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儿游戏创新要点应用探索论文(共4篇)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552
...
随着当下我国的生活水平的不不断提高,当下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也都尤为重视了,它是可以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幼儿教学中融入游戏,能够在增加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开发幼儿智力,一举两得,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关于学前教育幼儿游戏论文范文,赶紧来看看吧。
第1篇: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探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学前教育也逐渐开始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模式的转变。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幼儿的游戏意识和游戏能力。因此,为了全面开展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幼儿教育活动预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介绍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预设要点使用的策略分析,以期对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
学强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教育活动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目前我国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实现学前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1.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重要性
学前幼儿教育是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教育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学前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进行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能够有效确保教学环节的紧密连接。教育活动预设能够提前预想教育活动中的每一环节和步骤,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其次,切实保障和增强游戏教育活动的效果。学前游戏教育活动大大增强了课堂游戏活动的精彩程度,保证了教育活动的生动有趣。最后,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能够有效保障和实现学前教育的快乐教学。学前幼儿教学活动预设能够营造快乐、轻松、愉悦的氛围,实现快乐教学的有效推进。由此可见,开展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是十分必要的。
2.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
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安排一般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点:第一,把握学前游戏教育的教学节点。教师应当统筹安排游戏活动项目,严格把握游戏的时间、内容、节奏以及对象等,保证游戏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第二,把握学前游戏教育的游戏内容。在进行游戏教育活动设计时应当根据幼儿的近期教育、教学情况、兴趣爱好以及气候因素等分析安排。第三,把握幼儿游戏环节。每一个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都是由游戏环节组成的,游戏环节是游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要点预设是应当做好游戏环节的统筹安排工作。第四,把握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对象。明确游戏对象对于提高游戏教育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游戏教育活动可以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小朋友设置不同的游戏内容。第五,把握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教学宗旨。每一项游戏教育活动都具有超出游戏本身的意义和内容,这也就是说不同的游戏内容具有不同的教学宗旨。在进行游戏教学活动预设要点时,除了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时光,还应当注重对孩子能力、阅历、知识的培养。综上所述,在开展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时应当进行关注和重视预设要点的设置,科学把握其中的要点。
3.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要点使用策略
第一,构建游戏教育活动环境。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一般是在室内和室外空间范围内进行,通过对教学环境设计和游戏道具的布置营造积极的教育活动环境。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能够对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感官刺激,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比如在对学生弹跳能力进行培训时,教师可以创设“参观动物园”的主题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动物进行模仿。教师还可以设计大象、青蛙、鸭子等,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会双脚跳,引导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二,整合游戏教育活动资源。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不但要求游戏情节设置简单、内容简洁清新,同时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因此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应当整合教育活动资源,选择相应的游戏活动完成游戏设计。幼儿教师可以有效整合体育游戏、音乐游戏以及科学游戏等资源,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蹦跳,通过猜谜语游戏引导幼儿接触算术,这样就可以使得幼儿在有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
