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论文(共2篇)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07
...
导读:资宏观经济学论文写作并非一件易事,而且对于很多初次写作的学者来说,更是一头雾水,不清楚应该往哪个方向写,本论文分类为宏观经济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资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宏观经济学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进行教学改革,以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总结了更适合本科生的宏观经济教学方法,从而培养新时代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英文结合
《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于1990年起正式设立的基础和重要学科,该课程是管理和金融等专业主干学科不可或缺的基础职业课程,也是整个经济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参考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又实际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经验,为同学阐述基本的经济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整体掌握能力与框架建立,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现存缺陷
如今的宏观经济学课堂主要依靠纯理论交流,学生被动地接纳知识,不采取任何行动去主动学习,并对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培养对经济的敏锐意识以及识别和分析当今世界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方案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和归纳绩效逻辑思维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一)小组讨论模式
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互动活动之一。特别是对于中英文混合教学课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宏观经济学中英文混合教学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英语水平,知识水平,能力和爱好。提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将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分组的热情,并让他们保持小组成员之间交往的能力,互相沟通观点。作为老师,与以前的“守门员”角色不同,老师不能确定学生从信息中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而是主要扮演“助产士”的角色,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并允许学生自我发现[1]。在课前准备期间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发现自己,挖掘更深刻的想法。在讨论课中,老师要避免成为法官的角色,而要成为讨论的推动者和协调者。课堂分为5个讨论课,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进行轮换领导和成员责任轮换,使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增强他们的热情和自信心,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综合素质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讨论设计由每轮团队负责人分配。鼓励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介绍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讨论并扩展主题。小组讨论评估以学生的个人和小组综合得分作为最终得分,并将学生的个人得分分为小组间得分,小组内得分和教师得分。评估包括演讲的内容,演讲的回应程度,问题和数据收集等。成员合作和小组间竞争是重要的指标。通过合理的评估设计,尝试使每个学生的评估合理化。通过小组讨论,整个宏观经济学中英文混合教学课程扩大了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经济知识的途径,完善了个人对特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从现象中观察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对深入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可以取得积极的成果。
(二)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知识量很大,并且使用了更多抽象的方法。其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很无聊。同时,宏观经济学是对社会和经济实践的一种完善和总结。它的内容涉及现实中几乎所有遇到的宏观经济问题,因此特别接近现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特定且密切相关的案例来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阐述,可以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学生通过现象来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对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有了初步的理解,再逐渐掌握经济学的本质,牢固地把握宏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对于进行中英文混合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来说,目前的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般的课程都是用英语授课的,所以该课程中的大多数老师都直接使用一些国际主流教科书,例如Mankun教授最新修订的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主要参考书,该书本通常直接用于案例教学过程中,这些案例大多是外国经济现象,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矛盾,不利于学生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基于教师的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讨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中英文混合教学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可以向学生介绍国外成熟,先进的经济实践案例,并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介绍本地化案例。
使用课本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今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高校应着眼于培养应用型多层次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高校可以率先在学校中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设立专业实验室,在学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培训基地,使学生可以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并在课堂上工作[2]。可以设置一个案例研究中心,该中心将拥有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基于中国本地案例,包括教学案例和研究案例。结合实践。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学者,企业高管,杰出的企业家和其他代表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并将大学与产业结合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而且创建一个好的校外平台。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服务,科学合理地培养创新型经济学家。
三、结论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但实践环节也依旧十分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仅理论是不够的。采取上述改革措施,促进宏观经济教学与英文训练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提升同学的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实现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国内外宏观经济新闻的能力,并为今后的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工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寻找和实践更好的改革方法,最终以实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为目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背景与现状,以培养实用型、灵活型人才为基准进行改革的探索,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简介:石茹雪(1988.11-),女,汉,宁夏石嘴山人,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第2篇: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领域的专家对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也跟着迈上了新的台阶。基于此,下文就我国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做了简单分析,希望对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引言
继英国经济学家以及金融专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一些西方国家也逐渐的将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体系。其中,微观经济学所涵盖的经济行为较为单一,主要研究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社会的资源利用问题,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济政策制定。但是,不管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
经济学从起源上来讲是从伦理学中被分离出来的,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并没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别。早期的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在古典经济学中,对经济学做了基本概述。其后,经济学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渐引入了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的出现,使得经济学有了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具体解释为:在边际分析法中,将每个消费者和厂商单独拿出来作为经济学的分析对象,也就形成了最早的微观经济学。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将这种新的古典经济作为了经济学发展的趋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一)在基本假设上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首要区别就是基本假设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微观经济学在提出假设时,需要相关的假设条件作为支撑。一般情况下需要以下几种假设条件:第一,需要经济市场保持绝对理性的状态;第二,需要经济市场出清;第三,保证假设信息的完全对称。宏观经济学在提出假设时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第一,经济市场需要存在缺陷;第二,政府愿意出面干预经济行为。
(二)在基本内容上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研究内容上来讲也具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含着很多细节方面。例如:经济市场的价格是否平衡、消费者的行为、厂商的日常生产经营、社会资源配置等。
(三)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侧重于研究单个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具体包括居民和企业两个方面,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探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研究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经济行为,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在解决问题上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从细节上来讲,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生产内容、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流向。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帮助企业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宏观经济学较为单一,侧重于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模式。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则是放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探讨在社会上还有那些没有被利用的资源,并研究这些没有被利用的资源要如何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互相补充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最大的联系就是二者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经济学的整体目标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完善社会的资源配置,也需要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此可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二)在研究方法上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的都是实证分析。具体表现为: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都是社会经济制度,都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来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从问题研究上来讲,二者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两大重要研究方向,虽然在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讲都属于我国社会经济研究的范畴,因此,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也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统一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