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均衡论文4600字_微观经济学均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380
...
导读:微观经济学均衡论文4600字应该如何撰写?对于很多人第一次写作论文的作者来说,心里也都是会如一团乱麻吧,没有一定写作的方向,本论文分类为微观经济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微观经济学均衡论文46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微观经济学均衡论文4600字(一):微观经济学与广告市场均衡理论论文
摘要:目前中国广告市场化渐渐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中国的广告业在这条道路上发展得日臻成熟,这其中有着必然的因素,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广告的特点,并预知中国广告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一般均衡 供需平衡 不完全竞争
成熟稳健的中国广告
目前的中国广告市场,是一个具有成熟稳健发展风格的市场,拥有完备的市场组成要素,极具发展空间的市场容量,以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为例,艾瑞咨询在2010年1月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相比2008年同比增长21.2%,发展速度和空间容量惊人,广告市场中价值运行及其规则逐渐成型,商品市场的关系日渐明朗化规范化,中国广告将会迎来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中国的广告市场会具有这样的优势,首先来看看中国广告的发展轨迹:
萌芽——新中国广告的春天。1983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广告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广告协会的成立,在团结广大广告工作者,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推动行业自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广告业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发展——改革开放。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新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和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广告又呈现了以下四种趋势:(1)京沪粤占据“半壁江山”;(2)专业广告公司与四大传统传媒“平分秋色”;(3)国有企业与各类综合企业“两军相当”;(4)私营企业占专营广告公司的“半边天”。①
从这个阶段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广告的本质变化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从伴随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崭露头角,到专业化、市场化的私企经营,并与国有广告公司分庭抗礼,都显示了中国广告的新生活力,中国广告自此也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得中国广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接受市场的洗礼。
新趋势——融合。如果说四大传统媒体给广告以生命空间,那么新兴媒体与广告的有机融合则是中国广告生命辉煌的延续,也是中国广告市场得以稳健发展的契机。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普及宣告了新媒体时代的来临,3G时代更加剧了新媒体的平台融合化趋势。
以上是对中国广告发展脉络的思考,从中可清晰地看到中国广告市场的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几代广告人的探索,经过中国经济社会的时代变迁,而在变迁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所以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
为什么中国广告市场有这样的特点呢?先抛开科学数据定性的分析,用中国传统智慧中庸来分析,在《论语——小戴礼记》中中庸被解释为三大准则:一执中守正,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二折中致和,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三因时制宜,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中国广告的市场化遵循着这个传统理念,比如根据我国《外商投资广告企业管理规定》,2003年底以后,中外合资广告公司允许外资控股,但股权比例最高不超过70%;2005年12月11日起经审查批准,外资可以在我国境内投资设立全资广告企业。中国广告面临的形势是广告业的全面开放,此举中国广告业的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外资广告企业进入中国的条件有三:一是独资或合资双方必须是以广告为主业的企业;二是投资总额(注册资金)不低于30万美元;三是引进先进设备,培训中国广告从业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允许国外广告经营的渗透,并运行适合中国广告发展特有的经营体制,在开放的广告市场中,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是顺时而动的。
从上面对中国广告市场的整体宏观分析,广告市场的良性发展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就是广告市场内部各个要素的既得利益达到均衡,那么它们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并且这种均衡的状态如何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对发展中的广告市场有什么宝贵的启示,我们将用均衡理论来分析目前的广告市场。
美国广告之路的借鉴
在对我国广告市场进行进一步分析之前,有必要看看广告的龙脉之地——美国的广告市场之路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综观美国广告业的发展,AIDA理论,USP理论,BI理论,BC理论,CIS理论,R.O.I,定位理论,IMC理论,TG&AL理论,CS理论,这些广告学中经典的理论至今为人们所探寻追求。先抛开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市场环境入手,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市场背景,美国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出现了每个经济时期必然出现的问题,例如,在二战后,人们的需求逐渐增加,市场逐步恢复并繁荣起来,大众化的消费时代到来,尤其是电子媒介广告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告的运作方式,为了顺应这种新的变化,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得以完善和推广,这个理论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主张在广告的运作过程中必须提出独特的销售主张,解决了商品同质化的问题,但是由于广告内容变化较快,不利于塑造整体化的品牌印象,针对USP理论的不足和市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世界着名广告公司奥美的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提出了BI理论,BI理论认为广告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培育和发展品牌,给顾客一种稳固清晰的印象。这一理论的出现,突出了广告塑造品牌形象方面的功能,提升了广告策划的高度,但仅仅强调广告的品牌识别功效,拒绝广告的商品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20世纪60年代,强调塑造企业整体形象的CIS理论开始在广告界流行,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予以视觉化、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有效地弥补了之前理论的不足,包括以后的IMC理论、CS理论都是逐渐升级而形成的,所以美国的广告理论之所以如此丰富,缘于美国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均衡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当代中国广告市场的现状:1.媒体广告保持高增长,新媒体广告市场份额逐年加大;2.广告营销价值凸显,营销属性加强;3.广告产业投资价值看好,合作收购力度加大;4.广告产业创新速度加快,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不断涌现。总体而言,广告市场基本上趋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广告市场要素包括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广告受众,同时,均衡的广告价格是在广告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同样,要素市场的均衡也是由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的均衡,先要搞清楚广告市场的类型,需要几个参照点: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从以上几个标准来判断,中国的广告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因为中国的传媒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定的垄断现象,使得广告产品的营销也存在着一定的垄断。