第三,强化教学宗旨,为教育活动增添色彩。学前幼儿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前幼儿教学的重要性,强化教学宗旨和目标。首先,教师在预设要点时应当注重教育意义和教学宗旨,不但要传授幼儿知识和本领,还应当注重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实现游戏教育活动的有声有色。比如,在进行《小白兔活动》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小白兔、大灰狼的头饰和服装,准备和修饰场景以及场地。重点要求和训练兔宝宝的行走姿势,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从而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勇气,教会幼儿播种与收获的道理。
第2篇: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探索
王幡,刘在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浙江金华321017;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日本学前教育重视以幼儿游戏、自由玩耍为中心的自然的生活节奏。日本学前教育要求通过幼儿的游戏玩耍与生活体验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是坚持儿童本位,从5个领域即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的视角,为幼儿的游戏玩耍、日常生活创造条件和布置环境。日本学前教育5个领域内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也是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过程。5个领域在其幼儿教育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幼小衔接”,特别是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幼儿权益;幼儿园;幼儿教师;游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很多人对幼儿游戏都抱有很深的成见。直至文艺复兴运动之滥觞,人们才认识到孩子游戏的价值,开始重视儿童游戏的积极作用。1762年,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了“孩子的游戏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其后游戏逐渐被人们认可。[1]17后来,福禄贝尔接受卢梭这一思想,并在《人的教育》第2编“幼儿期与人”中,论述了“做游戏或游戏是幼儿发育,即该时期人的发育的最高境界”的观点。[2]71嗣后,布勒(Ch.Buhler)、帕滕(M.D.Parten)等人从不同视角对游戏给予儿童成长发育之功用进行了深入探究,肯定了儿童游戏的价值和意义。[3]65-76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从广阔的视角确立了儿童的基本权益,强调应该保障儿童游戏权利。如今这一观念已然成为很多国家学前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保障儿童游戏权利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是学前教育工作的起点。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龄前儿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被迫学读写、学外语、学加减法等,甚至存在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学龄前孩子游戏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而在日本学前教育机构中(1),大多数孩子基本上还是快乐的,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戏玩耍,这是孩子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因。[3]77-86研究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实际状况,对于我们幼儿园更好地“去小学化”“幼小衔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梳理《儿童权利公约》等关于幼儿游戏权利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探究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之路,并且解析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实际状况,最后将着力阐明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几个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团体认可的儿童游戏权利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Child’sRighttoPlay:IPA)在《儿童游戏权利宣言》中,明确规定了游戏所固有的价值及其目的,并对儿童游戏做了如下界定:第一,游戏如同营养、健康、住所和教育等,也是儿童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是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第二,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进行自我表现,通过游戏品味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三,游戏是一个人自然而然产生的本能,不是被强迫做的事情。第四,游戏能够发展儿童的身体、精神、感情和社会性。第五,游戏对儿童养成生存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不是浪费时间。概言之,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游戏是儿童作为儿童这个独特存在所不可或缺的,必须无条件地予以保障。即儿童游戏不是为了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其他目的,游戏本身就是儿童权利,具备应该保障的价值。[4]109-110
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第31条明确规定了儿童休息、闲暇、游戏权利以及参加文化、艺术生活权利。其第1项规定,缔约国承认儿童休息和闲暇权利,儿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其第2项规定,缔约国应充分尊重并进一步促进儿童参加文化、艺术生活的权利,鼓励为儿童文化和艺术活动、娱乐及闲暇活动等提供适当的平等的机会。[4]20因此,游戏、休息、休闲、娱乐等是儿童的权利,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价值,必须予以保障。[5]113上述相关条款明确“给儿童游戏和娱乐的机会”,认为“游戏是儿童不可或缺的权利”。不仅仅是家庭和教育机构,全社会都应该意识到,保障儿童健康丰富的游戏是自身的义务。丰富的游戏是孩子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要素。[1]22
简言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各国为儿童提供游戏和娱乐条件,保障儿童游戏权利。这是关心、爱护和尊重儿童的基本举措,也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之路
