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论文(共2篇)
- 实用文档
- 2021-06-22
- 450
...
导读:微宏观经济学的论文很多人总是会觉得不好写?所以在面对写作的时候,总是会显得特别的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写比较好,本论文分类为经济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微宏观经济学论文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微宏观经济学》是高等教育中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概念多、原理多、规律多、模型多的特点。本文针对二批本科中刚入学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经济学思维这一问题,指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并提出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及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问题,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微宏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创新
一、《微宏观经济学》及其特征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的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是根据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并根据价格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当市场上某商品供大于求时,说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其价格下降。相反,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二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上去,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三是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去,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厂商均衡理论。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如何决策。五是分配理论。研究按照什么原则来分配。六是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理论。研究微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弥补公共物品、垄断性商品等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包括相关理论十分广泛。主要有:一是国民收入理论。研究包括长短期的宏观经济学决定。即长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及失业问题;短期的AD-AS模型。二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三是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原因。四是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微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及经济政策存有较大区别。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相互补充。即微观经济是假定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假定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分析如何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同时,二者共同组成西方经济的理论体系。二是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其中,微观是研究个体行为,而宏观则是研究总体行为。因此,微观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三是《微宏经济学》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西方经济学是在社会制度的背景下,来具体分析问题。因此,二者研究方法属于实证研究领域。
二、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微宏观经济学》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原因。
首先,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缺乏理性认识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所谓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则是对任何观点都要怀疑的。同时,需要用逻辑的精确性去怀疑。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从宏观层面上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环境相对较小,课程安排较为集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相反,大学阶段教学环境相对宽泛,课程安排比较分散,教学方法多元化。从微观层面上看,过去的教学内容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主,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经济学思想。另外,对于高中应试教学为主,向大学以自我学习为主的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再加上,课程的抽象、理论性强、难以理解更是让入学新生学习西方经济学难上加难。因此,入学新生无法形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而缺乏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理解缺乏是学习困难的关键原因。假设条件是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因此,学习经济学必须从正确的理解假设条件开始。诸如:在学习《微宏观经济学》之前必须理解基本假设。一是“经济人”假设。把人的本性假设为利己的,企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完备信息”假设。在“完备信息”条件下,人们拥有做出决策的一切信息。三是“完备市场”假设。在“完备市场”条件下,市场竞争充分。四是资源稀缺性假设。正是因为人类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性,才有必要深入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
再者,入校新生对《微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模型重视不够是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经济学模型是深刻认识和理解原型问题而对其所作出的一种抽象和升华的概括。尤其是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经济问题,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更加简化、更加利于理解。因此,重视经济学模型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另外,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介绍过于枯燥乏味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困难的又一直接原因。
三、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当前,针对二批本科学生学习《微宏观经济学》的困惑。笔者认为,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专业老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首先,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是适时开展相关经济学讲座。尤其是结合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其现状及原因。二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言简意赅、通俗的语言讲解尤为重要。三是采取案例教学,并将典型案例融入经济学理论当中。
其次,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出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是注重通过适时反问,来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重视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再者,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一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经济学的基本结构。经济学研究不仅是关于生产、成本、价格、供求等方面,也不单是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问题。而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规律的社会学科。二是要求专业课老师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另外,要求老师必须采取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取“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看清全过程及各种逻辑关系。同时,还要多注重激励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多激励、多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的过程中注重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
第2篇: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微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浅谈
蒲佐毅(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本文首先认为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接着对实现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关键词:创新思维;经济学;教学方法
《微宏观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是研究经济资源如何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和抽象,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一门经济管理类高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核心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该课程除了教授经济学基本原理及政策应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授了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学的独特分析方法。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经济学理论精髓,更好地实现经济学的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这就需要授课教师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角度去探询、去实践,以寻求解决之道。
一、创新思维培养是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思维创新是善于“思其意,不泥其迹”的动态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实现一个国家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先导和关键,没有思维创新,就很难有行为创新,更谈不上创造新成果。由于西方经济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是理论与方法的统一体,更是理论、方法、实践三位一体的重要理论体系,因而,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强调经济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为课程讲授指明方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纵观国内外经济学大师,无一位不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体系的,正是由于他们在思维创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才有了今天的创新成就。尤其在国外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大多采取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案例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最大程度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经济学领域中出类拔萃,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而我国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还处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而忽视对经济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应用的不利局面,与国外差距巨大,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学的根本目标是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讲授好该课程,才能更好地实现一所大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二、教学方法创新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关键
思维创新着重强调的是整体辨识和融会贯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乃至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是,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在讲授过程中既要讲经济这理论与政策实践,又要讲经济学方法和艺术,因此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索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认为,要实现经济学讲授对思维创新的培养,必须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与经济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实时经济模拟教学法与经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经济学方法专题讲座以及组建兴趣小组等其它辅助教学方法,才能全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与经济专题研讨相结合。虽然向本科生讲授的是一些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其理论比较抽象,与现实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经济规律理解的难度较大,因而,为了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要借鉴国外案例教学的优势,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并以此扩展,成为经济专题进行讨论,以此说明理论为什么与现实差异大,怎样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经济,拓宽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比较庞杂,讲授的内容有时比较浅显有时比较深奥,也可能都不是很全面,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些课程,更主要的是为了学生以后能深入理解和学习西方经济理论,培养其自学能力就非常关键。教师在课堂中要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思考某一经济现象的规律,然后再由老师分析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内在原因。同时,在教师讲授过一定内容之后,选择部分未讲章节由学生自学,并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加以辅导和点评,不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对问题不同看法的处理方法。
(3)实时经济模拟教学法与经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结合时下某个经济热点问题,通过课程假设,由学生对该经济现象进行经济模拟,并进行经济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极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师在努力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在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有重点地培养一批经济学理论较扎实,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实现经济学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5)经济学方法专题讲座。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积极倡导实证研究的经济学分析技术和手段,强调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教学和运用。要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技巧,强化数理分析能力,迅速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思维从定性向定量转变,全面培训学生的数理抽象分析能力,不但要注重微观经济的数理分析,而且还要更重视宏观经济的数理分析。
(6)选取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兴趣小组,推动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积极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兴趣,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宏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的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重点分析并撰写理论文章,使学生对现实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三、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技术保障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教师自身思维创新能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没有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因此,授课教师要善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
2.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引进创新管理理念。要积极探索设计出一套既合乎现代教育观念,有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偏重物质激励的方式方法,要在充分尊重教师人权的前提下,认识到教师的创造性在其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恰当地解决教师的激励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制度上克服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性问题,避免教师间的隐性对立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内耗现象,让教师在改革创新中得到实惠。
3.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设置和具体要求做法。要努力与国际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接轨,重点突出数理经济学教学方法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地位,强调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理论证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与世界接轨,实现与国际同步的目标。
4.教学与实践并重,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投身社会经济活动。正确引导学生投身经济建设实践,培养其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抽象和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建设一个富有特色的经济学教学与实践基地。改变中国高等经济学教育素来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传统,在学生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能把个人思想、个体能力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营造合作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才干,加深其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提升其思维创新。
5.加快改进现行的考试制度,力求建立一个适应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考核机制和方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积极探索利用小论文、小调查、名著读后感、学习心得等方式进行考核的重要性,突破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更多创造性思维迸发的平台,提高其实际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合乎人性的考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