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的小论文3400字_国防教育的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25
...
导读:国防教育的小论文3400字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论文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论文分类为国防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国防教育的小论文3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国防教育的小论文3400字(一):茶文化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在大学生中,国防教育体现的尤为重要,时代的进步,意味着学生在国家安全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而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态度,决定了大学生的政治取向。所以,各大高校对于开展国防教育的课程都是十分积极的,并且军训也是作为大学生的必修项目。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地更新,目前最适合学生的一种思想就是结合茶文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目前的国防教育的认知程度提出了一些在茶文化的基础上而展开的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茶文化;国防教育;地位作用
1引言
大学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变,学校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因素,在健全教学理念及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完善国防教育的体系,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让思想教育的工作融入新的茶文化的内涵。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才是保证国防教育成功开展的基础。
2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欠缺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对于教育体系以及教学的规模都有很大的改进,并且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进步,但是这样的做法对于国防教育来说还是不够完全的。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并不是比较科学的,高等教育就更加注重于思想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现在高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这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特别是国防教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样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课程的开展。总的来说,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国防教育方面,没有与实际的综合素质相结合。思想与实践的脱节,让学生没有准确的掌握到学校想要传播的教学理念,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比较系统化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不允许脱节的产生,这样必定导致学习的不连贯,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国防教育的发展。
再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没有准确地与时代接轨,并对时代的内涵没有掌握,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层面仅仅存在于表面,没有深入。思想教育没有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这样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众多问题都得不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而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导致很多教学因素出现不稳定以及复杂的状况,学生对于应对这种元素缺乏认知。
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石,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各大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涉及程度调查发现,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涉及不超过46%。这样的教育现状无疑是不太乐观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引导性教学。所以,国防教育的内涵想要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引导性,就需要增添一些新鲜的活力。教师需要在传导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时候,要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大学生能够主动的自愿的去参与进来。但是针对于目前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理念,这方面的元素还有很多欠缺。
3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从唐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饮茶,作为一项大众的嗜好健身活动,其在历史的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理论体系。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不同的理解,茶文化元素也在其中不断地被丰富,内涵也逐渐明确。当今,茶文化已经被应用于生活中,在国防教育中也可以看见茶文化的核心元素。茶文化体系从表面看来是对饮茶、泡茶、斟茶等等的一种文化,但是从其核心可以看出茶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的,能够借助于茶杯、茶具等去表现这一核心。在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艺术,比如说茶画、茶歌、茶乐等等。这样的茶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的同时也能为教育提供一个特有的方向与启发。
当然,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也是十分丰富的。茶文化相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茶文化比较系统,能够在运用中让人们形成比较系统的精神价值观。特别是在快节奏的时代,茶文化里面所倡导的内涵能够针对时代的弊端提出一系列的方案。茶文化在我国目前存在的文化精神体系中来说,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4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对策及益处
4.1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对策
对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应用需要针对于学生的培养活动出发,并让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所以,首先需要在国防教育中加入茶文化的多种元素,从而创新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机制,着重从以下一些方面出发:
第一步应该对大学生目前的精神状况以及思想教育体制现状进行剖析,去发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思想教育的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首要注重是否融入茶文化元素,让综合的素质能够得到提升,这样的国防教育能够让大学生顺应着时代的要求,促进自身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发展。
然后要注重于创新,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以及实践方案。要及时将时代的新要求融入进去,还要充分地结合茶文化的积极元素。因为伴随着大学生思想环境的多样化,让思想教育变得更加复杂,而想要立足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就需要创新。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应用茶文化的内涵,主动地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成长环境出发,让自己能全面发展起来。其实总的来说,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面临一些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教育中没有融合传统的文化因素,这样就达不到古今结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在紧密结合茶文化因素的时候,也需要掺杂学生的喜好,将学生的兴趣特点加入在里面。要做到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元素,最重要的是茶文化里面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想要最大程度上发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就需要从茶文化的体系内涵出发,让大学生在思想教育学习中去探寻属于自身最好的国防教育机制。
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的整体性以及复杂性看来,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出一套属于自身的思想教育体系,就要全面地融合茶文化的内涵。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去,尽可能把茶文化的因素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所以,面对我国拥有的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因素,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起来,融合进我国的国防教育中去。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意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去接受思想教育,才能对我国的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4.2茶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中的益处
众所周知,茶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以估量的,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国的国家主席也在发言中多次提到茶文化,并在国外都大肆推崇我国的茶文化。很多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喝茶,看一些茶的相关资料就是对茶文化彻底了解了。其实,学校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茶文化时,让学生知道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博大精深,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国防教育都很有帮助,能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茶文化从古至今与文学、艺术、教育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传播茶文化能够将更多的未知的领域都打开,能够借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建设,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传承下去。将茶文化充分地融入到我国的思想教育中去,能够让大学生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充当引路人,能够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茶的功效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特别是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足。人们就逐渐开始注意养生,茶对于养生而言就是最好的补品。茶不仅仅是减缓压力、健胃消食的良药,茶文化更是学生们精神的桥梁。在茶文化中,人们逐渐自发地形成一种情操,结合于思想教育中就更加明显,能够让学生在国防教育的学习中增强自信,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大学生面对现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信息,较容易迷失方向,容易放弃课堂上以及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茶文化就能在其中指明方向,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中去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茶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帮助学生的思想建设,能够通过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国家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信心。