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履行《儿童权利公约》,在保障幼儿游戏权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日本便是其中之一。基于日本学前教育内容5个领域的演变脉络,通过梳理其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历程,对于我们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一)“5个领域”形成之前的探索
日本于1876年创办了其近代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稚园。(2)1877年,制定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规则》,开始了“保教科目的时代”(3)。其后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1899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明确教育内容为游戏、唱歌、谈话、手技等“4个项目”。1926年,随着《幼儿园令》的出台,又增加了“观察”一项,教育内容变为“5个项目”,1948年实施的《保育要领》又将幼儿教育内容扩展为“12项目”。(4)1956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将教育内容简化为健康、社会、自然、语言、绘画制作、音乐节奏等“6个领域”,这是首次使用“领域”来划分幼儿园教育内容,以便与小学科目相区分。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如何处理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小学科目的关系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无论是“4个项目”还是“5个项目”,都存在着容易与小学科目相混淆的问题。尽管1948年制定的《保育要领》所确定的“十二项目”含有“自由游戏”“捉迷藏游戏、表演游戏”等项目,1956年制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开始运用“领域”这个表述方式,但是,上述问题依然明显。1956年,日本关于幼儿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协调教育和幼儿发育特点的关系、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本质等方面,强调幼儿园时期孩子发育的独特性,要求关注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明确规定幼儿园不能以班级为单位让孩子坐在座位上听课。在制定该“要领”的过程中,教育课程审议会关于使用“领域”的缘由以及“领域”与小学科目之间的差异等都作了一些说明,但依然存在一些“领域”与小学科目容易混淆的现实问题。尽管如此,幼儿园教育内容应该有别于小学科目,这一观点越来越清晰明了,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6]这就是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不断演进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动力之源。
综上,自1876年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从“保教科目时代”开始,经历了“保教四项目”“保教五项目”“十二项目”等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6个领域。特别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不断发展演变的逻辑起点是,幼儿园时期孩子所具有的独特的成长发育特点与小学阶段明显不同,所以幼儿园教育应该与小学教育不同,不应该“小学化”,应该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幼儿园时期孩子发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独特性。而要保证幼儿教育的独特性,就必须将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小学的科目相区分,才可能有效地去“小学化”。
(二)“5个领域”形成之后的探索
日本于1956年颁布《幼儿园教育要领》之后,一般每十年就会根据社会变化等情况进行一次修订。在1964年第1次修订之际该“要领”依然保留6个领域。在1989年第2次修订之时,将原来的6个领域最终厘定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5个领域。因为原来的6个领域依然容易与小学教育科目相混淆,而5个领域则是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视点重新组合而成的。[7]75个领域分别是:关于身心健康方面的“健康”领域、关于与人的沟通交流方面的“人际关系”领域、关于接触联系周围环境方面的“环境”领域、关于语言学习方面的“语言”领域以及关于感性与表现方面的“表现”领域。5个领域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具备应有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等,与以前6个领域的划分标准是完全不同的。5个领域分别具有各自的目的,此外还分别具有3个不同的具体目标,即从15个视点观察幼儿的成长发育。[8]46-48每一领域都包含10个左右的内容。
“健康”领域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健康的精神和身体,培养幼儿自身创造健康且安全生活的能力。其3个具体目标分别是:开朗舒心地活动,体味充实感;充分活动自己的身体,具有继续运动的欲望;为健康且安全的生活养成必需的习惯和态度。
“人际关系”领域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立能力,养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便于与他人亲密来往、相互支持、共同生活。其3个具体目标分别是:享受幼儿园生活,体会用自己的力量行动的充实感;以爱心和信赖感接触亲近身边的人,加深联系;养成适应社会生活的习惯和态度。
“环境”领域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联系自身周围自然、社会中各种环境的能力以及将周围环境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态度。其3个具体目标分别是:爱护周围的环境,接触自然,由此关心其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并对此产生兴趣;主动接触自身周围的环境,并努力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观察、思考和接触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丰富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和文字的感觉。
“语言”领域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养成用语言表达自己经历的和思考的事情、愿意听对方讲话的欲望和态度,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觉。其3个具体目标是:体验用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相互交流的乐趣;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表达自己经历的、思考的事情;努力理解日常生活中必要的语言,同时喜欢读绘本和听故事,丰富想象力。
“表现”领域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培养幼儿表现自己感受和思考问题的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3个具体目标分别是:对各种美好事物持有丰富的感性;努力用各种方法表现自己感受和思考的事情;在丰富的生活中享受相互交流、分享感动的喜悦。[9]
