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大专论文3700字_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352
...
导读:学前教育大专论文3700字应该如何写作?不管是撰写什么样的论文,相信大家应该都知识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吧,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写作经验,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都不清楚如何写,本论文分类为学前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学前教育大专论文37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前教育大专论文3700字(一):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各职业院校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具有意义。研究者对湖南省某幼专为例,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及学前用人单位园长进行了调研,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层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冲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偏差。基于现状问题,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養质量;标准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并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重大民生问题之首。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并指出:“职业教育办学追求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在于职前师范教育的优劣,师范教育质量的优劣在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目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国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改进和完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是新时代教师培养和学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了解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现状,本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湖南省某幼专学校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幼儿园园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0份(回收率为91.4%)。其中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为94.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研究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指标体系的政策、论文和专著等方面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大致了解了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
2.调查法
一是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编制问卷《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学生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三方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全面调查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园长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更真实和可信的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为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比较法
对幼儿园教师岗位标准和幼专学校的培养现状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情况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剖析了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是3个维度和14个领域。研究者提炼出《专业标准》的3个维度和14个领域为整个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指标,如表1所示。
一是是专业理念与师德,其中涵括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个人修养与行为4个领域的内容。二是专业知识,其中涵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3个领域的内容。三是专业能力,其中涵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以及反思与发展7个领域的内容。
在这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专层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有9.63%表示“非常满意”,有35.22%选择“满意”,有53.49%认为“一般”,有0.33%表示“不满意”。
(二)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情况
1.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
目前各职业院校一般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科目标来确定培养标准,忽视了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缺乏科学依据。从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对学生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对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和情景缺乏深入了解,一线专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参与度低,同时调查发现,学生的技能实践操作水平、职业道德修养与岗位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各职业院校如何制定科学的培养标准尤为重要。
2.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冲突
各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多数是由中专师范学校升格形成,仍然是保留着重知识传授、重理论、重共性,轻能力培养、轻实践、轻个性的“三重三轻”传统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观念。这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职业院校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而这些现代职业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是背道而驰。
3.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缺位
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应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其中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查的幼专学校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以学校一方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把握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需求,没有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现阶段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学业成绩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更注重学生的职业水平和个人综合能力。由于用人单位或教育专家参与评价的缺位,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偏差
(1)专业理念与师德情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通过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缺少职业责任心和兴趣,对幼儿缺乏关爱和耐心。对幼儿保育知识掌握不够理想,难以将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迁移,且学校对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和具体,像《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和《幼儿教师礼仪》这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礼仪修养的课程,基本上采用书面考试进行量化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不能从单调的考试分数上反映,分数高低不能客观地决定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实际上需要通过岗位工作中的个人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2)专业知识情况
以调查的幼专学校为例,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具体见表2),通过对接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调研发现,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如有的学生文化成绩较高,但是实践能力较差,用人单位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个人道德、职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作为一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关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更懂得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见习、实习和工作岗位中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建议与对策
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6],结合调研学校实况,为解决当前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集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职业院校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本校实情,因校制宜,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较为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与育人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能胜任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树立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质量观
一是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省、校级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提高质量、监督质量和保障质量的合力;二是各职业院校全面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师范特色质量观,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首要问题、根本问题。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许多大专院校都在积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基于此,美术教育也应从新时代大专学生的需求和下一代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对教学进行合理改革,以此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大专院校;
随着教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水涨船高,所以大专院校为培养出具备知识素质能力和教育服务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1美术教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技能和素养的方式,在正确的教育系统作用下,社会将会循环往复地快速发展。而幼龄阶段是人们接触世界和学习知识的重要起点,需要由教师采用较为科学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群体正确地了解世界,所以不断优化学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可以让大专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具体方法更加了解,掌握幼师的必备技能,进而在工作岗位上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并运用所学知识,向学龄前儿童普及艺术知识,培养审美意识,以符合幼龄学生想象认知世界和激发潜能的客观规律,推动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2大专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困难
2.1学生的美术功底有限
在义务教学过程中,美术绘画课程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大专学生多缺乏有力的专业训练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方面美術天赋和技能慢慢消失,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习惯性地忽视,难以正确地应对课堂学习,如此就导致知识和技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自身对美术的掌握不足,难以有效的对幼龄儿童进行美术教育。
2.2教学过程比较刻板
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也需要本着以工作技能传授为主的要求进行教学过程改革,但工作总是伴随困难,按照我们所熟知的教育系统,很多从事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师采取的方式方法都大同小异,填鸭式、机械式等教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样既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无法使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大专学生实现质的飞跃,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显然难以收获可观的成效。另外,刻板的教学过程也无形中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各自的实际需求和成长情况难以做到灵活把控,如此就影响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2.3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本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是教师在教育部的管理下进行策划和编制的,但是其内容规划和课程设置并未能完全展现大专教育的目的,且受到长时间的传统美术教学内容束缚,逐渐使教师忽略了实用教育和个人培养。诸多课程依然偏向抽象化概念和刻板化内容,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专业知识,但是个人对美术的深刻理解和为幼龄儿童服务的教育技能迟迟得不到突破。
3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
3.1强化教师能力
对大专院校的老师而言,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是克服许多困难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与校方领导相互配合,积极学习社会上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新时期幼龄儿童的学习需要,寻找较好的培训机构和研究平台,对于大专学生的心理和幼龄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讨论,相互之间交流经验,进一步提升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理解程度。
此外,大专院校也宜与幼儿园达成合作,聘请职业的幼儿讲师到大专学前美术课堂中亲身讲述工作经验,从而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并对未来有明确的了解,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工作能力。
3.2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调整
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上,虽然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但总的说来依然是为幼儿教育所做的准备,所以教学内容编排要尽可能地贴合现代多数幼儿园的需求,并将侧重点转移到实际的幼儿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内容能够与幼龄儿童更加贴近。比如对《简笔画训练》《儿童粘贴画》《废旧材料利用》《POP海报》等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推广,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此外,根据课时内容,需要对重点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并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儿童美术的创作过程中,加深对美术课堂内容的理解。
3.3教学过程合理改进
教学过程总是为结果而服务的,针对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困难,应考虑并协商出科学的教学工作方法,以大专院校的社会责任为指导,合理分析和改进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大专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师需要及时完成课堂教育的拓展与改革,这可以采取更加青春活泼的授课方法,尊重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喜好,这也更加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
首先,可以大胆地将传统课堂进行创新改革,不再使用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而是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并调动课堂氛围,减少学生开小差现象。其次,需要将课上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自主创作,由浅入深,从临摹到想象,积极鼓励学生对美术的个人畅想,从而使他们建立起主动学习美术,提高审美的信心。最后,为大专学生拓展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学习空间,不仅限于课堂上,不仅限于院校内,要使美术专业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4.结语
在我国大专院校的培育过程中,需要针对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的革新,学前教育专业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延续性责任,在进行美术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应当从幼儿和大专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教学侧重点,更新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能力。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