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2700字_宏观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20
...
导读:想要写好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2700字,在创作之前就需要备好功课,但是需要做哪方面的准备就是很多人不怎么清楚的,首先肯定就是需要参考相关的资料等,本论文分类为宏观经济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27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学相关论文2700字(一):关于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的教学改革若干思考论文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宏观经济学在高等教育阶段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高校的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背景层次不同、教材内容的单一、学生學习反馈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还存在矛盾与问题。而通过开展分层式多样化教学、丰富学生阅读实践、建立学生学习考核机制,可有效缓解教学授课过程中的诸多矛盾。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授课效果;教学改革
一、国内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
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重要的议题是科学可行的建设发展道路,经济建设也成为国家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关于经济方面的教育环节不容忽视,而做好经济教育也是为国家输送经济建设的新兴力量。在各大高校的经济教育环节中,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基础且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也愈发要求做好宏观经济的教育教学。
然而,在各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课程中,一直处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困境。教材理论过于抽象、课堂教学案例过于陈旧、学生缺乏课堂学习兴趣等问题,也一直为学界广泛讨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策略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的教学改革困境
1、教学模式单一与学生层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既有数学统计方面的理工学科渗透,又受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社科文科影响。在普通高校的升学过程中,需要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经管相关专业学生往往没有严格区分中学时段的学习方向,大多数高校还是施行文理兼收的录取办法。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往往安排在学生学习经管知识的前期阶段。在学习初期,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在面对这门专业必修课时,学习经历的差别也往往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讲解宏观经济相关理论公式时,具有理工学习背景的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而在讲解宏观经济相关政策知识时,具有文史学习背景的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然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还是以大班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并没有综合考虑到学生学习背景的不同。
2、教材内容抽象化与学生实践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国内各高校,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主要是依靠教材讲解,向学生传授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脉络,并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最后通过笔试考核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者通过教材中抽象的教学内容讲解,却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存在脱轨的问题。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依靠教材对经典理论脉络的讲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然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对理论的归纳总结进行讲解,往往存在理论内容空泛,学生难以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刻理解的问题,同时学生也缺乏理论运用能力的锻炼,使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3、考核模式应试化与学生学习反馈机制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主要以期中期末的笔试考核为主,教学目标也仅仅重视理论的讲解与最后的考试考核,造成了教学考核模式应试化的问题。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之下,一方面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匮乏的考核方式也难以让教学者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在机械的教学流程中,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理解是否能够运用自如,是难以得到反映的。而教学者在这样的机制之下,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果合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三、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的教学改革路径
1、以学生为主,开展分层式多样化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背景的复杂性与知识储备的差异化,在开展宏观经济学教学之前,教学者可以对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层式的多样化小班教学,这样可以实适当缓解学生不同学习背景与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单一之间的矛盾。在进行学生的学习综合评估时,可以结合学习经历与组织小测试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之后,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小班教学。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为一个教学单位,并根据学生的强项和弱项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需要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教学效果。
2、以教材为本,拓展学生阅读与实践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对传统教材的理论讲解存在空泛化的问题,但专用教材仍然指导着教学内容的大方向,为教学内容组织着基础的理论大纲。在宏观经济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正视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既不能将其作为单一泛化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架空教材的实际功能。在使用宏观经济学教材的过程中,教学者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历,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阅读与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经济学名著或前沿创新研究等阅读材料,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并学习理论运用的实践方式,从而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授课效果。
3、以考核为辅,建立学生学习反馈机制
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不可或缺,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教学者了解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宏观经济学的授课过程并不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一特定流程进行的,而是需要教学者根据不同的课堂授课效果对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为了使教学者清晰地了解授课效果,也应当丰富学生的考核方式和阶段,建立高效的学生学习反馈机制,帮助教学者及时完善授课内容和策略。
四、结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中,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项基础专业课,在高等教育阶段扮演者重要的教学角色。然而,在高校的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背景层次的复杂性、教材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学生学习反馈机制的建立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亟需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宏观经济学授课效果。而通过开展分层式多样化教学、丰富学生阅读实践、建立多阶段、多层面的学生学习考核机制,可有效缓解教学授课过程中的诸多矛盾。诚然,本文仅是从教学经验方面提出以上教学改革路径,能够通过怎样的改革方式、能够取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付诸实践进行验证。
宏观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宏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对该课程自身和全英专业课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课程双语教学内容和定位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双语教学背景下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和开放式教学等。“教”“研”融合,引入国内经济现实,避免全盘西化。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间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顺应了社会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较高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种环境下,双语课程作为基础性教学形式,对国内外联合培养的接轨具有重要作用。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在财经和管理类学科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经典的经济理论和提升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在中文学习和查阅英文资料的同时,学生可以吸取國外该学科的最新经济理论。希望通过双语课程建设,引进国外优秀宏观经济学教材和当前先进的经济理论,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为后续的外教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课程双语教学背景
1.1双语教学内涵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的各种专业课教学过程之中运用第二国语音,包括浸入型、保持型和过渡型三种。王斌华在《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外比较》中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定义双语教学,认为广义的双语教学指学校使用两种语言教学;狭义的双语教学指学校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第二语言教授非语言学科。综合对双语教学的各种定义,本文将宏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定义为采用英语和汉语的宏观经济学教学。