5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面临着更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迎接挑战,需要借助于茶文化的力量。学校需要通过了解和融合茶文化的内涵,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针以及体系。把茶文化的内涵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思想体系能够得到完善。
作者简介:张齐斌(1968-),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钟华(1981-),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王小敏(1962-),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的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存在“重军事技能训练轻理论教学”的状况,整体构建研究的成果较少。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整体构建。在系统论视域下,以课程论为指导,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贯穿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系统构建的始终,对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构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系统工程,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方案。
关键词: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训练工作;系统构建
一、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评述
我国自1985年开展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就把军训作为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方式和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三次制订了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大纲,分别为1994年制订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2002年制订并于2006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30多年来,我国国防教育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有关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研究成果日渐丰硕,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和研究论文,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国防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和经验总结的研究占据一定比例。研究指出,始于1985年9月在全国52所院校实施的学生军训试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经历了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的初步探索期和把国防教育课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期,并肯定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其次,对国外国防教育的研究也较为丰富,集中在对国外国防教育经验的介绍以及中外的对比研究。已有研究对美国、俄罗斯、瑞士、日本以及以色列等国家的国防教育状况进行介绍,归纳得出世界各国国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培养国民国家安全观念、加强国民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形式为保障。研究指出,尽管各国情况不同,但向国民灌输国家安危意识,储备国防知识和技能,注重完善国防教育立法及组织机制应该成为我国国防教育重视的问题。[2]中外国防教育进行对比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从目的、观念、立法、实践性和普通高校教育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得出启示。除此之外,关于我国国防教育状况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区域性的样本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当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军事技能、轻军事理论”。最后,国防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成为当前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现有研究主要从改革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究。
已有研究为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仍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存在系统性不强和持续性不足的问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的实效性较低、学生国防意识薄弱、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流于形式和课程评价体系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要切实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在系统论的视域下,以课程论为指导,坚持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课程评价体系的确立进行全方位的探讨,构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体系。
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构建的原则
课程体系建设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系统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状况,从学科发展视角,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进行总体规划,明确目标,找准定位,规范课程名称和内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主流的国防教育模式基本停留在“军事训练+国防讲座+日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持续性不足和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使得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都有所偏差。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以培养“传统安全观”和“军事技能”为主要目标,强调军事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军事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关注国家军事、主权和政治等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未能从更开阔的“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维度上去开展国防教育。当今时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已经成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广义范畴和综合性的概念。[3]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管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因此,我们在新形势下构建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需要以培养“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观”为核心和目标,把广义的“国家安全”确立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逻辑起点,从而增强大学生“大国防观”意识。大国防观是当今一种新型的国防观念,是针对传统国防观念提出的一个新的国防概念。在全球竞争的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国家的利益边疆、安全边疆都急剧扩大,战争变成了“无界战”,战争的“去界”,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都可能成为战场,而且深度渗透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
在全球化、信息化、协作化的时代,顺应国家安全战略,关注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进行重新的定位,把培养“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观”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目标,才能为国防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二)规范建设,明确归属
目前,绝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国防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是对于这门课程的称呼却不尽相同。有“军事课”、“军事理论课”和“国防教育课”等称谓,多种称谓并存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也影响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因此,当务之急要统一该课程的名称,这是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其称谓为“军事课”,名称过于突出“军事”,容易造成误解,形成狭窄的国防教育观。我们认为,基于学生学习的目的和需要,定义于国防教育较为恰当,这样易与国防意识、军事教育等相统一,从国防教育的观念中理解其内涵,其中包括了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两大部分。除此之外,《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国防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国防教育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就要有独立设置的国防教育课教研室,发挥其教学和科研等职能,但目前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中,国防教育既不是一门学科,也没有说明它属于哪类学科,国防教育课教研室到底应该设在哪个教学部门,各普通高校也不够规范和统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明确归属也是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各普通高等学校应该在思政部或武装部等其他相关部门设立国防教育课教研室,加强学科的规范化建设。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构建的策略
国防教育存在内容偏重技能、课程缺乏系统、师资专业不够、考核标准不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关键在于课程没有科学构建,思路不清晰。因此,应从整体上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实现国防教育目标。
(一)搭建“融合性”立体课程模式
