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上说冬至这天一定要进补?

为什么要在冬至进补?

冬至进补,是我国传统风俗,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补一补,

-年精气足。道家十分注重冬至养生,认为冬至阴极-阳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认为阳气初生时,要

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道理在哪里呢?到了十- -月,阳气重新生起来。中国人冬至进补,就是这个

道理,因为这时消化力特别强,补品吃进去,营养容易吸收。

-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进补不容易上火,中医理论上有天人相应之说,人应该顺应季节而

调整自己的生活。立冬是冬天的起始阶段,冬天是中医认为属于"闭藏”的时节,这个时候中医理论认

为人应该多藏一些东西,才能保证第二年有足够的精气来驱动第二年的.活动, 所以冬季进补是为严冬做准备。

冬至正确进补的方式有:

睡觉是最好的进补:“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几乎是每个进补的人熟知的“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冬令进补”,差不多就像是“人饿了需要吃饭”一样的公理。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其中冬藏,意为藏于养精蓄锐,藏于休养生息。所以进补的第一要招,先补觉。

古语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就是不要晚睡、不要熬夜。“时长保证”是优质睡眠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冬季,适度的慵懒,偶尔睡个“回笼觉”,都是冬藏之时顺应身体呼唤的养生之道。

同时,中国有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美食、美味、补益等概念浸*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刚刚“秋贴秋膘”,而后又“冬再补膘”,这样不停地“补”下去,“只能是一胖毁所有,三斤之后又三斤。因此,在不会饿着的好光景的当下,‘补’的精髓,还是要量‘出’为‘入’更合理”。

“出”也是补:吃得痛快的前提是出得顺畅,“出”也是补,就是要保证大便通畅。冬季干燥缺水,蜗居不动,同时又好补多食,这都是便秘的诱因。因此,多喝水,“可以用嘴唇干不干作为是否缺水的一个标志物”,抹唇膏不是关键,喝足水才是重点。“少量多次饮水,喝的时候不要一饮而尽,慢慢喝,小口喝,不着急。”

冬季室外寒冷,则阻挡了我们走向室外的脚步,因而,户外运动减少。但是,室内运动不能少,这对于防治便秘很重要。在冬季,人们可选择在室内做一些便于进行的简单腰腹部运动,比如舞蹈、仰卧起坐等运动。另外,“肚宜常摩”,记起来的时候、闲起来的时候,多做做腹部按摩,这样可以加速肠道蠕动,以防治便秘。

饮食均衡才是“补”:什么才是正确的进补方式呢?吃得适度,吃得均衡,才是“补”。首先,不要迷信“大补膏”。冬令补膏,性价比不高,不必迷信,不管广告吹得多么天花乱坠,哪怕是祖传秘方也好,都当它是“大力丸”就好,不必当真。其次,药补不如食补。对于普通人群,食物就是最好的药物,没有必要追风吃药,补药也是药,没必要。只要膳食均衡,就是补。总之,冬令进补,睡补第一,睡个小小的懒觉是养生之道;水补不能少;动(运动)补不能缺;食补就是多食蔬菜水果,均衡膳食,这样,吃得香还不胖。

本文来自作者[步玉琅]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380.html

(8)
步玉琅的头像步玉琅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步玉琅的头像
    步玉琅 2025年10月11日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步玉琅”

  • 步玉琅
    步玉琅 2025年10月11日

    本文概览:为什么要在冬至进补?冬至进补,是我国传统风俗,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补一补,-年精气足。道家十分注重冬至养生,认为冬至阴极-阳生,是养生的大好时...

  • 步玉琅
    用户101105 2025年10月11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中医上说冬至这天一定要进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鲨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