1.2专科双语宏观经济学定位
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宏观经济学课程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都有设置,但是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定位不同。专科阶段主要侧重于经济学基本术语、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宏观经济框架,对于宏观经济研究体系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用来分析实际问题。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则是侧重于模型的学习分析,更加注重抽象理论和数学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体系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它是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国外关于该学科的建设比较充分,国内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也基本都是依据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使用的教材无论是双语教材、全英教材还是中文教材,主题思想内容是相似的。但是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该摒弃其固有的意识形态,结合本国的国情,有选择性地对其中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借鉴和吸收。要使学生了解哪些理论和改革主张在西方国家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源条件、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
我校该课程面向对象为中瑞合作办学的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在教材、课件、辅助材料方面以英文为主,授课过程中中英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同时依然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不会过于侧重语言而导致喧宾夺主。
2.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当符合本课程确立的“学以致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和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竞争力,尤其是突出实战性,培育动手能力,并带动学生用宏观经济知识分析专业问题。
本课程面向的是中瑞合作办学专业的同学,瑞士老师定期前来授课,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与部分旅游专业课联系密切,可通过外教课程进行提升宏观知识理论的运用。该专业的消费者行为学、旅游营销、目的地管理、旅游学概论、跨文化研究、电子旅游、旅游及休闲产品、服务管理、交通运输等课程均为瑞士方外教授课。而这些课程均会涉及到部分宏观经济知识,学生通过双语宏观经济教学,可以为这些外教的专业特色课奠定基础。此外,中方老师与外教进行交流讨论,研究适合学生和旅游专业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这为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方法提供了良好条件。
2.1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应积极引入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按照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适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学生则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发现规律,自主解决问题。
本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每个人都在参与着经济活动,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份子,可以拿经济理论去分析研究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这也为本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3-5人的小组,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后,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经济现象资料,运用课堂所学宏观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老师不定期抽查某小组在课堂讲解,学生十几分钟的分析讲解,也可以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的理解运用,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哪里有偏差,需要进一步阐释;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讨论过程中,加强了对宏观知识的理解运用,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维和用英语分析表达能力,为以后出国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2.2案例教学法
精讲多练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方法。本课程选用当前经济时事热点,全面实施案例式、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授课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内容深入浅出、由表及里,既严谨与简洁,同时又生动活泼,力求以生动的语汇和丰富的实际材料将深刻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注重传授有效学习方法,并通过引导学生的广泛阅读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2.3开放式教学法
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参与的实际效果,就需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即,教学应当从课堂45分钟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我们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了大量的外文阅读文献,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到有备而来。此外,也为学生准备了课后讨论题及习题集,要求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在CPI这章,主要讲述消费者价格指数,包括相关术语概念,CPI的计算方法,CPI与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的区别,以及用CPI衡量生活水平存在的缺陷等知识点。每位同学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的变化,学生有较多感受,但是这只是感性的,而经济理论来自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而且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与课堂上的经济理论结合。此外,该章内容并非是孤立的,与前面GDP章节的平减指数相关,也与通货膨胀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相关概念。通过学生自己课下用案例找差别,比老师单纯的课堂讲解效果更好。
此外,本课程对关键知识点制作微视频,并选取10分钟以内的部分国外优秀视频辅助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GDP、CPI和失业率等章节,通过微视频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知识点,同时学生也可以作为复习资料,课下进行反复学习。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做好学情分析。该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在一年级有基础英语课程,以及微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这为开展宏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学生本身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之前微观经济学可能都没学好,更打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可能没开始上该课程就产生放弃的念头。
所以,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更合理有效的学习,不能为了双语教学忽略了传递知识。具体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式学习,明确分工与责任,把学习重点分配到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将英语好的同学和相对差些的同学分到一组,类似结对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提升。但在小组考评中,也需要老师不要只看学生的成果,更要注重过程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英汉类比引导和回顾—讲解—展望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学会相应的英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教”“研”融合
宏观经济学一直在发展,很多理论在继承中被不断修正。在授课时,注意将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第一,将各主流经济学流派思想穿插其中,同时将历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奖者的理论成果引入课堂,同时学生课外阅读其英文原文,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积累专业英语知识。第二,将教师和教研组多年来在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领域的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有意识地把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融合进来,使学生能够在我国经济大环境和我国的经济现实下辩证学习西方宏观经济理论,避免照搬照抄,学的脱离现实,太过死板。
4.总结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宏观经济学这类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对学生深化专业知识、开拓国际化视野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全英文的专业课学习做好了准备。由于课程特点,宏观经济学的双语教学采用书面材料英文为主,课堂讲授穿插英文的方法。以英语为媒介促成学生专业术语和理念掌握,又不会因外语而构成交流和理解障碍。简单的描述可以用外语表述;而背景知识、专业知识难点重点的解释时则要用中文讲解。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专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术语等知识的英文表达。该课程的双语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根据每个章节内容特点选取适当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和纯中文教学相比,还要避免学生过分”西化”。国内宏观经济学本身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主的,大部分教材和高校的讲授都是如此。而双语教学下教材为英文原版教材,辅助教学资料基本也都是英文。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辩证思维,西方经济理论也并非是完美的,任何理论都有现实经济背景,学生既要掌握经济理论工具,更要学会如何在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下运用,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和相关指导理论融入进来。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