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知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租节日。冬至是四时入节之一,被视为冬本的大节目,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衣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白昼将会逐目增长。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所谓“数九”,即是以冬至逢壬目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人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廉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垃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廉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目,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是太阳回运的始点,自冬至起大阳高度回升、白昼逐目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目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 :“冬至目,画素梅一枝,为瓣入十有一。目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衣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冬至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莱添岁。冬至目,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壮浆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未散紫哀。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谚语
冬至西北风,未年干一春。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有关“冬至”日的地理知识,越独特越好。(要正确的)
冬至小知识20字
冬至小知识20字.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二十四个节气并不陌生,冬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节气,冬至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下面为大家分享冬至小知识20字的相关内容。
冬至小知识20字11、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2、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3、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4、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5、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小知识20字2冬至的由来:冬至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它的由来是上古时期,古人通过顺应农时,观察天体运行,根据季节变化总结出来的知识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天文,气候等知识。一般认为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大吉之日,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的说法,到今日,冬至成为我们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冬至的气候:到了冬至这边,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上,所以此时南半球白天最长,北半球黑夜最长。冬至有数九的说法,从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总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后就到了春天,其中三九最冷。农名根据数九来进行耕种和安排农时。
祭祀:在古代,皇帝经常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一起去消除瘟疫,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到了今天,民间经常这这边祭祀祖先,一直延续此习俗。
冬至习俗:在冬至这天,全国各地习俗可能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在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冬至小知识20字3冬至由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即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
“平气法”用测影确定黄河流域的日短至作为冬至日,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冬至节日习俗
南方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要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扩展资料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先民们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地神灵,供品主要有三牲饭菜、三茶五酒等。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本文来自作者[辜艺涵]投稿,不代表巨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vsha.com/jvs/38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鲨号的签约作者“辜艺涵”
本文概览:冬至节气知识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租节日。冬至是四时入节之一,被视为冬本的大节目,在古代民...
文章不错《冬至节气知识_1》内容很有帮助