换优先股。注资后,朱林瑶持股比例更是上升至97.57%。复牌当日,华宝国际大涨29.03%,报收2.4港元/股,同时,由于优质资产的注入,华宝国际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在股市转牛的助力下,其股价一路走高,2007年11月一度高达8.24港元。股价上涨令朱林瑶的财富大幅升值,跃级成为身家20亿美元的富豪。
注资完成后,朱林瑶即开始套现,从2006年8月开始至今,朱林瑶先后减持4次,减持的41.11%股份共套现了43.96亿港元。套现总额加上所持股票市值,朱林瑶身家应在145亿港元以上,倘若2006年其以内地资产赴港上市的方式来操作,即便按照今日26倍市盈率来计算,她的身家最多也只有133亿港元。相当于朱林瑶平白多“收”了10多亿港元。
分析人士认为全国香精香料行业总企业数约600家,其中2/3为香料生产企业,1/3为香精或香精香料并举企业,大量现金在手,朱林瑶将能在未来3~5年的产业整合中左右逢源。 此时,在国内香精香料业内已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华宝集团开始谋求上市,并看中了在港交所挂牌的力特有限公司的壳资源。当时力特由于连年亏损,同样有着强烈的资产重组意愿,双方一拍即合。成功借壳上市后,朱林瑶将其旗下的香精香料业务打包注入上市公司,朱林瑶持股比例已高达97.57%。 此后,朱林瑶开始了其数次减持套现的历程。数次转让后,朱林瑶持股比例已下降至65.22%。 华宝国际收盘价为6.15港元,以此计算,朱林瑶拥有的股票市值约为123.3亿港元。
据华宝国际年报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烟用、食品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发展战略为“坚持以烟用香精为核心,加快食品香精的发展步伐、积极拓展日化香精。” 截至2008年3月31日,华宝国际烟用香精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7%,中国十大卷烟企业已经全部成为华宝国际的最终客户。据公司年报披露,2007年全国销量前十大卷烟品牌红梅、白沙、红金龙、红河、哈德门、黄果树、红旗渠、红山茶、双喜、红塔山皆为公司现有客户,而其中仅有红金龙和红山茶非公司核心供应商。
朱林瑶:中国最年轻女富豪财技惊人
带领华宝集团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香精香料生产商后,朱林瑶依旧保持着低调的风格,至今从未接受过媒体的采访。然而,通过借壳上市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朱林瑶的创业故事及其财富才慢慢浮出水面。研究发现,朱林瑶的资本运作路径大致可分为借壳上市、资产注入和减持套现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资产注入。
芳等优质企业,悉数划转至Chemactive名下,使其产能约达16000吨,占华宝集团总产能的80%以上。2006年6月6日,华宝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有条件收购朱林瑶持有的Chemactive所有已发行股本,估值39.96亿港元,作为支付对价,公司将以1.8港元/股的价格,向朱林瑶发行及配发2 2 1 9 7 3 1 5 2 6股新可转换优先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3月31日止的财年,Chemactive税后纯利3.01亿港元。依此计算,本次收购的静态市盈率13.28倍,这显著低于同期港交所上市的中国香精香料(003318. HK)20到25倍的静态市盈率。表面上看,本次交易存在大股东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的嫌疑,但事实上,这正是朱林瑶的高明之处。一方面,本次注资前,朱林瑶已经拥有已发行股份的90.99%,而注资后,其持股比例更是上升至97.57%,因此,本次注入资产,其实质是资产从左手向右手的对倒。另一方面,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慷慨大方,有利于华宝国际市场形象的塑造。 第三阶段:减持套现。第一次套现发生在2006年8月4日3日。华宝国际发布公告,朱林瑶拟将其直接和间接持有的27.47亿股可转换优先股悉数转换为普通股并行使认股权证,同时,将向公众股东配售6.9亿股普通股。此举可谓独具匠心。一方面,转股前,华宝国际流通盘过少,公众股仅约7400万股,不仅造成股票流动性不足、交投冷淡,而且不利于吸引大型基金以稳定股价和塑造市场形象。另一方面,转股后,朱林瑶将持有华宝国际97.57%的股份,而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下降至2.43%,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而配售6.9亿股后,朱林瑶持股比例下降至74.89%,公众股东持股上升至25.11%,公司上市资格得到保存。在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的帮助下,朱林瑶以每股2.2港元完成配售,该配售价格是一个交易日收盘价2.80港元折扣21.43%,但朱林瑶成功套现15.18亿港元。
第二次套现发生在2007年1月17日。华宝国际发布公告称,朱林瑶将再次向公众股东配售2.773亿股。同是在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的帮助下,此次配售价格定为每股4.56港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4.93港元折扣7.5%。折扣幅度较前次配售大幅下降的诸多原因中,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是关键。此次配售,朱林瑶套现约12.65亿港元,其持股比例由74.89%下降至65.78%。
第三次套现兼有资产注入的成分,更与第一次资产注入的操作手法异曲同工,唯一区别在于,本次资产注入的对价是现金而非股权。2007年7月30日,华宝国际与朱林瑶签署收购协议,约定华宝国际将以6.52亿港元现金收购朱林瑶100%控股的凯新集团。资料显示,凯新集团系朱林瑶在收购基础上组建,朱林瑶为此付出的直接成本约人民币6.31亿元,与本次协议转让价格6.52亿港元大致相当,同时该价格约等于凯新集团2007/2008财年12倍市盈率。
2008年3月26日发生套现。华宝国际发布公告称,朱林瑶已收购独立第三方—在国内的一项香料香精生产业务,作为支付对价的一部分,朱林瑶以每股6.5港元向对方转让6942万股华宝国际股份。此举意味着朱林瑶套现4.51亿港元。转让后,朱林持股比例由65.78%下降至65.22%。 由于朱林瑶曾向华宝国际作出不竞争承诺,因此,可以预期,朱林瑶后续的资本运作仍将持续。同时,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朱林瑶的财富金额在资本运作前后的变化情况。四年时间,从47.18亿港元到164.45亿港元,朱林瑶晋身产业与资本的双面手。
朱林瑶很少曝光
摩根大通日前将华宝国际的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目标价维持6.2港元。摩根大通称,“主席”频减持添忧虑,即使计入上日跌幅,股价年初至今仍跑赢大市20%,但并不预期可持续。
这里的“主席”即指董事长朱林瑶,她在2006年8月借壳上市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减持,所持华宝国际股权从最初的97.57%下降至56.46%。按照4月6日收盘价6港元计算,加之此前4次套现所得,朱林瑶身家应在140多亿港元。
但是直到今日,外界对这位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除了那些代表财富的数字符号,依然知之甚少。
隐形女富豪
具体您可以进这里参考资料看:
本文来自作者[巧阳]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9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巧阳”
本文概览:带领华宝集团发展成为内地最大的香精香料生产商后,朱林瑶依旧保持着低调的风格,至今从未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不过,因为登陆资本市场,朱林瑶的财技也逐步浮出水面。2004年,朱林瑶选...
文章不错《朱林瑶的人物事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