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漳平市教育局电话是什么?地址在哪?上班时间!
- 漳平
- 2021-09-09
- 384
地址:...
政府机构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8点-12点;下午2点30到5点半(夏季:3点到6点)。建议上午到政府部门办事,因为政府部门一般上午开会,工作人员比较齐;下午有可能外出办事而找不到办事的人。
漳平,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介于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之间,地处闽西的东大门,东毗永春、安溪,南连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1990年撤县建市。通行闽南方言漳州腔漳平话,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
漳平在北宋时已有少数乡村开办私塾。建县时开办县学,私塾、书院随之渐增。及清,漳平市有书院13所,较大乡村办有社学、义学,私塾遍及城乡。但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风不盛,中式者不多。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封建儒学渐为新学所替代。辛亥革命后,改学堂为学校,文理兼学,科学渐兴。1923年(民国12年)始办初中。1926年(民国15年)始办初级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开始萌芽。其时,地方不宁,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且多数学校时办时停。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漳平市仅有初中2所,小学43所,幼稚园1所,共有在校学生(含幼儿)5489人,教职员149人。在漳平市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者仅占2.6%,小学程度占21.6%,文盲、半文盲高达75.8%。
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的同时,普遍兴办冬学、民校,掀起扫除文盲热潮,并创办干部、职工业余学校。到1957年,小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比1949年秋增长3.26倍和3.3倍,中学在校学生数增长1.95倍。其中高中有学生217人。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脱离实际,盲目办学,至1960年新办中小学35所,206个教学班,教师净增297人。加上重社会劳动,轻课堂教学,教育质量下降。1962年,经整顿,压缩全日制学校38所共410个教学班。裁减教学水平低的教师521人,使中小学教师合格率分别由1960年的14%和30%,提高到1962年的64.4%和61.36%。接着,贯彻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加强课堂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同时,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创办一批工读、耕读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大批判”,学校领导和许多教师受批斗,部分校舍被占用,设备遭破坏,工读、耕读学校被停办。1968年,中小学复课后,派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代表进驻,领导和管理学校。在教师奇缺、设施不全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中学,要求小学办初中,初中办高中,教师被层层拔高使用。至1976年,完全中学由1所增至19所,有59所小学附设有初中班。在校中学生由1222人剧增至10271人,增长7.4倍。出现数量剧增,质量剧降的严重情况。
1978年后,经拨乱反正,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同时,采取措施,缩减高中,充实初中,调整小学附设初中班,有计划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县、乡、村分级管理体制,调整中学教育结构,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增加教育拨款的同时,大力倡导集资办学。1981~1990年间,县财政共拨教育经费5250.5万元,为前30年总和的2.92倍。社会集资2918.64万元,占同期财政拨款的55.59%。被省、地评为集资办学先进县。10年间,新建扩建校舍5.7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物质待遇。1985年,经地区验收,以一类标准提前两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少青壮年无盲率达92.14%,宣布为基本无文盲县;1989年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8%,位居全省前列,被省评为幼儿教育先进县。
1990年,漳平市有普通中学22所,225个教学班,在校生10093人,比1949年秋增长28.7倍;职业中学3所18个教学班,在校生674人;中专2所5个教学班,在校生364人;小学444所1355个教学班,在校生28866人,比1949年秋增长11倍;幼儿园115所344个班,在园幼儿9578人,比1949年增长227倍。各类成人教育也得到相应发展。
本文链接:http://jvsha.com/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