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正文

护理学教育论文3000字_护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护理学教育论文3000字_护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导读:想要完成一篇优秀护理教育论文,你是否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呢?可能大多数初次写作的朋友也会在这个时候感到焦虑不安的吧,因此参考一些文献资料就必不可少了,本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护理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家参考


  护理学教育论文3000字(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职业防护教学改革对高职高专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技能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护理职业防护教材,并举办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讲座;对实验组的学生不加干预,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护生下临床实习前2个月,通过学习职业防护教材、参加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可显著提高学生护理防护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职业防护;改革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加之在护理工作中面临着注射器、手术刀等引起的锐器伤,热水袋等引起的物理性损伤,化疗药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损伤等,导致护士是医护人员中职业危害中危险最高的人群之一。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避免护士受到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的损伤,或将损害降低至最低程度[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薄弱,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度不高,防护能力不足,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应该开设《护理专业职业危害防护》课程,并且进行相关的课程建设[2]。目前对护士职业防护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调查,而对学生在校期间如何通过教师对职业防护教育的教学改革,早期培养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护理职业防护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为职业防护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护理专业大二学生4个班200名为研究对象,自愿参加职业防护教学改革的实验组110人,未参加职业防护培训的90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学习成绩、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技能的掌握情况方面在教学实验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根据高职院校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课题组自行编制好职业防护教材,在护理专业学生完成两年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临床实习前,为实验组学生实施2个月的职业防护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教学,不采取职业防护教育的干预措施。


  1.2.1编制职业防护教材


  项目组成员根据临床常见的护理职业危害,编制护理职业防护手册,其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护措施。在实验组学生离校实习前2个月发放给学生,并宣教学习护理职业危害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1.2.2举办护理职业防护讲座


  因高职高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通过举办护理职业防护讲座,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一些图片和临床案例直观地展示护理职业危害的后果,提高学习效果,其内容主要涉及护理职业危害的概念、常见因素、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实施护理职业防护教学改革2个月后(学生临床实习前),对两组学生常见护理职业防护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取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


  1.3数理统计


  所有实验数据运算基于WINDOWSXP操作平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每一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研究结果


  在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开始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护理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认知水平的条目,比如,何为护理职业防护?护理职业防护包括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控制护理职业危害的发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防护意识、认知水平均较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经对实验组学生采取职业防护教学改革干预措施后,对两组学生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得分相比较,满分60分,实验组得分50.01±3.49,对照组得分24.0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职业防护教学改革,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护理职业防护意识、防护知识和技能。


  3结果分析


  3.1学校护理教育中应较早的培养学生的防护意识


  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李育英等人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及行为情况调查,结论认为:低年资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认知及行为掌握程度较高年资护士仍有一定差距[3]。提示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的的认知能力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逐渐地累积,本次研究也显示,通过对学生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后,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显著提高。因此,应从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逐渐的培养其职业防护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护士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对自身的职业防护,确保职业安全。


  3.2学校开展职业防护教学改革,可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


  李珏锦、刘雅婷等人对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暴露防护认知、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对护生职业暴露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的培养,且重点关注低年级、男护生[4],提示护理专业的在校护士掌握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欠缺,应加强培养。护理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技能的内容相对于护理专业的其他专業课内容较少,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原因、危害及主要的防护措施,难度适中,通过学习职业防护教材、网络学习、现场参加讲座等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次的研究也表明,高专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职业防护教材、护理职业防护讲座,可显著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知识和技能。


  3.3校企结合确保职业防护知识学习的可持续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目前没有职业防护教材和课程,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只是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渗透的部分内容,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别是临床手术室、口腔、外科、ICU等职业危害高发科室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在临床全科学习中的职业防护知识,因此,除了在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外,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医院内的护理管理部门或不同科室内的带教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科室特点组织院内对实习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组织在职的护士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再教育,以满足对实习护士、在职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小结


  职业暴露是指从业人员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护士的工作环境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场所,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暴露在针刺伤等职业危险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因此,应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但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又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在护士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阶段,如在校期间、实习期间以及从业后持续给予持续的职业防护教育,减少其受到的职业危害,促进身心健康。


  护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寓“思政”教育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培养德才兼备型护理人才。在具體建设过程中,生理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将某一种德育元素渗透于教学中,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德育元素自然融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例如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劳动精神、医疗垃圾处理意识和动物伦理意识等,以最终实现生理学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思政


  护理专业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理学》是其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将职业素养、理想信念等德育元素渗透于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型护理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因此,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寓“职业素质”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职业认知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1],是在工作过程中就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并没有得到缓解。究其关键原因,是医护工作者缺乏职业素质导致的医患沟通不足或不当[2]。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行业后备力量,其职业素质的好坏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应该是工作后再去学习获取的,而是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着重培养的。但职业医学院校往往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医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因此,高职医学院校应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去,使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发挥生理学教师的作用,育德于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课前认真备课,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课上不迟到早退,精神充沛地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课后注重和学生沟通,及时反思、纠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到教师对工作的热爱和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但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一方面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例如利用案例教学法,在讲授肺换气时结合临床真实的肺炎病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在讲授体温的测量及影响因素时,设定运动情绪激动、昏迷等不同场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温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在活跃学习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责任感及医患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扩充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如在讲授血型前通过教学平台发放由于输错血液导致患者死亡的相关视频,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在讲授肺通气和肺换气内容前,针对呼吸道阻塞及呼吸暂停急救方法的普及情况,是否进行援助等情况进行调查,以增强学生乐于助人、珍视生命的道德品质;在讲授血细胞内容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血液疾病病例并上传分享,增强学生信息收集及统计能力,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将职业素质纳入考核范围,在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设置职业素质相关考查项目,如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尊重师长、实验过程中是否能与他人团结合作、实验态度是否严谨等,并增加自我评价及生生评价内容,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肯定学生的努力与付出,鼓励学生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寓“工匠精神”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及工作态度,指对所从事的行业精益求精、严谨钻研、勇于创新精雕细琢等[3]。但由于追求快速经济效益而忽略产品品质,损害长远发展的事件时有发生。医护工作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人类健康的“守门人”,其面对的是人类“有且只有一次”的生命,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医护工作者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医学生更需要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


