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4100字_宏观经济学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50
...
导读:在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4100字撰写的过程当中,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吧,而学习写好一篇优秀的论文也是大家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一项必备技能之一。本论文分类为宏观经济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41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4100字(一):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论文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思政教育孤岛化的现象,在高校财经类课程中运用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宏观经济学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出发,认为要实现课程思政的功能在教学中要达到有效教学、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三种教学目标,并对开展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进行了探讨,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设计教学内容是基础、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20)08-0126-03
一、宏觀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运行规律和政府经济政策如何调控国民经济的一门学科。在当前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主要讲授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和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为渊源的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对我国大学生德才的培养具有较大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二是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三是在很多领域无法有力解读我国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所取得的成功实践经验。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除了要深入挖掘宏观经济学科的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成功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全过程,使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既弥补了本学科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又做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高度统一,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
课程思政做为一种新型的高校教学模式,应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的塑造有效地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与高校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工作产生协同效应,共同发挥立德育人的作用。二是在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成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机构成,提高人的职业素养,培养人们正确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实现以上课程思政的功能,结合宏观经济学科的特点,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明确有效教学、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三个具体目标。
有效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益。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和资本主义再生产等理论去剖析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不仅能够充实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厚重和丰富,而且让学生更为深入和全面去掌握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各种流派和理论。
价值引领就是让大学生做到“四个自信”。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和解读当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可以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可以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核磁共振”的效果,达到育人树德的目的。
能力提升就是增强大学生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在新时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大学生具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正确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能力,能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讲透、讲懂中国故事。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从目前普通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达到以上三个目标,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
首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不强调价值取向的问题。宏观经济学中很多范畴、原理和假设都是针对浮于表面的复杂现实经济问题提出的,没有涉及到这些经济问题产生的最初源头,触及不到经济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价值观和方法论向学生讲解经济理论,让理论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全面、辩证地对待宏观经济学理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以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担当做为教学的出发点。目前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另外,当前中国经济也面临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的动能不足,外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问题。在教学中要把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现实与未来的严峻挑战融入到课本知识的讲授中,使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成长成材与国家未来发展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民族自信心和为国奋斗的使命担当。