根据《大纲》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理论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据了解,国防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的地位在很多普通高校并没有得到确立,而国防教育课程的学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军事训练轻理论教学,把学生军训等同于国防教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是以国防教育讲座替代国防教育理论课教学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在系统论的视域下,通过整体构建的方式,遵循常规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致力于搭建“一体两翼三有”立体化的课程模式:即以国防教育课(包含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国防教育类的通识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两翼,实现“显性课程有强调”“校园文化有渗透”“社会实践有贯彻”的“三融合”,推动国防教育课程的融合性发展。(如图1所示)
图1“融合性”立体课程模式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课课程目标定位仍然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主体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从而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然而仅靠短时间集训式的军事训练和理论讲授,很难实现新形势下培养学生“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观”的国防教育目标。因此,普通高校应以必修课程为主体,提倡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如鼓励相关教师申报开设通识课或公共选修课,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国防教育在“宽正面”教学基础上实现“大纵深”的拓展。除了把握课堂教学显性课程这个主阵地,在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时,还应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如密切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变化,针对当下国防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系列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首先,定期开展国防教育讲座,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解析,厘清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主渠道作用,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国防热点问题辩论赛等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承担起国防教育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的组织和承办工作。第三,应该重视把国防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如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和军校等国防教育基地,深入到军营体验官兵的日常生活等,从而了解我军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激发他们爱党爱国、拥党拥军的情怀,以起到“以心暖人”和“以行育人”的教育作用。
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大国防观”的培养核心和目标;对国防教育课进行规范化建设,明确归属,搭建“一体两翼三有”的综合性融合式的课程模式。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协同育人平台,建立长效育人机制;二是为普通高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师队伍;三是破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建设的难题,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永固国防安全,不断提高后备的军事力量;四是更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的德育和意识形态教育观念,回应当今一些敌对分子以大学生作为策反重点的态势,提高大学生国防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严防大学生被一些反华敌对势力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立体化课程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二)创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体系的立体化构建,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搭建好四梁八柱。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那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得不到切实的改进和完善。2006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军事课程分为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教学环节,军事理论教学包括国际战略环境、军事思想、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部分内容;军事技能训练包括条令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五部分内容。[4]2006年至今,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的内外部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也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防教育也面临新的形势。因此,原有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要“因时而谋、顺时而动”,根据国际国内战略形势,创新和调整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鉴于此,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创新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的内容体系。
模块化理论最先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建筑设计领域,是一种用于解决建筑物外形与环境的协调问题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模块化被引入经济和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思维工具和基本方法论。国防教育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通过引入“模块化”理论,创新构建国防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要遵循以下路径:首先,把国防教育课课程分解为“基础知识普及”、“国防意识养成”和“综合能力提升”三大模块;其次,把不同的教学内容划归不同模块;最后,按搭建的“一体两翼三有”的课程模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使之得以贯彻和落实。把“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保证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促进大学生军事理论知识的增长、军事技能的提升以及国防意识的养成。(见表1)
表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课程内容模块化构建
普通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不是狭义的军事教育,而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教育。我们致力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构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军事理论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注重体验、强调全面参与、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以期达到靠文化的力量熏陶人、靠真实的力量打动人的教育效果。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创新教学内容之余还要注意拓展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在国防教育中的运用,实现国防教育的“互联网+”教学方式。充分引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教学资源体系,创造浓郁的网络化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丰富的网络化资源中体验国防理论知识与军事实战技能,从而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构建科学化课程评价体系
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创新,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开展规划了清晰的蓝图。为了全面推进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在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内容创新的基础上,探讨制订科学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图2科学化课程评价体系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制订,既要符合一般课程的评价原理,也要符合国防教育课程的独特性和发展需要。本文认为,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课程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可以包括: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课程组织机构、师资结构、师资学术水平、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设备条件等七个维度,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再细化二级指标。(如图2所示)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主要是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和发展导向进行重新的定位,把培养“总体安全观”和“大国防观”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为评价依据。课程组织机构设置主要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师资结构通过对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和教龄结构进行综合考量;师资学术水平是依据教师的课题研究和学术成果(论文、专著等)进行考察,课题研究主要考核专兼职教师年度申报课题数量和级别,学术成果是专兼职教师年度发表相关论文或者是出版相关著作的数量和级别。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通过课程开设、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师培训、教学保障等方面来综合考评。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参训率、理论教学到课率、理论水平测试成绩、技能训练水平测试成绩、思想作风和国防意识考察成绩;学校教学设备条件主要可以从教学经费的投入和教学辅助设备的配套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3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在新形势下遭遇发展的瓶颈,存在系统性不强和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为应对这一现实困境,我们在系统论的视域下,以课程论为指导,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工作进行系统构建:首先,通过准确定位、明确目标,规范建设、明确归属和搭建“一体两翼三有”的综合性融合式的课程模式来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其次,借鉴模块化理论,创新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国防教育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趣味性;最后,完善国防教育课课程评价体系,探讨制订比较科学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这是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工作的初步探索和尝试,以期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