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

网上有关“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网上有关“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重点学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甘肃农业大学畜牧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该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招收研究生,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

该学科点拥有教师22人,教授12人,副教授7人,其它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科点负责人为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现为中美草地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世界银行中国西部草地项目高级顾问,德国牦牛、骆驼基金常务理事,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绵、山羊、奶牛遗传育种、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和动物生产体系等领域的研究。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遗传学理论应用;动物繁殖技术;动物育种理论与技术。学科点针对中国西北畜禽资源优势,特别是青藏高原上的畜种优势,积极组织科学研究和开展生产实践探索,在反刍动物(绵羊、山羊、奶牛)遗传、繁育及生产体系、特种动物(牦牛、藏獒、野骆驼等)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及猪品种选育和配套系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先进,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主要开设了基因工程原理及实验技术、数量与群体遗传学、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原理与技术、专业外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Seminar等学位课程,在近五年内,共培养出博士16人,硕士50余人。

完成、承担国内各类科研课题40余个,科研经费年均200万元;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加拿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科研机构正在合作的项目四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5篇。主编、参编了《羊生产学》、《动物繁殖学》,《基因工程与应用》、《动物遗传学》、《中国现代养羊》、《种草养羊技术》、《中国羊百科全书》等教材和专著11部。

该学科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近20余项,许多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畜牧学

畜牧学一级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6个二级学科,即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系统与工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草业科学、动物食品营养与工程。畜牧学一级学科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点为农业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院具有农业推广(牧业)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为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基地和甘肃省饲料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评基地。

动物营养学与生产学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与生产学重点学科是在原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和动物生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961开始招收研究生,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科授权。本学科1998年被批准列为甘肃省1998~2001年重点扶持学科。2001年11月接受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此后,学科点就自身存在的差距,着力克服与改进。2002年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06年再次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本学科在杨诗兴、彭大惠、张松荫、崔玉溪、赵有璋、刘孟洲、郝正里等学术大师的带领下,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经验,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风和逐步建立了较好的培养模式。

1.研究方向

在稳固原有动物营养生理与产品品质调控(研究消化道结构与功能、营养与免疫、营养与性状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分析主要经济性状发育、表达和调控的相关网络)、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评定饲草料的营养价值,研究饲料营养价值的变异、组合效应、配方技术管理与配合饲料品质控制技术以及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营养与加工技术)及动物营养(主要研究动物的营养规律与营养需要量,营养与环境关系)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拓展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现代家禽生产(主要研究家禽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的关键技术及新工艺、新模式,研究禽肉、蛋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和遗传控制)和牛、羊生产系统(以西北地区优势畜种—绵羊、山羊、牦牛等草食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其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品种选育与良种化技术、草原放牧生产系统、动物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等领域研究工作,为草食动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两个新的研究方向。

2.师资队伍

截止2010年,已在学科点内建成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教授5人,兼职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4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94.74%。

3.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

以提高培养质量核心,适当扩大招生规模。2006~2010年共招收博士30名,硕士96名,毕业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76名,博士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其他文章12篇,硕士发表文章51篇。2006~2010年共举办国内学术会议11次,参会人数1605人,共有25人次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会议15次。

4.科学研究

以草食动物研究为特色和重点,以动物营养生理与产品品质调控为基础研究主攻方向,以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领域,着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2006~2010年共申请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5项,横向经费68万元,科研经费共计1438万元。年平均用于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经费达287.6万元,近5年已获省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1项,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1篇,取得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9篇,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发表论文17篇,其他论文115篇,鉴定项目7项。

学科点加强与公司之间的科研合作,先后与英国丹尼斯克、陇原中天、兰州博亚、民勤种羊场和永昌种羊场等多家公司和养殖场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承担1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饲用酶制剂和精油饲用效果评价,丹尼斯克动物营养),2010年丹尼斯克动物营养公司在学科点设立“甘肃农业大学丹尼斯克动物营养研究生奖学金”。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学院简介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中,考生所报职位限制专业名称必须和自己的专业名称保持完全一致。所以,楼主的情况是不可以报考动物医学专业的。

辽宁华图提醒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1.9万人,10月15日出职位表,16-24日报名,16-26日看报名审查结果,28日查报名序号;11月2-7日网上确认,缴费,传照片,18-23日打印准考证,23日专业课考试,24日笔试(行测、申论3小时)。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院成果

学院下设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养殖系和草业与饲料科学系。有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营养饲料科学方向)、动物医学专业(含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方向)、草业科学专业和水产养殖学专业;有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水产养殖学和草业科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养殖方向)硕士和兽医专业硕士授予点,12个科研所和实验室,另外有动物学、农药学和植物调控化学与生物学博士点的各一个方向。 从1956年至2008年,学院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大学本(专)科毕业生,200多名硕士研究生。截止2008年,在校本科生754人,硕士研究生164人(含专业硕士66人)。

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泰国、新西兰、荷兰等国家有关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加快了学院的国际化进程。同时,还与贵州省内近20个县、市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主持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高级生产优质牛奶、牛肉配套技术研究》2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寒山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28项。该院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30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四等奖6项。出版专著和编写教材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21篇被SCI、EI和ISTP收录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有哪些实验基地?

“六五”以来,学院承担国际、国家、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26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其中7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出版著作70余部,编写教材30余部。学院十分重视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学院先后派出30余人出国留学,有60多人次出国进修、考察、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进行合作研究。我院许振英先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陈润生(1989年)、单安山(2001年)、李辉(2004)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培育优良畜禽品种、传授先进繁殖技术、饲养技术和科学的动物生产管理方法等,促进了黑龙江省畜牧业的发展,为“科技兴省,科教兴农”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现代牛业生物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饲料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国家、省级及校级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延安养猪试验示范基地、石泉(陕北)蚕桑试验示范基地、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奶山羊(陕北、金昌肉羊)试验示范基地6个校内外教学科研试验基地、3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办《家畜生态学报》、《中国牛业科学》、《畜牧兽医杂志》、《北方蚕业》4种学术刊物。

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年均到位经费4000余万元,累计发表SCI论文961篇、授权专利51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科技推广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出版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

关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重点学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