如上所述,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即(1)重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进行符合幼儿期生活的教育;(2)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3)重视每个幼儿的发育;(4)幼儿教育应适应社会变化;(5)教育教学要区分目的、目标和内容;(6)确定5个领域为幼儿教育内容。[10]这次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在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确定为5个领域的基础之上,每个“领域”都规定了幼儿通过每天的游戏和生活体验应该逐步实现的目的和目标,强调学前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为幼儿养成生存能力而奠定基础,而不是以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主。[11]5个领域是观察幼儿发育的窗口,学前教育工作应该从幼儿发育的视点来指导幼儿活动,保障幼儿游戏玩耍的权利,而不能像对待小学科目那样来对待5个领域,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决定其不能“小学化”。
日本于1998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确定教育内容依然是5个领域,针对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明确了如下几条:(1)教师以游戏为中心对幼儿进行综合指导;(2)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有计划地创设环境;(3)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而改善教育目标和内容;(4)幼儿园与小学进行衔接;(5)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进行衔接。[10]其《幼儿园教育要领解说》强调,教师应该发挥两个基本作用:其一,教师应努力创设物质的、空间的环境。尤其是应该意识到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重要性,如何选择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如何设定空间等,都是创设环境时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其二,应该重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作用。教师是幼儿稳定情绪的依靠,是幼儿憧憬的榜样,是幼儿共同的作业者,是幼儿的共鸣者,是幼儿的理解者,是幼儿游戏的援助者。这意味着教师应通过与幼儿互动发挥创设物质和空间环境的作用。同时为了幼儿养成生存能力,要从情感、意志和态度等方面为其奠定基础,幼儿应该通过游戏来体验自然和社会。[9]同时幼儿园教育要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但“幼小衔接”不是“小学化”,必须以保障幼儿游戏权利为前提。
日本于2008年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依然保留5个领域,针对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明确了如下几条:(1)幼儿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变化;(2)幼儿教育应重视幼儿发育和学习的连续性;(3)教师应有计划地创设环境;(4)幼儿园在完成教育课程之后应开展其他教育活动,即延长保教、培养义务教育及其以后阶段教育基础的教育课程。[10]2016年8月,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下属的初等、中等分科会教育课程部会——幼儿教育部会,在其《幼儿教育部会审议汇总》中肯定2008年《幼儿园教育要领》的成效是:重视“通过环境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以幼儿游戏为中心进行综合指导,强化幼小之间灵活衔接等。[12]该“要领”将“人际关系”领域的目的之二修订成:亲近周围的人,加深联系,具有爱心和信赖感。其内容之四修订成:享受各种各样的游戏玩耍。其内容之五修订成:在与同伴开心愉快的活动中,思考并确定共同的目标,相互协助去完成。将“表现”领域的内容之一修订成:注意并感受生活中的声音、颜色、形状、手感、动态等,能够享受这一切。[9]总之,2008年修订的“要领”整体而言延续了前期“要领”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依然是根据幼儿时期的特性,保障幼儿游戏权利,通过环境实施教育。
从2018年4月开始,日本开始实施第5次修订后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其中从3个方面强化了幼儿教育课程和组织管理:第一,幼儿园应促进5个领域的目的相互融合,关注幼儿发展样貌和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幼儿和谐发展为目的,从幼儿园等机构的综合教育目标出发,组织实施必要的、具体的教育活动和内容。第二,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应基于幼儿教育目的、入学后的状况以及家庭和社区状况等,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设置、实施和评价教育课程。第三,幼儿园应灵活运用并有效协调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幼儿在幼儿园毕业之际,应具备健康的精神和身体及自立能力和协同能力,具有道德和规范意识的习惯;能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够与自然紧密联系,尊重生命;能对数量、图形和文字等产生兴趣和感觉,能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具有丰富的感性和表现能力。上述目标依然是通过5个领域的内容来完成的。[13]即经过第5次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依然坚持5个领域,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
如上所述,日本在第2次修订《幼儿园教育要领》之际,将原来的6个领域最终厘定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5个领域。嗣后,虽然又经过1998年第3次修订、2008年第4次修订、2018年第5次修订,但5个领域至今未变(如表1所示)。可见,日本幼儿园教育内容5个领域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其实践与实验过程既有反复,也有试错,更有前后衔接,还有相当程度的创新。发展至今的5个领域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幼儿发育特点来制定教育内容。5个领域是日本学前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目标就是通过幼儿游戏和生活体验为其生存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现实样态
经过漫长的探索过程,日本从政策上规定了学前教育的5个领域的内容,强调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那么幼儿园、保育所实施游戏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本文通过两个不同时期的调查结果,可以管窥日本幼儿游戏的实际状况。
