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2300字_宏观经济学课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05
...
导读: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应该怎么写?想必对于这方面的职业学者来说写作论文已经是尤为常见了,并且也都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证明自己的能力,本论文分类为宏观经济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2300字(一):本科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在普通本科院校十几年的宏观经济学授课经验,总结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对多年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02-01
宏观经济学的任课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对多年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一、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课程质量的管理,作者所在的学院对该课程实施了教考分离。任课教师必须要围绕着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展开教学并合理分配课时,这样限制了任课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拓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把本课程的内容中相对比较简单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学,用一些课时拓展深度。例如对于古典的失业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安排学生自学。对于消费理论的学习可以在原有要求上进行拓展,不仅学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还引入跨时期选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等,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及其局限。
在有限的课时内,任课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演练习题和讲解习题。这就需要大量的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习题的演练。
为了克服课时的限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弥补课时限制问题:第一,每次课结束后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并提交,教师通过认真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上的薄弱环节,针对难题和容易混淆的习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第二,任课教师制作详细的标准答案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的引导自己钻研这些难度较大或者易错的习题。第三,建立该课程的班级学习群,在班级学习群中和学生进行课下沟通,针对他们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或者针对习题进行答疑。
3.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学生不清楚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对枯燥的理论和模型产生排斥甚至拒绝,不知道该如何学好经济学,所以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兴趣不浓厚。为了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思路:
第一,在第一次上课时进行说课,把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讲清楚,增加他们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从这门课程的知识在学生本科毕业后的未来规划中所起的作用,和学生们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开发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动画手段增加学生们的关注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增加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理论学习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和课后的参与积极性。
第四,加强平时作业和考勤,并增加課程的考核难度,提高学习风气,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每次课结束都要布置适量的习题,促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
4.学生理解程度差异较大
现代主流经济学采用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而经济模型是通过数学函数建立经济变量的联系。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对经济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者所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的,有些文科学生不喜欢数学,使得他们对经济学的模型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对经济学模型和理论的理解程度与理科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进度上尽量照顾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适当地放慢讲授速度。但由于课时和考核的限制,讲授速度过慢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完成,所以讲授速度以保证班上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理解为原则,对于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要求他们加强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尽量追赶班级的教学进度。针对个别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单独的辅导。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绝大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进行一定的应用,但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1.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任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虚心向本系、本校的一些具有丰富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学习,主动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密切同其他学校的教师往来,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交换资料,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及教学质量。
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任课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教学实践活动的好方式和好方法,共同探讨教学实践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团队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传、帮、带”质量,设定量化目标与阶段性考查。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帮助团队新成员尽快成长,营造教研室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和课后学习的自觉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最基本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邹小燕(1979年7月-),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从事本科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教学16年,研究方向为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宏观经济学课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能够使研究生比较完整地学习主流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深化经济学思维方式,运用规范的建模体系,将数学方法与经济学语言相结合来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提高实证研究的能力以及学习了解更多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内容,进而使研究生的经济学科研能力得到全方面提升。
【关键词】高级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国内经济学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学研究对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主要理论来源。与初级、中级经济学相比,高级宏观经济学对同一经济问题的研究范围广而深,研究成果也最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深入学习高级理论知识与研究问题的深层次化,该课程也成为提高经济学科研能力的关键。