第三,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为重点,强调学以致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经济理论,更重要的是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所学的经济学理念。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经济热点网络论坛的讨论,培养大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经济事物和经济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基础
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宏观经济学课程,就必须合理地设计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对教材的选择要合理。《西方经济学》下册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这两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合理和严谨,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评判各种西方经济理论,让学生认识到借鉴西方经济理论时,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其次,在撰写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义和课件时,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赋予课程的“育德功能”和“思政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授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在教师讲解完总需求对收入的决定作用后,又组织学生运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来讨论总供给的量和结构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设计这种正反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环节,既让学生认识到凯恩斯理论的片面性,又让学生认识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如果要赋予课程思政的功能,必须改变以往传统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因势利导,借题发挥,才能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教学、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现“思政寓于课程,课程融入思政”的教学效果。结合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对比式”案例教学法。在讲授经济增长理论时,可以把中印两国七十多年经济增长的历程进行横向对比。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独立解放的时间差不多,有相似的国情,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成就明显高于印度。通过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差异原因的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讲授经济周期理论时,将中日两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中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使中国迅速缓解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总量同时期迅速地赶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案例对比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在课堂上向学生生动展现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如其境地感受到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增强课堂教学的体验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对经济理论的感性认识。在讲授经济周期理论和失业理论时,在课堂上播放《奔腾年代》和《摩登时代》的电影片段,能够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失业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巨大损失,也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资本主义的血泪发展史。
3.实践教学法。目前课堂教学法多种多样,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分组合作讨论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利用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课堂教学毕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学生感知的人和事物是有限的。如果要进一步增强对经济理论的体验性和感知性,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去体验和感受鲜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现实。例如,可以采取与当地工厂、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以自愿者身份参与当地政府举办的大型经济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激发出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家国情怀。
宏观经济学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论文
摘要: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的整体结构、行为和表现。宏观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分析商品和服务的总生产(GDP)、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一般经济动向的基本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通过宏观经济分析GDP短期波动(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并长期预测GDP趋势(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事件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福利,因此宏观经济问题非常重要。在宏观经济管理上取得成功的经济体,必须有低失业率、低通胀、稳定而持续的经济增长等特性。现代宏观经济投资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新古典投资理论、q理论、不可逆向投资理论。本文将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三个投资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及优缺点进行阐述和比较,并对其最新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投资理论;理论发展
一、引言
新古典投资理论、q理论、不可逆投资理论是现在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的新古典投资理论以产出和资本的使用成本为主要变量,揭示了理想资本水平在稳定状态下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Tobin提出的q理论是第二阶段的形成标志,q理论将对未来的预期作为投资依据,并且这一理论将对未来预期收益的评价与金融股市的估价联系了起来,所以相较于前一阶段的新古典理论,它更具有一般性。第三阶段的形成标志是不可逆投资理论。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指的是投资工厂的规划设置与设备安装成本,这些投资含有沉淀性成本,即未来改变计划或决定时无法收回的投资,这就是投资不可逆性。这三大理论的具体内容将在下文进行详述。
二、新古典投资理论
新古典学派包括剑桥学派(马歇尔学派)、洛桑学派(巴拉学派、帕雷托学派)和奥地利学派(mengel学派)。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基础,它用于解释各种经济问题,如购买者的购买行为在面对不同价格时,市场参与者的反应价格和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优化配置。新古典主义学派深化了古典主义学派的投资理论。其贡献是新古典主义学派把边际原理和数学方法引入投资分析,运用数学函数、机械平衡和原理,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机会成本的概念量化。