2009年3月,一个针对日本全国范围内3018所公立、私立认可保育所的问卷调查,[14]110-112其中关于保育所保育内容的调查中“上午的时间如何安排?”一问,很多保育所的回答是:晴天的上午,孩子们大多是在院子或在外面的公园自由游戏玩耍或散步。其中,公立保育所约占70%,私立保育所约占60%(包括公设民营)。有些保育机构的孩子是在院子或室内开展集体活动,其中公立保育所约占10%,私立保育所约占20%。上述数据说明保育所的孩子上午大多是在户外自由游戏玩耍,这就是日本学前教育的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14]67
从表2可以看出,在充分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玩耍之外,一些保育所还开展集体活动。将保育所的调查结果与幼儿园集体活动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私立保育所和幼儿园开展的集体活动多于公立保育所和幼儿园。可以说这主要是因为私立机构为了迎合一些家长的需求,[15]40-60这是偏离《幼儿园教育要领》基本要求的事例。但是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类机构的比例并不大。概而言之,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玩耍,是日本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日常的重要工作。
2016年2月,本尼斯(Benesse)教育综合研究所围绕“园所经验和幼儿成长”这一主题,对家里有大班幼儿的2266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6)调查目的主要是研究幼儿园、保育所生活与孩子成长的关系,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
第一,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园所有充分的游戏玩耍的经验。60%以上的家长认为园所有充分的供孩子自由游戏玩耍的环境。首先,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在园所拥有丰富的游戏玩耍经验。其中66.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游戏玩耍中能发挥自己的创意,64.9%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不依赖老师而是自己去制作,59.1%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52.9%的家长认为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完成游戏玩耍。其次,60%以上的家长认为园所具备孩子自由游戏玩耍的环境。其中,68.8%的家长认为园所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游戏玩耍的时间,65.8%的家长认为园所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游戏玩耍的玩具和材料,64.6%的家长认为园所给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由游戏玩耍的场所。
第二,孩子在园所自由游戏玩耍的环境越充实,师幼之间包容性互动越多,孩子游戏玩耍的经验就越丰富。首先,园所具备自由游戏玩耍的时间、场所、玩具、材料,自由游戏玩耍的环境越充实,大班孩子游戏玩耍的经验就越丰富。其次,教师尊重孩子“想试试”之类的想法,包容式的师幼互动越多,大班孩子游戏玩耍的经验就越丰富。再次,孩子游戏玩耍的经验与同伴之间的协同性活动经验的多少相关联。
第三,在园所一年的时间里,游戏玩耍经验丰富的大班孩子,学习能力较强。譬如,89.9%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玩耍能够培养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协调能力,即有利于培养协调性。72.3%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玩耍经验有利于孩子自信地做各种事情,即有利于培养自信心。88.9%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玩耍经验有助于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即有助于培养好奇心。77.6%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玩耍经验有助于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寻求帮助,即有利于培养自我发展能力。76.0%以上的家长认为,游戏玩耍经验有助于孩子忍耐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即有助于养成自我控制能力。[16]
上述数据表明,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发挥自己的创意,不依赖老师而是自己去操作体验,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完成游戏玩耍等,是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大班幼儿游戏的重要特征。同时自由而充实的环境、师幼之间包容性的互动等,是幼儿丰富游戏玩耍经验的重要条件。最后,家长认可丰富的游戏玩耍经验与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密切相连。
由此调查结果可见,无论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还是幼儿教育研究者,抑或是幼儿家长,对于幼儿的游戏玩耍、游戏环境、教师的支持、师幼互动以及幼儿游戏玩耍的价值和意义等,多数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的肯定。
四、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主要特征
通过梳理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之路,分析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现实样态,可以发现,日本学前教育在保障幼儿游戏权利方面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重视幼儿游戏与幼儿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日本学前教育要求通过幼儿的游戏玩耍与生活体验来实现教育目标。日本学前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强调幼儿园教育主要不是教给孩子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增加生活体验。这就是要求通过幼儿的游戏玩耍与生活体验,为培养其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重视幼儿游戏与5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日本学前教育内容5个领域——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是基于幼儿发育的视角而划分的,重视幼儿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重视幼儿游戏玩耍和生活体验。强调从5个领域的视角指导幼儿游戏玩耍和日常生活。
第三,重视幼儿游戏与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强调幼儿园时期孩子所具有的独特的成长发育特点,重视以幼儿游戏、自由玩耍为中心的自然的生活节奏要求保障幼儿游戏权利。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有别于小学教育,应该实施“去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其5个领域正是发挥这些作用的重要媒介。