  针对护理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应着力将工匠精神渗入本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生理学教研室应注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安排教师进入医院各科室进修,亲自感知临床医护工作者尽职尽责、踏实奉献的工匠精神,搜集真实生动的临床案例,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尤其是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能力。在进行生理学第一次授课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代表人物、重大发现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恒心”“专心”投入医学知识的学习中,并使学生感受到生理的魅力及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创新及奉献的精神。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事迹及先进医疗手段的发展过程,例如在讲授消化系统内容时介绍周平红的事迹,在讲授心脏生理特性时介绍我国“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为学生树立了鲜活的学习典范。同时还可通过实验课程,如ABO血型鉴定实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等,帮助学生感受工匠内涵,践行工匠精神,磨练工匠品质。


  三、寓“团队精神”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团队精神是服务精神、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具体体现[4]。团队中各成员协同合作、沟通顺畅、相互信任、优势互补,不计个人得失,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但目前不少学生缺乏团队精神,例如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协作意识薄弱,忽略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些学生过于重视自身利益和权力,欠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还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或网络,现实生活中缺乏与他人沟通[5]。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来说,顺利完成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离不开护士与医生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分工合作,也离不开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高职医学院校要注重医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心得、协同解决教学问题、共同探讨研究教学方法、协调完成教学任务等,建立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以充分发挥生理学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或进行动物实验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及师生合作;另一方面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只有每个成员都勇于承担、甘于奉献,才能让自己所在的小组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寓“劳动精神”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劳动教育是全面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但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日益深入,缺少社会经验的学生很容易受一些思想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劳动观念不强、注重享乐等情况。高职医学院校对劳动精神、劳动情怀的培养能够促进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可提高医学生对自身价值和医疗行业的了解和认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坚强意志。因此,我国高职医学院校要重视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将劳动观念充分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阶段。


  生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劳动观念渗入生理学的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加强生理学课堂的纪律教育,严格控制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劳动紀律观念。充分挖掘与生理学有关的劳动教育资源,与学生分享劳动模范的案例,如“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先进事迹等。也可向同学展示工作在医疗卫生行业第一线优秀工作者的真实案例,如《紧急救护120》纪录片等,以推广劳动教育,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在教学设置时,注重实验课程,加强教学实践内容。如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安排值日生协助实验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卫生打扫开展课外疾病防治宣传工作等。通过亲自参与,使学生在提高专业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同时,切身感受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


  五、寓“医疗垃圾处理意识”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医疗废弃物是一种特殊的垃圾,其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感染的爆发。有研究表明,优化处理医疗废物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7]。因此,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是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8]。但部分医务工作者仍然忽视医疗废物的危害,导致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及医学生要树立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观念,尽可能减少因错误处理医疗废物导致的院内污染。


  生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新生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医疗垃圾处理意识薄弱。在开展生理学实验课程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医疗垃圾处理的相关视频资料,宣传正确处理医疗垃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医疗垃圾的意识。在教师示教时,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正规步骤处理实验垃圾,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操作情况,督促学生做好实验垃圾处理工作,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在进行ABO血型鉴定实验时,双凹玻片属于经清洗后还可再重复使用的物品,应放到教师指定的回收地点;采血针属于一次性的锐器用品,应放置在标有“生物危害”字样的专用锐气盒内;牙签、棉签等实验垃圾应置于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中。


  六、寓“动物伦理意识”于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


  动物实验是促进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验动物在医学课程教学、疾病及新药探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关爱实验动物、维护保障实验动物的基本福利。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动物福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道德情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但由于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忽视动物伦理教育,学生中普遍存在动物伦理意识薄弱的情况。


  生理学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学于实验,因此动物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动物伦理教育融入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刻体会到动物的牺牲,激发学生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意识,为加强医学道德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展动物实验之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动物伦理学的相关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动物伦理学的内容和重要性,了解“3R”原则,避免产生“死了再换一只”的想法,珍惜每一只实验动物。在进行具体实验课程时,以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为例进行介绍。课前向学生推送实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课中教师先进行示教,随后指导学生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在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实验后,在进行实际操作,有效减少动物的痛苦和意外死亡。在动物实验进行过程中,及时安抚烦躁的动物,并严禁吵闹喧哗,以减少动物的恐惧和焦虑。在实验过程完成后,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禁止在其他动物面前处死动物或放置已死亡的动物。最后,组织学生集体向为医学教育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默哀。课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将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融入其中。


  在进行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时,实施者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某种素质的培养,而是要尽力挖掘生理学中蕴含的所有思政内容,以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护人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