是否投资、何时投资、投资多少是投资理论最基本的问题,此外,当市场情况恶化时,还要考虑何时停产。所以,产业均衡、总体均衡、均衡的动态性质、总体波动是经济学对个体优化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马歇尔的长期与短期均衡分析回答了传统投资理论中是否投资和何时投资的问题。要回答是否投资和何时投资问题,就要对价格和长期平均成本进行比较,当价格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就会开始投资;要回答何时停产退产问题,就要将价格和平均可变成本进行比较,当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就会暂停生产甚至退出这一产业。但是,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企业常常用折现值来估计一个项目的现期价值,企业为这项投资所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对这一项投资所预期的长期收益;还有的企业在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下仍继续营运。这些现实的问题使传统的投资理论陷入困境,下文的不可逆投资理论将解决这些难题。
三、q理论
新古典理论解释的是稳定状态下的一个特殊情况,为了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研究投资问题,经济学家创立了q理论。q理论可以描述投资决策的可塑性过程。q理论引入了投资的调整成本函数,在理论模型上实现了逐步调整固定资本水平的思想,弥补了申报前理论中关于投资调整过程的简单假设所造成的理论缺陷。
根据数学模型的q理论的一般推导: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或收入函数为资本kt和劳动Lt,表示为yt=F(kt,Lt),F是连续可微分的凹函数。假设Pt为投资商品的实际价格,wt为实际工资水平,C(IT,kt)是固定资产的调整成本,那么C(It,kt)是二次公式中对It可微的严格上升的凸函数,也就是说,投资额的上升会导致边际调整成本的上升。所以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大额投资,随着投资量的增加,投资的调节成本也会剧增,所以分阶段调节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企业投资的最好办法是投资物品的价格加上投资的边际调整成本,等于资本的最低价格。
q理论的核心方程表明,固定资产净投资,即不含折旧,是资本的基本价格qt的严格递增函数。投资量与qt正相关,而且股票和债券市场将提供评估企业资本价值和未来潜在收益的直接依据,否则很难想出其他客观评价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价值的方法,尤其是潜在的未来收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Tobin定义的qt被称为“平均q”,因为他定义了qt=Vt/(Ptkt),即在t时刻,企业的价值Vt除以固定资产的价值,这是研究实证中常用的q。其中的q值显然可以从实际数据(如金融市场数据等)观察和测试中得到。但是,q理论的q是“边际q”,也就是一个边际投资单位在当前时间内能够产生的所有未来边际收益的现值,这个变量连金融市场也难以观察和推算出来。因此,在q理论和其他相关实证研究的测试中,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平均q(或根据需要)替换边际q。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探究平均q和边际q相等的条件。已有研究给出了更一般性的条件:F(kt,Lt)和C(It,kt)都是齐次线性函数,Pt、wt和D(t,s)都是外生变量,企业值Vt和kt呈线性正相关。因此,dVt/dkt=Vt/kt,或一个单位的边际的价值qt=dVt/(Ptdkt)=Vt/(Ptkt),即邊际q等于平均q。
在经验统计调查中,使用平均q来替换或近似边际q是非常普遍的,但测试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平均q说明投资的能力非常有限。关于这个状况的理由有很多争论。更普遍的讨论是强调平均q和边际q的区别。也就是说,上文设想的条件实际上有可能得不到满足。因此,平均q不能代替边际q。更有力的论点是财政会受到健康的财政制约。例如,用内部资金投资要比筹集外部资金容易得多,成本也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上各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平均q与警戒线q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评价的平均q高,也可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q理论和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关系。第一,新古典主义中不能调整成本。也就是说,C(I,k)=0。第二,如果生产函数为y=F(k,L)=kαL1-α),0<α<1,那对k的偏导数为F’k(k,L)=αkα-1L1-α=αy/k。因此,新古典主义投资理论是在稳定状态下确定理想资本水平的方程式,这也是q理论的一个特例。
四、不可逆投資理论
生产和投资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投资的不可逆性。形成特定生产的投资,难以转化为其他行业的生产和投资。如果不得不进行改变,原有的投资就会失去意义。不可逆投资理论强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把不可逆和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出比传统的投资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投资理论。
在传统的投资理论中,马歇尔的理论回答了两个问题:是否投资、什么时候投资。但是,由于现实和理论的差别,马歇尔的理论没有很好地解决投资问题。马歇尔认为,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高于其长期平均成本,或者投资预期总收益的贴现价值大于投资成本,则应立即进行投资。但实际上,企业不会马上进行投资,而是保持观望和等待。我们假定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成本为k的投资来构建一个生产系统,假设一旦构建,该系统将永远维持下去。Rt表示单位当期投资收益,假定Rt为一个时间单位内从该项投资中得到的收益,计算未来预期收益时用1/(1+ρ)来表示折现率,那么在t时间内未来预期总收益的折现值为Rt/ρ。根据马歇尔的理论,一旦Rt/ρ>k,或者净利润Rt-ρk>0,就要立即开始投资,我们称ρk为马歇尔投资的触发值。因此,当Rt略高于ρk时,等待率高于0,仍然具有价值,它将大于预期纯利润的直接投资化为时间t,因此,马歇尔的投资原则Rt-k>0不是投资者的最好选择。
为了找出投资的最优原则,我们采用随机优化的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以一次性投资为模型建立一个投资系统,假设投资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需要沉淀性成本、未来收益不确定并且具有风险性、投资必须立即进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用成本k进行一次性投资,何时投资最优。用V0(R)来表示还没有投资的价值,用V1(R)来表示投资后这项投资的价值。从本期价值V0(R)出发,如果决策者继续等待,给定现期收益为R,下一期价值函数的预期折现值为E[V0(R′)|R]/(1+ρ);如果决策者立即投入k,并得到价值V1(R)-k=R/ρ-k,决策者只需要将这两个值进行比较即可。我们在前文已猜测,最优解应是一个高于马歇尔投资触发值的另一个触发值,即T>ρk。现期收益R>T时,决策者将开始进行投资。在R=T时,投资与等待的价值是相等的,通过条件限制和函数计算可确定T值。假定R服从一种最简单、无趋势的几何布朗运动,可以求出V0(R)。当RT,决策者将进行投资。
五、结语
本文回顾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强调并介绍了过去十年投资理论的重要发展。新古典主义投资理论着重于对投资决策的描述,缺乏对投资调整成本的考虑。q理论通过二次函数的建立,说明投资变大的话边际调整成本变高的理论规则。最新的投资理论即不可逆投资理论强调投资限制的固定费用,导出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当前,不可逆投资理论更为普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经济决策者面对未来的风险,并为每个动作支付固定成本,他们就会等待或接受。这个新的理论模型适用于宏观经济研究的许多其他方面。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