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材插图作用及教学实践
- 教育教材
- 2021-06-26
- 510
摘要:我国的书籍插图艺术,向来很发达,新教材语文课本也可谓图文并茂,精美的插图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既迎合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用另一种语言向学生诠释文字的精髓。本文试图从...
摘要:我国的书籍插图艺术,向来很发达,新教材语文课本也可谓图文并茂,精美的插图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既迎合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用另一种语言向学生诠释文字的精髓。本文试图从日常教学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与教学实践做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实践
在多媒体教学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部分语文教师眼里,作为语文教材有机组成部分的插图正日渐沦落为纯粹的书籍装饰品,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发挥出插图应有的作用,这无疑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多媒体课件资源确实能让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不是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媒体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有的甚至连幻灯片、教学挂图等都有欠缺。因此,包含编者匠心的教材插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文教材本身而言,作为教学的载体主要借助文字来表达,而插图则是帮助师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或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角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新课标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使文字与插图得到有效的整合,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插图的作用
关于插图的作用,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插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1.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性文章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所附的故宫三大殿插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故宫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各种云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解读云与天气的关系。若没有这些插图,对学生尤其是缺少实践感知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相关内容着实有些困难。所以说,好的插图,不仅准确的反映文字,与文字同步,还会延伸文字。2.插图是文章内容的形象诠释与概括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性文章中。如《蒲柳人家》中何满子和一丈青大娘的漫画式头像,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物的肖像刻画。《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的插图,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进入到皇帝游行的场面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俗世奇人》的插图展示了“泥人张”不动声色智斗“海张五”的动人场景。《端午的鸭蛋》中的插图是一幅集粽子、香囊、鸭蛋、画“一笔虎”等于一体的端午风俗画,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再塑生命》插图中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密无间的情态,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沙莉文老师的爱给海伦带来了光明,使海伦重获新生。这些插图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3.插图是为文章提供背景的载体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插图,画面内容在课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却是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香菱学诗》一文中大观园的插图,为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贾家的大观园是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个背景的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中“乡试、会试贡院”插图,《隆中对》中“古隆中三顾堂”插图,《绿色蝈蝈》《我的信念》两文分别配了“居里夫人在工作”和“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插图,这些都为课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资料,有效地补充了课文的内容。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字所介绍的内容固然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渗透着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这就是人文精神。一个好的插图,同样追求蕴藉耐看,留给读者无尽的自由理解与想象空间。从这个层面上讲,插图所包含的人文韵味同样芬芳。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与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那么好好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又何尝不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插图教学的实践
当然,明白插图的重要性、了解插图是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部分并不是要我们把语文教学变得如同艺术欣赏般的专业。对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利用插图进行辅助教学,巧借东风,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巧借插图,介绍作者、作家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插图是著名作家、诗人的头像,冰心、巴金、契诃夫、莎士比亚、普希金这些文学巨擘的头像,在教学中利用头像插图介绍作者、作家,由“形”入“神”,不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伟人,而且还能激发起阅读他们的作品的欲望。讲冰心的《纸船》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面对青年时代的冰心头像作想象和联想,然后说说对作者的第一印象。学生据此说出了“温柔、漂亮、有爱心、忧郁”等词语概括冰心的性格,在此基础上再学课文,学生很快就领会了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爱国、爱乡、爱母之感情。教材中还有一类课文是作家写作家。如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就属于这一类。上此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托尔斯泰的头像,并根据头像让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外貌,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使课文中描述的“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这段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印象。
2.巧借插图,理解人物形象如何利用小说插图来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呢?我采用由图到文的方法,先让学生“阅读”插图,捕捉图中隐含着的文学信息,再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再将插图还原为文字描写。如《孔乙己》一文安排了三幅插图:咸亨酒店里,众人取笑孔乙己的场面;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的场面;孔乙己的日常生活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面穿起来,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再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来。这样,孔乙己的迂腐与善良,众人的冷漠与麻木暴露无遗,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也可见一斑。又如《杨修之死》中的插图是杨修被两个刀斧手押解着,不远处曹操凝视着他们的画面。这幅插图的内容在课文中只用了一句“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特别注意曹操的神情,学生很快就领会到曹操阴险、奸诈、虚伪的性格特点,由此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3.巧借插图,体会作者的匠心与别的学科不同,一般来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大部分艺术表现性大于科学示意性,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口技》中有一幅插图就是属于科学性的示意图。课文开头有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作者使用工笔的画法,把那种场面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合、人物、道具都作了细腻、真实、生动的刻画和描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内容,该文有一幅插图就是相关的示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开篇的这段话,仔细研究这幅示意图,用心体会作者的意图及独到的艺术匠心。根据示意图展示的信息,学生马上领会了作者对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的赞美之情。
4.巧借插图,体味诗词的意境诗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是诗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能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由文入图地体味诗的意境,其成效就会事半功倍。如《西江月》的“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插图,就是该词意境的生动显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照原文,观察画面的内容,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使插图的内容更丰富。同时,学生可借助插图进一步体味词所描绘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词人所抒发的闲适之情。这样,学生对词的意境就会有更深切的理解。另外,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巧借插图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评析一些文学插图,知其优劣,品其长短,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乃至读写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1.宋歌、宋凤宁:《插图与阅读理解》,《四川心理学》1999年第2期。
2.刘宝霞、张厚粲、舒华:《插图在说明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心理学报》1996年第2期。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784.html
上一篇:生命教育下的语文学科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