一、文献综述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在国内各大高校研究生甚至高年级本科生阶段逐渐展开。经济学者们在不断研究新的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回头思考了这些为他们开展研究做出贡献的理论知识。关于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以及该学科对研究生科研的作用,经济学者主要分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是关于将高级宏观经济学与中级宏观经济学在学习方法与利用知识的比较研究。张运峰(2009)指出,与中级宏观经济学相比,高级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深度增加,分析经济问题时需要随着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而不断转换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方式,从定义分析转变为模型分析,重视微观经济学基础并强调数学工具的重要作用,通过模型的积累和运用来提升个人的经济研究水平[1]。
二是关于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研究。肖琴、代贝、文淑惠(2014)指出,在研究生或经济工作者的学习科研中,高级宏观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提高学生宏观经济研究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并且通过调研,在数学知识学习、经济思维培养与训练、专业前沿知识更新这三方面深入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一些重点大学开设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其中学生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方面的问题较多,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建议[2]。
三是关于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探讨。钱颖一(2002)指出现代经济学研究需要规范分析框架,充分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3];成新华(2008)指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研究生用宏观经济学知识研究经济问题能力的关键之一[4]。
综上所述,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提升研究生的经济学研究能力上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主要在知识储备、学习与运用过程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学习要求与建议。
二、高级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概览
20世纪60年代以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出现并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挑战。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不断融合,形成了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并且经济学家对现代主流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两大共识——一般均衡与微观基础,这也是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分析方法。“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是宏观经济学两个永恒的主体,高级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概述来说,高级宏观经济学主要有三大模块内容:长期增长、短期波动、经济政策[5-6]。
三、如何利用高级宏观经济学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前沿内容,培养我们更加缜密的经济思维与更加深入的经济分析方法,从而提高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水平。该部分将关于该课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经济学研究能力提出了四条建议,这些要求应贯穿于研究准备过程、研究进行过程、研究结束与评估过程、知识储备与更新过程之中。关键的是应记住,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更多的是为用经济学而学经济学。
(一)规范经济学建模思路
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由一套完整的建模而得出的。有一个正确规范的建模思路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非常重要,它可帮助我们有序、规范、正确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经济环境、人、制度下的各种经济问题[7]。规范经济学的建模思路可以从源头上来提升研究生的经济学研究能力。
1.经济环境的提炼。经济环境描述是进行经济学问题研究的首要步骤。经济环境描述通常是对行为人、经济环境以及信息等一一界定,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总体的描述,以供模型分析前的了解;第二方面是提炼出经济信息,以供模型分析时使用。对经济环境的不同提炼,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我们要学会清楚并有针对性地提炼出与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有关的经济环境信息,这是建立我们想要的经济模型的基础。
2.合理假设的设定。该步骤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合理的假设是对前面所提炼出的经济环境的支持,不会使我们的经济研究产生“错误”的偏离,是建立出我们想要的经济模型的关键。比如在高级宏观经济理论中的理性预期假设,对得出更加符合现实的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经济规则的刻画。在建立经济模型时,我們需要对研究对象的经济规则进行刻画。在高级宏观经济学中,对于经济规则的刻画主要以经济制度表示,即大多使用市场经济制度,这样可以外生价格,方便我们分析行为人。当然也有内生的情况,如果研究的是经济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制定最佳经济制度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将经济制度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来建立经济模型。所以,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研究问题来看待如何去刻画经济规则,进而设置合理的模型。
4.均衡的理解。“均衡”在经济学中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在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市场出清”“供求相等”。在现实经济分析中,我们如果继续使用“市场出清”等理论名词来寻找均衡,则不是很合理。在大多数现实情况下,我们无法发现“市场出清”,或者由于不完全信息存在,我们得出“供求相等”的满意结果,这时就需要转变对“均衡”的理解。在现实经济中,“均衡”应为现实中的经济可能处于的状态,如果出现了状态,即在现实中可以达到与个体行为相容的个体最优。对于“均衡”的理解在理论与现实上的区分,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一些经济现象,避免找不出均衡而在分析中出现错误结论。
(二)注重经济意义的表达
在使用高级宏观经济学进行经济问题研究时,需要运用大量高深层次的数理分析,致使有许多人可能逐渐认为自己研究的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研究一个给出经济环境下的数学问题,导致我们在辛苦做了很多计算后得出的结论不知如何表达。经济学不是数学,经济研究需要用数学这一工具来分析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7]。在高级宏观经济学模型中,许多概念都是用数学去定义,对经济环境的分析也通常是通过数学来表达,若不去深入学习数学,对于这种高层次研究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研究能力不可能得到提升。
但光懂数学知识也不是能提升个人经济学研究能力的充分条件,在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之后,我们更要有将这种数学语言还原回经济学语言的能力,即在使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弄清它们的经济学含义[7]。目前我们的经济意义解释能力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在日常研究时,我们需要加强数学语言与经济学语言相互转换的训练,以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研究能力。
(三)提升实证分析能力
使用高级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问题主要是定性分析,即建立模型并找出经济变量之间的各种相关关系。完整的现代经济学研究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涉及实证分析领域,使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对所得模型结果进行检验,以保证使用理论分析的定性结果更具有准确性与预测性。因此,提升实证分析能力也是提升经济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习更深层次的前沿知识
经济学知识随经济研究而不断发展,我们在利用高级宏观经济学进行研究时,也要时刻注意通过阅读更高级的书籍和文献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更新与综合,拓宽我们的研究领域,并提高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高级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高级分析法——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DSGE模型源于RBC模型[5],是将以前所学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综合深化,把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放在一起研究考察,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复杂的经济问题。
四、结论
高级宏观经济学从数学方法转型、经济思维培养以及使用该学科进行研究过程等多方面来提升研究生的经济学科研能力。此学科仍处于不断的活跃发展中,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PaulM.Romer)的内生增长理论又给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希望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其不断发展中使研究者提高经济学研究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回馈社会。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