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结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论文(共2篇)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387
...
导读: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如何写作?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是比较关心这个问题的吧,所以也会比较近迷茫无措的,所以就会去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宏观经济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宏观经济学结课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宏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现阶段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而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在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方式中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般而言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且研究内容是围绕经济社会总体展开的,所以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的关键,从而避免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丧失信心的现象。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分析
引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数理推倒和图形分析多被学生视为难学的课程。对与地方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地方高校因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等教育资源支持相对有限、师资建设略显薄弱,同时,地方高校与重点院校在生源质量上存在差异,就决定了地方高校所招学生基础相比重点院校要薄弱一些,使得地方高校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时存在难理解、难掌握等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更为欠缺,诸上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1.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
相关调查统计,很多高校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且偏重理论教学,宏观经济学自身就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图形理解与教学模式假设教学内容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即宏观经济学的教师既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方式。
1.2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宏观经济学课程属于高校经济管理类的重点课程,其课程中大量的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尤其是经济模型与经济图形的教学,缺乏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大多数的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以文科生居多,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进度。
2.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要点
2.1与行业和地区紧密结合
应用型高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息息相关,即应用型高校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而发展,其教学目标是培育更多的综合性人才。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已经发展为新型高校,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应用型高校设计的领域更加广泛,如地方高校与高等专科学校都归属于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与行业和地区紧密结合,以促进行业和地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中也要注意其行业与地区的实际状况发展,并与之相结合。
2.2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
宏观经济学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导致宏观经济热点的差异性。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制度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且以国计民生的发展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教学环节即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与时事热点的有效融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时政的了解。
3.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
西方经济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大量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由于观点新颖,语言幽默,同时又能很好地解释各种经济学现象而受到国外的追捧。目前,国内各大学为了紧跟“潮流”,也纷纷引进外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有的高校甚至以此为荣,标榜自身的“国际化”。殊不知,外文版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也会水土不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情况下,选用能够反映中国问题,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吴易风为首席专家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角度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提高学生分析中国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2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结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安排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内容。根据前文所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包括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的衡量。在学习国民收入指标时,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统计主要使用的是GDP指标,因此,我们主要学习GDP指标,对其他GNP、NNP等指标只做简单介绍。第二,短期经济波动理论。学习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主要学习的模型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中国的国情,学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时,要从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历的具体现象出发,分析各个事件和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三,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学习主要从经济增长的源头角度出发,分析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特别注意中国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3.3改进教学方式
首先,应该打破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进行启发式教学,切忌“填鸭式”教学,切记死板讲授、单纯重复知识点。教师应该积极提问,注重对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解决相应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课堂上,注重讨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目前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其思维活跃,个性突出,并且爱表现自己,乐于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某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可以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新思維、新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当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控好课堂节奏,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积极引导,不要让讨论变为争吵,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及时总结知识点,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用。
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教师讲授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分析我国的经济现象、指导我国的宏观经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我国的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第2篇: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最早由Baker提出,自此该教学模式正式发展,并且被广泛應用于各个阶段的各类教学中。翻转课堂推动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正式变革,有效整合了传统教学中的课内外时间,对调了课堂与课外的学习内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宏观经济学课堂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传统教学中宏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应用于宏观经济学课堂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宏观经济课堂;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183-02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对调学生课堂与课余的学习时间,在教学开始前将相关的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自主学习课堂的基本知识点,然后在正式课堂开始时基于教师的引导展开学习[1]。翻转课堂正式实施基于问题、案例、探究项目以及实践活动展开,对于宏观经济学课程这一类理论性较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单调的课程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分析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是经济学发展中的分支学科,是指利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分析经济的运行规律,该课程归属于经济学领域[2]。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宏观经济思想的人才,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涉及经济学领域的众多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作为经管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该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基础内容构架完整,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模型构架,各个核心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且逻辑性强。因此,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宏观经济学课程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同时要求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才能理解该课程的实际内容,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宏观经济学传统教学问题分析
1.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其包含众多的宏观经济概念、经济学数据以及经济学理论,因此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觉重要知识点晦涩难懂。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宏观经济学概念较为抽象,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利用数理模型和图形推导的方式授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去进行思维联想,因而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学生普遍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兴趣度不高,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模式过于僵硬。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传统教学,课堂模式过于僵硬,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都是经管类学生学习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样也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课程,因此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其概念、内容的范围性和概念性都更为广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有效的方式,致使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学习吃力。
三、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以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宏观经济学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多种模型、市场数据,与经济市场的产品、货币、劳动、证券等息息相关,且多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课程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基于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合理应用教学时间,而且教学以引导和探究为主,能够规避传统教学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的知识点不再枯燥与抽象,让课堂更为灵活生动。
四、翻转课堂在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设计。翻转课堂的实施前提在于合理调整和规划学生课外和课堂内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翻转课堂之前,应该做好课前设计,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在授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并且将整理完成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资料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学习资料的设计和整合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例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模型构架都是教学的难点,但从这三大核心构架的研究范围来看,是从产品范围扩展为产品与货币范围,最后扩展至产品、货币与市场范围,且每个模型都有典型的推导公式,若仅仅从计算的角度去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则会第一眼就被海量的计算量吓倒,因此在学习任务的布置过程中不妨从把握好三大模型的关系角度入手,在明晰了三大模型关系的基础上,计算公式以及相关数据则只看作模型关系的一个变量和辅助计算工具,如此学生就能够有条理的展开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前资料设计完成之后,教师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电子邮件、qq等上传,让学生及时下载展开学习。
2.课堂设计。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课堂设计是以课前设计为基础进行的。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在课堂中担任引导的作用。课堂设计过程应该基于课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任务进行,要求教师整合资料,提前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宏观经济学的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构建研究项目,在课堂开始时引出课堂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交流的方式拓展思路,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项目等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评价。翻转课堂的实施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整课堂、课外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展开课前自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够通过课堂问题、项目的引导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宏觀经济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概念较为广泛,课程深度较大,且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太过僵硬,思考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翻转课堂作为现代应用广泛的新式教学模式之一,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要求教师结合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及教学难点,做好课前、课中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利用翻转课堂解决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