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馒头最早是

馒头,古称“蛮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馒头是三国时期最早出现的,由诸葛亮发明。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安定后方而进军西南,横渡泸水时,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军队难以挺进,诸葛亮心急如焚,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于是命令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在古代,馒头文化丰富,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句: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常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诗后自注道猪肉作馒头之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庙中做馒头,说明清代时期馒头已扩大了食用范围。

馒头的由来和历史典故如下:

1、来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方时,面对大量南方俘虏,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诸葛亮命令杀羊宰猪,将面粉包成俘虏的头型,代替祭祀用的猪头“蛮头”,称为“瞒头”。因为面团难以保存,所以将其蒸熟,作为三军午饭。

2、演变过程:馒头的原型其实是面食。在古代,面食被统称为“饼”,而“馒头”就是“蒸饼”。一开始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后来随着宋朝时期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馒头逐渐普及,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主食之一。

3、历史典故: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蜀军渡江时,为了祭河神,他命令士兵将面团制成“蛮头”形状,代替活人祭祀。这个方法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馒头。

馒头是一种把面粉加酵母(老面)、水、或食用碱等混合均匀,通过揉制、饧发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方形。味道松软可口,营养丰富,炎黄子孙最亲切的食物之一。制作馒头所需的原料为面粉、发酵粉、(糖,极少使用)、水、碱、(青红丝)。

馒头,在北方有些地方也称“馍”等,在浙江温州又被称为“实心包”。其它地方则直接称为“馒头”或“淡包”,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此类产品是以单一的面粉或数种面粉为主料,除发酵剂外一般少量或不添加其他辅料。

馒头的制作步骤:

1、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和酵母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2、将面团放在温暖处发酵,等到面团发酵至原来的两倍大,手指按下不回弹,说明发酵成功。

3、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反复揉搓,排出里面的气,然后揉成长条状,切成小块,揉成圆形馒头。

4、将馒头放在蒸锅中,再次醒发15分钟,然后大火蒸15分钟左右,关火后焖3分钟即可取出。

本文来自作者[静枫]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1735.html

(13)
静枫的头像静枫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枫的头像
    静枫 2025年10月04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静枫”

  • 静枫
    静枫 2025年10月04日

    本文概览:馒头,古称“蛮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馒头是三国时期最...

  • 静枫
    用户100402 2025年10月04日

    文章不错《我国古代的馒头最早是》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