我们追求的是在目前不完全竞争的广告市场下,能够使得广告价格、广告需求、广告供给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概念,这样中国的广告市场才能健康稳步地发展,什么是均衡呢?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均衡理论,一般均衡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1)每个消费者都在给定价格的情况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投入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约束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2)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价格的情况下决定其产量和对投入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最大化;(3)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一般均衡。这套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按照这个均衡理论,广告市场要想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需要以下几个要点:(1)消费者均是理性消费者,广告在消费者面前仅是需要时做的参考;(2)广告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稳定的;(3)由于广告既是产品,又是商家作为投入资本之一,广告价格在一定时期稳定,就会保持整个广告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那么,我们要追求的健康稳健的广告市场仅仅通过稳定的广告价格就可以实现吗?答案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价格、供求、竞争三驾马车铸就广告新时代
投资大师索罗斯说过:要想和市场打交道,必须先学会忍受痛苦。这说明市场充满着竞争、沉浮,广告市场也不例外,我们现在追求的均衡状态,是从根源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广告市场机制,广告市场的各个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之间,互相联系、制约,各自发挥功能。笔者认为要做的有三个方面:(1)建立广告正规的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消费需求的方向和结构,收入分配,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这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以创意的形式借助媒介渠道,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效,因此考虑它的价格不能仅从价值考虑,还应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广告本身是将商品的真实价值展现,并挖掘更高层次的价值,一则优秀的广告不仅要告诉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是什么,更要提醒消费者是否还有更多的需求呢?这样就使广告本身的价值高于广告本身带来的效益,也就是广告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了广告的价格,在无形中创造了更多的商机,这就是广告价格为什么既要与价值一致,又要与之背离的原因。(2)建立灵活机动的广告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可以调节商品的价格、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因为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广告的供求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商家的需求。(3)建立充满活力的广告业竞争机制。行业内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广告主、广告公司、消费者等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它通过价格竞争或非价格竞争,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来调节市场运行。目前我国的广告业竞争可以说是一片红海,到处都是直销式的叫卖和强加于人的接受,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有几点可以参考:1.改变广告代理商做完广告之后就与广告主脱离关系的局面。广告发布之后,消费者接受程度如何,社会舆论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益,如果没有原因又是什么,所要承担的责任有哪些,这些广告代理商应与广告主同时承担,从而增加自身的信誉度。2.IMC即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在广告业界中,往往只重视产品最后的宣传,其实更应该在整个传播环节上整合产品可以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这样既可以节约传播成本,又能在恰当的传播媒介中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3.创意,还是创意。广告大师李奥·贝纳说:我们生活的真正目的,便是透过创意和点子,为客户塑造商誉并不断开创销售佳绩。这里的创意既包括广告的创意,更包括在市场传播上的新方式方法。当然,要真正做到完全的市场均衡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现有的广告市场呈现出类型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均衡收益,真正持续的收益
均衡到底能带来什么收益,所做的有关市场经济的分析,都是在一个前提下进行的,那就是有限的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需要不断追求的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下,能见证什么奇迹呢?我们致力于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持久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均衡的终极意义。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效益呢,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城一池的成果,而是使整个中国广告业行进在一条平坦的道路上,使得广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代理商、消费者都能够在这样的均衡条件下,达到利益的双赢。
微观经济学均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思政”视角突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育人价值,把价值引领、德性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利于教师增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要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为指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本文从课程思政改革背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构建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校课程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建设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2]。大学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在价值引领、德性教育等育人方面往往陷入孤军奋战。因此,高校教育中其他课程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色,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价值引领,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3],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情怀、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当中,启发学生对专业课立德树人教育的认同、共鸣,是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1.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逻辑联系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要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借鉴作用,教学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当代中国经济实践进行分析,融入爱国元素和立德树人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清楚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艰苦奋斗和平发展的精神,融入中国人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
