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策略
- 实用文档
- 2021-06-25
- 369
摘要:当下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节奏、设置思维跳板、搭建想象通道和鼓励多元思考的方式在课堂...
摘要:当下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节奏、设置思维跳板、搭建想象通道和鼓励多元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中运用留白艺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置留白;调整节奏;设置跳板;搭建通道;多元思考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讲究留有余地,这就在无形之中铸造了留白艺术。当留白艺术与语文教学实践不期而遇时,不可谓不是一种“天作之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融入留白艺术,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用好留白,调整课堂节奏
第惠多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呵护、激发和唤醒。”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总是习惯于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将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的课堂即便“一路畅通”,学生却始终处于高压状态,没有任何调控的空间和喘息的可能。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精神负担越来越重,同时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借助留白艺术,将课堂教学的节奏缓下来,将一部分时间从教学环节中抽取出来,适度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性思考与自主性实践的时间,开始享受课堂学习带来的愉悦体验。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借助形象的图片、动态的视频与愉悦的配乐,激活和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引入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世界中。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推进下一步的教学,而需要有意识地进行适度停顿,稍微控制一下教学的节奏,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深入地感知与体验,体会身临其境的浸润感,从而形成对文本最原始的感性认知。
二、借助留白,设置思维跳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牢牢地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更多是以机械生硬的记忆进行学习,学习的主体与独立思考的意识未被激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契机,巧妙借助提问的方式来预留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留白的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享受自己独立思考带来的学习体验。[1]以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丁香结》一文为例,这篇课文作者借助对丁香花和丁香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但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设置问题“丁香结给予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要求学生将思维从文本描写丁香结的文字中转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面对如此巨大的思维跳越,学生很容易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推进中通过设问营造留白“从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丁香结来看,你会想到自己的哪些经历?”,先将学生思维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教师再拓展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相关诗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古代诗人中的情感体验进行融合。在这一留白调整的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已经实现了从事物到人生的转移。此时,教师抛出问题“丁香结给予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则显得顺理成章。
三、运用留白,搭建想象通道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固定的,更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可以囊括世界的一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源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教师在给予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之外,还应训练学生的想象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运用留白艺术,搭建学生想象力与教材文本间的通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融入文本中的思考。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鸟的天堂》课时,很多学生对巴金笔下所描写的世界并没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阅读,很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感受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态性的画面和镜头,将学生的认知思维引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出示课文的相关语段,鼓励学生将视频与文本语言的赏析进行巧妙统整。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解读和预设内容抛给学生,也不要急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交流。无论是学生之间的彼此分享,抑或是教师表达自己的认知,都会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解读造成较大程度的干扰。因此,教师只需要适度地进行点拨:“阅读着这样的文字,除了视频中的内容,你还想到了哪些画面?”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安静、适切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随着文本的语言走进“鸟的天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四、开掘留白,鼓励多元思考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从同一篇课文中引发的思考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借助留白艺术,鼓励学生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为学生言语实践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冯骥才《珍珠鸟》一文中通过描写与小珍珠鸟之间相处的过程,得出人生体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应该是双方的,但从文本的内容来看,作者将描写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小珍珠鸟身上,却并没有提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很显然,作者将自己的表现以留白形式省略了,给予了读者更加广阔的回味空间。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设置问题:“小珍珠鸟为什么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在房间里为所欲为呢?这肯定与作者对他的宽容和照顾有关。那从小珍珠鸟的每一次行为中,你觉得作者会怎么做呢?”于是,有的学生从人物的动作入手,还原作者的行为;有的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还原了作者看到小珍珠鸟一举一动之后的内心想法;有的学生想象了作者与小珍珠鸟对话的场景……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丰富的想象,就在于教师巧妙地发现并利用了文本中设置的留白,更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留白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并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体悟,巧妙地推动了学生认知能力地不断发展。[2]语文教学的课堂应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思考空间。教师通过留白艺术,可以让教学内容、节奏和气韵更加趋向合理,从而彰显留白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1]倪媛媛.把握教学本质,凸显目标意识[J].江西教育,2020(30):37.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753.html
上一篇:在校大学生发热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下一篇:合作学习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