第四,重视幼儿游戏与儿童本位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就是坚持儿童中心主义理念,从5个领域出发,为幼儿的游戏玩耍、日常生活创造条件和布置环境。正如本尼斯教育综合研究所的调研数据表明,尤其应该重视良好的师幼互动、科学的环境创设。在此基础上幼儿不断积累游戏玩耍和生活的经验,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总之,日本学前教育从方方面面努力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5个领域在其幼儿教育实践,如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进行“幼小衔接”,特别是保障幼儿游戏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只有充分支持幼儿主体性的游戏玩耍,才能更好地坚持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念,才能确保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真正做好“去小学化”式的幼儿园教育和“幼小衔接”,[17]55-60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概言之,日本学前教育内容5个领域的漫长演进历程,就是日本学前教育保障幼儿游戏权利的探索之路。难能可贵的是,在日本以保障幼儿游戏权利为核心的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仅仅是通过《幼儿园教育要领》等法律法规的形式得以确立,而且在日常现实中,科研工作者、一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能从观念到行动踏踏实实地践行。因此,日本学前教育致力于从情感、意志和态度等方面,为幼儿的成长发展、生存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3篇: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周洋(信阳学院,河南信阳414000)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最先接触教育,也是幼儿最先接触学习的地方,而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此,该篇将从游戏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学前教育思想为起点,探索幼儿园的游戏内容、游戏方法、游戏玩法以及游戏的环境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实践。从游戏的制订到游戏的实行,游戏教学的创新也是在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在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学前教育是幼儿在进行正式学习前的一个开端,也是为以后系统的学习而打下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幼儿的教育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来完成,教师在学校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而家长在课后需要为幼儿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够使学前教育变得更加具有意义[1]。该篇主要讲的就是教师在学校里对幼儿进行游戏教育,而且和平常枯燥的学习相比,游戏教育显然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最具有成效的方法。
1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现状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要善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要经常引导学前儿童展开联想,让学前儿童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往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并且,丰富的想象力在儿童实行创新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游戏中一定要以“学前儿童”为中心,把学前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1.1游戏由教师控制,幼儿成为被动游戏者
不论是何种游戏,只有儿童主动参与游戏才会使其更有价值,要是儿童属于被动参与或是游戏的过程不再由儿童自己支配而是由教师掌控全局,那这样的游戏活动虽然看起来已经达到了游戏教学的目标,其实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毫无意义可言。即使是在教学性游戏中,教师处在比较核心的位置,起着指引儿童探索发现并帮助其把具体的感性经验升级成知识,但是教师一定要谨记,游戏的主角是儿童,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参与者以及激励着与支持者。
1.2游戏的形式化倾向严重,内容过于简单化
游戏的组织权以及控制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上,游戏的开展也是依据教学的需求或是幼儿园时间的安排,教师有时候不厌其烦地组织儿童重复游戏内容,并未考虑到重复游戏内容是否还能唤起儿童的兴趣。重复游戏内容只会让游戏陷进形式化的境地,对于游戏内容也单单局限于问题的表面,而不能深入进问题的实际层面。
2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创新途径
在近年来,随着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合作式、自主创新式、多样化以及对游戏环境的创新被大为推广。然而,在传统的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元认知游戏以及具有成效的能力等已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元认知游戏指的是在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经过游戏体验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以及探索的能力。在学前儿童想玩、愿意玩的基础上进行,最终可以使幼儿变为研究玩和会玩,也能经过游戏更加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1)自主创新式设计。
在游戏中适当地加入创新环节,让学前儿童对游戏进行自主创新。比如,自己设计游戏规则、游戏方法以及游戏奖励等,以此对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进行开发。或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能够激起学前儿童的思考能力,由此可以养成学前儿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主题的多样化。
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具有独立自主性,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适当的改变,使游戏变得多样化。如一种主题有多种形式,又或者一种不同形式的主题等,使游戏变得丰富多彩。不仅能够引起幼儿对此方式的兴趣,还能够使学习与游戏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使幼儿在游戏当中收获多多。