1.1深入挖掘课程特色思政教育素材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逻辑框架比较严密,知识体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课堂讲授微观经济学运行原理的同时适当融入对价值观、德性教育等方面内容。同时要注意挖掘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在整个知识框架上、在细节上都能融入思政教育素材,全方位发挥好立德树人育人价值[4]。
1.2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背景基本都是源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积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经济现状有很大区别,容易造成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上的背离。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要用实践加以检验,找出差别和原因,分析和思考微观经济学如何应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
1.3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实践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当代中国经济蕴含丰富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案例,是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经济现象。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统计数据和政策文献,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们活用经济学思想理解、分析问题的视角、观点、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通过对当代中国经济伟大成就的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国家建设使命感和文化自信。
1.4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很难避免映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微观经济学虽然借助大量数学逻辑来证明其客观性和科学性[5],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经济学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的阶级性,经济学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价值观,维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如其研究主体是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生产者的新自由主义奉行者,个人主义的“经济人”假定隐含着意识形态偏见,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对微观经济学的借鉴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有: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对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设和人有“利己主义倾向”的探讨。 “理性人”基本假设有它分析经济现象的合理性和解释人的行为活动的局限性,当出现“非理性行为”的矛盾时,可以融入价值观教育,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突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正向引导的作用。通过显性的学习、思辨、反馈、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逐步融入个人价值观并不断固化。
均衡价格理论。通过分析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项政策的理论依据,学会分析中国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下单个市场、单个厂商和单个家庭的微观决策行为。以市场供求理论为融入点,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供求现状,使学生深刻领会当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不在是供不应求的矛盾,而是较多领域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供给侧改革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
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边际理论的应用,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用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边际理论是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学会边际分析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理性衡量事件的利弊关系,合理安排和处置大学生活中学习、生活、考研、就业等各方面事务。对于效用理论的应用,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了有趣的经济学幸福方程式,幸福感=效用/欲望,此环节可以融入幸福观、价值观教育。
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稀缺性和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的知识点,生产者理论阐述了既定投入下的产量最优问题,成本理论研究了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问题。该章节知识点可以通过融入稀缺资源和时间成本的相关案例,大学生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成本理论分析各种选择问题,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职业选择和恋爱选择。
要素市场理论。结合要素市场理论的教学,强调劳动、土地、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节约保护稀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发展理念。
市场结构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结构的各种类型和各类市场的优缺点,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介绍,介绍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和比较,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当代中国的经济成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内容与中国经济现实相结合,可以增强理论学习的时代感,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等现象,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减少市场失灵带来负面影响。这为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国家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措施。
3.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难点在于如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融入思政内容、德育元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经济学理论。要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微观经济学思政教学改革中,要熟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广泛借鉴对分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学生提炼核心内容和问题,同时查找相关资料扩充阅读;课上充分运用多媒体、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插入相关视频和案例,开展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布置作业,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推荐相关补充阅读资料。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学习认知、态度、行为上的认同。实践证明,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素养、德性教育等方面获得深刻教育,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