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 实用文档
- 2021-07-06
- 347
如何在初一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选择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向学生提供从...
如何在初一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孩子一起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选择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起来主要是:
1.多变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为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是可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情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越发的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质疑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课,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
2.布作业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調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作业的布置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如自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开始时每天的第一样作业是复习,最后一项作业是预习,而且把具体的页数写清楚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加强学生看书的针对性,开始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让家长签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新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教师创造性的理解这些评价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又一重要环节。
纵观一学期的工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数学的后进生有一部分正在转化为中等生。当然也存有一些困惑如:课堂教学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状态比较积极主动,能批判性的听取同学的意见,但有时会过分的挑剔质疑,钻牛角尖,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业布置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的需要,反之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有时学生并不独立完成,需要合作交流的学生又不会合作,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大班额的学生如何管理档案袋,怎样让学生更主动的去做档案袋,如何对成长档案袋进行评分,并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等等。
作者:王刚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