3游戏教学活动创新策略
3.1开拓儿童的创新能力
对于幼儿的游戏模式要不断对游戏实行创新,对游戏的形式进行改造。如游戏规则、游戏的要求以及游戏的奖励等。每次游戏的创新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游戏教育,让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游戏或自主地选择在游戏中的角色,对游戏进行创新的同时也是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2]。例如,在“躲猫猫”的游戏中,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小朋友当“猫”,剩下的小朋友当“老鼠”,当“猫”那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从一数到一百,而“老鼠”要在“猫”数的过程中躲起来。当“猫”数到一百后,就要把眼睛睁开然后去找藏起来的“老鼠”,每发现一个“老鼠”就叫住他,就等于抓住了。被抓到的“老鼠”在下一环节中选出新的“猫”,这就充分地展示了学前儿童的组织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而另
3.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对游戏的组织设计也要突出合作的特征,让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能够真正地体会出合作的意义。多组织团队类的游戏,让学前儿童能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游戏,让幼儿可以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合作,能够让他们自动的形成团体合作的意识。教师对于表现好的学前儿童要进行激励,并让学前儿童能够在合作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些知识。要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织起来,让学前儿童之间进行合作和互动,这样可以让学前儿童体会到团体合作的意义。
可以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在一起玩游戏,在学前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游戏时,可以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并且可以相互合作。例如,在中班游戏《小小守门员》中,可以把学前儿童分成甲、乙两对合作小组,自动组织各自的队员进行队形的排列。在甲队每人脚下各放一个足球,乙队队员双腿分开,与左右队员脚抵脚。在游戏中甲队同时踢球射门,乙队进行阻拦,用手接球或者是用脚挡球,把球拦下之后在给甲队把球踢回去。假如甲队成功射门,一个球得一分。之后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用甲队阻止乙队射门,得分最高者获胜。通过这场游戏不仅培养了学前儿童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竞争力,还培养了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以及思考能力。
3.3对游戏环境进行创新
游戏的环境对游戏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游戏环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学前儿童能够对游戏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对现有的游戏环境进行开拓。对室外的游戏环境进行摸索,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室内以及室外环境进行选择。体育类的游戏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而像一些创造以及动手类的游戏就比较适合在室内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在户外进行游戏活动,使学前儿童能够亲近大自然。并且要根据学前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环境。例如,针对中班学前儿童的游戏一般都是以“手工”的形式进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能力非常强,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等能力较为丰富。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多彩手工环境,使教学能够在游戏中显得更有意义。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游戏的材料也要进行创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在游戏材料的收集以及创作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探索,从而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3.1对游戏的环境的安排
要在进行游戏之前,首先要对游戏实行合理以及科学性的布置,使游戏氛围以及游戏环境达到最佳效果。教学的地方可以设立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并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同时也可以根据学前儿童自己选择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或者可以依据游戏的不同内容对场所进行选择,以便使游戏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3.3.2游戏环境的设定内容
在实行游戏环境设计时一定要将游戏的内容设计的简洁一些,让游戏环境具有多样性,让学前儿童在游戏当中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同时在游戏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是更能让幼儿从中进行探索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的。
3.3.3使游戏环境具有多层次的效果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在布置游戏环境时要设计出不同的层次,以便能够使游戏尽快适应不同的孩子。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按照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相对应的游戏。
4结语
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进入系统教育模式的基础教育,同时,在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创新能力、团体合作的意识以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综合性的培养。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在游戏教育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与开拓,可以让游戏显得更加多样化以及丰富多彩,从而能够增加教育的实时性,并且也能够开发出幼儿的潜在能力。
第4篇: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李美琪*(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学前教育是针对小学之前幼儿园阶段的一个教学工作,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合理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探索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的性格养成。现阶段,随着科学经济的突破发展,学前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深度重视,对学前教育工作有了更全面、更高标准的要求。而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设计有条理、有目标、有技巧的游戏,能帮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善于探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建立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意识。
关键词:学前阶段;游戏教学;方法探究;有效应用
学前阶段的学生心智相对来说不够成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学前阶段培养和健全,但在目前的学前教育中,在学前阶段教授小学知识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习超出理解范围的知识容易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过早接触小学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教学模式要遵从学生的心理成长,着重建立健全学生的性格养成,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特性。游戏教学在学前阶段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加深和稳固学生的意识和思想。
一、学前教育游戏教学的意义
游戏教学在学前阶段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对学前教育有深刻的意义。第一,游戏更容易被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可以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游戏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一些游戏的设置,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第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维持好课堂氛围,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团结起来,给学生极强的参与感,并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游戏教学的开展
第一,科学性的小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科学性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对先进的科学技能有所了解,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跳棋对抗比赛,通过寻找规律赢得比赛,跳棋是一项有技巧、有方法的游戏活动,通过这类游戏的设置,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和技巧,提高自我的探索思维。
第二,手工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学前阶段之后就是小学阶段,小学相比学前阶段,会有更多的课堂要求和纪律准则,对学生有严格的约束,不能像学前阶段一样散漫,通过手工游戏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集中精神。比如,可以给学生制定折纸或者海报设计等游戏,老师可以先示范一次,学生跟着学,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手工对学前学生来说相对困难,要对学生耐心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传统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并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传统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文化、发展有初步的了解,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比如,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不同民族的童谣,然后分组排练,选取一个时间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又如,小时候的传统游戏打沙包、跳皮筋、打元宝等,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合作一起制作游戏道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并且自己制作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第四,接力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3个人,第一个人负责短跑50米,第二个人穿10颗珠子,第三个人负责将打乱的衣服装进行李箱,通过这样的游戏比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学前教育游戏教学的思考
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学生游戏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过于危险的游戏不要带入课堂,学生缺乏分辩是非的能力,容易造成互相伤害,例如剪纸游戏,剪刀容易造成伤害,不要在课堂上进行此类游戏,可以用类似的游戏代替,还有一些运动游戏的设置,要为学生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游戏方式和游戏场所的安全。并且,在游戏中,老师要做好管理和引导工作,避免学生之间的小冲突,传达出游戏的精神和意义。
四、结束语
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游戏教学在学前教学中的影响和帮助。游戏教学有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之后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基本工作。通过不同方面的小游戏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乐于学习;约束自我、提高耐心;从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中了解文化特色,通过自我创作游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责任感。学前阶段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顺从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迫使学生学习超过年龄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成长。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